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洛阳

园丁

<p class="ql-block">自驾游览了洛阳的老君山和小浪底后,一定不能错过曾经是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城来看看。司马光的《过故洛阳城》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当今人们要想知道古往今来社会的盛衰治乱,只要看看洛阳城的盛衰变迁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安排今天老城区的游览线路:应天门(武则天登基称帝地方)——丽景园——白马寺——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和“天下第一门”,现为国家级AAAA景区。‌</p><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的遗址:</p><p class="ql-block">应天门为一门三道结构,这是封建政治礼制的要求,是对秦汉以来形成的三道之制的继承和发展。(图的三个门)</p><p class="ql-block">门上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图的上面城楼)</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是宫城正门的一种形制,上有崇楼五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p> <p class="ql-block">十二阙(双向三出阙)</p><p class="ql-block">阙楼是城门前两边的望楼,应天门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三出阙城门遗址,其阙楼高120尺,按1唐尺为30.33厘米来算,高约36.4米。</p><p class="ql-block">阙楼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三出阙等级最高,一般是在母阙外延(或后方)附有两出子阙,规模依次缩小。目前考古发现的三出阙都是隋唐及以后的,形制都基本定型 。紫微城应天门也是平面呈凹形的形制 ,不同的是其城阙为双向三出,结构更复杂,阙楼与城门间以飞廊和垛楼连接。</p><p class="ql-block">三出阙,是城阙中最复杂的一类。一般形制是在母阙外或后侧附两出子阙,子阙也是依次缩小,规模都较母阙小 。三出阙中有一类型,是双向三出,即在母阙的后侧和外侧都附有两出子阙,平面呈曲尺形。母阙平面一般呈方形 , 两子阙平面呈长方形,形制结构更复杂 。</p> <p class="ql-block">“这种阙形,强调了宫门上的城楼是构图的主体。城楼特别高大巍峨,左右双阙与它形成犄角之势,处于陪衬的地位 。</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门入内开始参观</p> <p class="ql-block">展示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是保存的遗址部分</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后面也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出来后从这个角度再来一张照片看看</p> <p class="ql-block">离开应天门不远处有一个景点——丽景园(丽景门)</p> <p class="ql-block">门洞后面又一楼(瓮城)</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这座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的古城西门,如今屹立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西关,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据《老城区志》记载,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p><p class="ql-block">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等部分组成,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标志性建筑。漫步在丽景门附近,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品尝到地道的洛阳小吃,还能欣赏到各种文玩店铺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瓮城</p> <p class="ql-block">中原第一门——丽景门</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这个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集皇城</p> <p class="ql-block">武皇不翻汤是洛阳丽景门夜市一家以传统“不翻汤”为特色的知名店铺,结合历史典故与丰富配料,形成酸辣鲜香的风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历史传说‌:相传古时一位皇帝(或微服私访的武则天)因饥饿食用未翻面的饼,后衍生出“不翻饼”及“不翻汤”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传统不翻汤是洛阳特色小吃,已有120余年历史,因使用绿豆面糊烙制的薄饼(无需翻面即熟)得名。</p><p class="ql-block">其制作方法是将薄饼与高汤、粉丝、海带等十多种配料结合,加入胡椒、香醋等调料,形成酸辣咸香的独特风味。</p> <p class="ql-block">下一点就是闻名世界的“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鼓刹——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该寺因汉明帝“永平求法”后以白马驮经而得名,现存建筑融合中、印、缅、泰等国风格,寺内保存重要佛教文物并与唐代名相狄仁杰存在历史关联。作为佛教传入后首座官办寺院,白马寺保存了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并长期承担佛经翻译与传播职能。寺内现存两颗释迦牟尼佛舍利、18尊元代罗汉像等文物,成为研究佛教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实证。‌‌</p> <p class="ql-block">相传,隋唐时期,这里有条大河,被一道土岗所阻,转折东南,河水因此变得湍急汹涌,风高浪大,十分险恶,水中有一只号称“水大王”的老鳖精,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行人。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巡视天下,乘船经过此处,本来晴空万里,此时突然狂风大作,地动船摇。“水大王”老鳖精又发威了,唐太宗李世民见此大怒,下令射杀水怪,万箭齐发,都被巨浪打落,眼看就要船毁人亡,在这紧要关头,唐太宗李世民的白色骏马,化作一条白龙,腾空而起,与“水大王”进行拼杀,白龙潜入水底,一把抓住老鳖精,把它狠狠摔死在冈陵上,风平了,浪静了,从此,过往船只平安了。</p><p class="ql-block">为了表彰临危救驾的白骏马,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这里修建白马寺,看到的大殿是清康熙、道光年间重修白马寺时所建。大殿的山墙,青砖白缝,相传是用糯米熬粥加生蛋清拌石灰和成的浆,灌缝而成。</p> <p class="ql-block">参观牡丹园在另外美篇中(这里略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