《绵山寻梦之旅》

邓保贵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生活,就像一首舒缓的老歌,而今年五一的绵山之行,却成了这旋律中一段激昂的变奏。儿女们精心策划,全家三代人热热闹闹地踏上了前往山西介休绵山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的车逐渐靠近绵山,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刚到山脚下,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让人瞬间精神一振。</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第一站是龙头寺。站在寺前,我仿佛穿越回了唐朝。传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战途中,途径绵山,听闻此地有灵佛,便带着一众大臣前来礼佛。他虔诚地跪在佛像前,祈求上苍保佑他的江山稳固,百姓安康。礼佛完毕后,奇迹发生了,一只金色的巨龙从山顶腾空而起,环绕着寺庙盘旋了几圈后,便消失在了云雾之中。李世民大喜,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庇佑,于是下令在此修建了龙头寺。如今,龙头寺的建筑依然保存完好,红墙青瓦,飞檐斗拱,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寺内的佛像庄严肃穆,香烟袅袅,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p> <p class="ql-block">离开龙头寺,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上进发。一路上,奇峰怪石林立,古木参天,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大罗宫。这座宫殿气势恢宏,依山而建,共有十三层,仿佛是一座通往天庭的阶梯。大罗宫自古以来就是道家活动的重要场所,传说这里是春秋时期介子推的隐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介子推是一位千古忠臣。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不离不弃,始终追随在他身边。有一次,重耳饥饿难耐,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汤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即位,大封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带着母亲隐居到了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深感愧疚,亲自来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可是介子推坚决不肯,晋文公无奈之下,听信了小人的建议,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山。然而,介子推宁死也不愿出山,最终和母亲抱树而死。晋文公懊悔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便下令在绵山修建了许多建筑,大罗宫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罗宫,仿佛进入了一个道家文化的宝库。殿内的神像栩栩如生,有的庄严肃穆,有的和蔼可亲。墙壁上的壁画色彩鲜艳,描绘着道家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在一个偏殿里,我们遇到了一位年轻的道士。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大罗宫的历史和道家的文化。他说,道家崇尚自然、追求长生不老,而绵山的自然环境清幽秀丽,山中有清泉、怪石、奇松,宛如仙境一般,正是道家修行的理想之地。道家在这里修建道观,一方面可以传播道家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一个休息和祈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罗宫,我们来到了天桥。天桥是一条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长约三百余米,宽不足一米。走在天桥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身旁是呼啸的山风,让人不禁心生恐惧。传说天桥是唐代高僧志超为了方便信众上山拜佛而修建的。志超大师在绵山修行多年,他看到信众们上山拜佛十分艰难,于是发下宏愿,要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一条栈道。他四处化缘,筹集资金,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座天桥。如今,天桥已经成为了绵山的一大奇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过了天桥,我们来到了一斗泉。一斗泉是一个天然的泉眼,位于一座山峰的顶部。泉眼不大,却常年不涸,水质清澈甘甜。传说当年介子推隐居在绵山时,口渴难耐,四处寻找水源。当他来到这座山峰时,发现了这个泉眼。他用一个斗舀水喝,喝了一斗后,泉水依然没有减少,于是他便把这个泉眼命名为一斗泉。如今,一斗泉周围修建了一座小亭子,供游客休息和观赏。我们在亭子里坐了下来,品尝着甘甜的泉水,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了正果寺。正果寺是绵山的一座重要寺庙,寺内供奉着十三尊包骨真身像。这些真身像是唐代以来的高僧大德圆寂后,经过特殊处理而保存下来的。他们的身体栩栩如生,仿佛只是在沉睡。传说这些高僧大德生前修行刻苦,功德圆满,死后肉身不腐,成为了人们敬仰的对象。走进正果寺,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些真身像静静地坐在佛龛里,散发着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气息。孩子们好奇地围在真身像前,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了水涛沟。这里是绵山的自然景观区,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谷中潺潺流过,溪水撞击着石头,溅起一朵朵洁白的水花。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繁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画卷。孩子们在溪边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山谷中。我和老伴手牵着手,漫步在溪边的小道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在水涛沟的尽头,有一座古老的道观。道观的建筑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散发着一种古朴的韵味。道观里住着一位老道士,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我们和老道士聊了起来,他给我们讲述了绵山的历史和道家的文化。他说,绵山是一座充满灵气的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道家在这里修建道观,就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的灵气,传承道家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坐在返程的车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绵山之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历史文化的厚重。绵山的每一处景点都像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记载着过去的故事。而那些道教设施,不仅是道家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希望我的子孙们能够记住这次旅行,记住绵山的历史和文化,让这份宝贵的财富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