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一场跨越文化的禅意之旅

金中

<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亲友在洛阳火车站接上我们,立即驱车向马白寺疾驰而去。踏入白马寺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千年的时光回廊。作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邃的宗教意蕴。他不但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全球唯一具有中、印、缅、泰四国文化风情佛殿的国际化庙宇。</p> <p class="ql-block">寺门之前,人群熙攘,却难掩那份对信仰的虔诚与敬畏。我随着人流缓缓迈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升腾。大殿前,香客们手持香火,神情庄重。他们闭目合十,将心中的愿望默默诉说,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诚挚。</p> <p class="ql-block">行至寺中花园,眼前景色陡然一变,一片绚烂映入眼帘。牡丹正开得肆意张扬,硕大的花朵在阳光下娇艳欲滴。红的似火,燃烧着生命的热情;粉的如霞,晕染出温柔的诗意;白的像雪,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这些牡丹吸引了我们不由放慢脚步,赶快举起相机、手机,定格这绝美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我穿梭在花丛间,寻找着最佳角度。每一朵牡丹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瓣层层叠叠,细腻的纹理清晰可见,花蕊中似乎藏着无尽的芬芳。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嗡嗡声为这静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生气。</p> <p class="ql-block">时间尚早,花园游人稀少,四月的风掠过枝头,牡丹在暖阳中舒展腰肢。在蓝蓝的天,庙宇红墙绿瓦衬托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绽放的牡丹如少女般娇俏可人,</span>馥郁的芬芳裹挟着春意,醉了满城烟柳,让我沉迷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徘徊接近一个钟,才依依不舍离开花园,穿过简朴的"升仙桥",来到了幽静的齐云塔院。齐云塔院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比白马寺的创建时间晚一年,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重修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 。塔13层,约35米高 ,边长7.8米 ,第一层塔檐有仿木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 ,外轮廓呈抛物线形 。它是中原地区金代建筑遗存,有“中国第一佛塔”之称 ,还有独特的蛙鸣回声现象 。</p> <p class="ql-block">当您站在齐云塔南面,大約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这是齐云塔独特造型所形成的一种声学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凹凸不平,故使回声不齐所致。</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身姿挺拔,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庄重。塔前广场上,有人双手高举,掌心合十;有人绕塔而行,向着塔身虔诚许愿。高举双手击掌发出的哇哇响声,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这座塔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却依然屹立不倒,恰似佛法的永恒与坚韧。塔檐上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清脆的铃声似是在为许愿之人祈福,悠悠扬扬,传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而后,我们走向白马寺旁泰国、缅甸和印度风格各异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塔苑位于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西南角 ,是白马寺国际寺院区由国外捐资修建的大型佛教建筑 ,占地万余平方米 。其规划、设计、材料、造像、装饰等均由泰方完成 ,浓缩了曼谷大皇宫、金山寺等泰式建筑精华 ,是白马寺国际佛殿苑中面积较大的一座 。</p> <p class="ql-block">泰式佛殿金碧辉煌,尖顶飞檐,饰以精美的雕刻与繁复的花纹,浓郁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金色的佛像在殿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泰国佛教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缅甸佛塔苑由缅甸政府设计及出资修建。2012年工程莫基,2014年6月工程竣工。绝大部分材料取材于缅甸当地。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仿仰光大金塔为原型按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内供奉的4尊佛像均为释迦牟尼佛,东起顺时针依次为佛陀成道相、说法相、布施相、禅定相。</p> <p class="ql-block">缅甸风格佛殿,洁白的墙体搭配金色装饰,庄重而典雅,那独特的建筑造型让人仿若置身于缅甸的佛国世界。</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印度佛殿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以印度世界文化遗产桑奇大塔为蓝本,按1∶1比例仿建,主要建筑有大佛殿、回廊、牌楼等。佛殿则以圆顶为特色,加上表面精美的雕刻,展现着古老印度的宗教文化与艺术造诣,让人不禁对遥远的印度佛教文化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采用白色大理石和红砂石建造,色彩纯净,给人以庄重、圣洁之感。穹顶造型圆润饱满,线条流畅,顶端设有金色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一行不仅领略了千年古刹的魅力,还欣赏到了牡丹盛开的瑰丽景色,以及泰国、缅甸和印度风格佛殿建筑的独特韵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些风格迥异的佛殿间游走,就像一场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奇妙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马不停蹄转场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参观。该馆坐落洛阳市洛河与瀍河的交汇处,这里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整体设计理念体现“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屋顶模仿隋唐建筑轮廓,形成连绵起伏的现代造型。</p> <p class="ql-block">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在东都洛阳开凿通济渠,又开永济渠和江南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余公里的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成为当时粮食等战略原材料和大宗物资运输的支柱。</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运河展厅,遥想当年“漕运往来,千里不绝”的繁华盛景,船只如梭,满载着货物与文化,沟通南北,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中国古代南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部分河段仍发挥着交通运输、灌溉排涝、生态调节等综合功能。</p> <p class="ql-block">小型唐三彩文官俑是唐代陪葬文化的产物。 俑人身材较为小巧,头戴典型的唐代官帽,面部表情神态平和,身着长袍,双手拱于身前,姿态恭敬。整体造型简约,却生动地展现出文官儒雅气质。色彩搭配和谐,虽历经岁月有一定磨损,但仍能看出当初烧制时的绚丽。</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天王俑</p><p class="ql-block"> 造型威武雄壮,头戴装饰华丽的盔帽,面部表情狰狞凶狠,怒目圆睁,张嘴露齿 。身着铠甲,铠甲上装饰丰富,雕刻细致,展现出复杂的纹路和造型。一臂上举握拳,一臂弯曲,身姿矫健,单足踏在小鬼身上,小鬼呈现挣扎状,凸显天王的威严与震慑力。天王俑是唐代镇墓俑的一种,具有驱邪避凶、守护墓主人安宁的寓意 。其制作工艺精湛,融合了写实与夸张的艺术手法,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洛阳运河一号沉船的发掘地点位于漕渠故道,为明清时期沉船,是迄今为止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代沉船,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在船中和船首设置有双桅,其动力为风力和人力共用。运河一号由13个船舱组成。船长约20米,宽3米多,最宽处有3.4米 。残存船体最高处1.42米 。 在船的首尾设置生活舱,中部设置货舱,属典型的内河客货运输船。</p> <p class="ql-block">楼船,因船高首宽、外观似楼阁而得名,是古时的战船、官船,在隋代被广泛使用。该楼船依据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按照1:2比例设计建造,长19.5米,宽5.7米,深1.9米、高8米、主桅高13.6米、首桅高11.3米,载重60吨。船体木材为巴劳木和菠萝格木,采用水密隔舱结构,船型平首平尾平底,能够利用风帆在内河平稳快速航行。</p> <p class="ql-block">爱好摄影的在博物馆不同角度,可以拍到美美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正午在香客来享用美味佳肴。稍事休息后即赶赴洛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涵盖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讫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具有很强的时代连续性。尤以商周青铜器、汉魏陶俑、唐代三彩、历代石刻碑志最具代表性 。</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所限我们重点参观“河洛文明”和洛阳文物珍宝展。紧跟志愿者听了2个钟的讲解。解说史前、夏商周、汉魏、隋唐、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 。围绕五大都城遗址,以洛阳出土历代典型文物为主体,展现古都洛阳文明变迁,突出河洛文明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洛阳文物珍宝展位于二层,馆中精选 20 件不同时代、材质、文化内涵的珍品,感受洛阳历史文化 。</p><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方座簋(gui)。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彩绘仪仗陶俑群。北魏(公元493-公元534年)</p> <p class="ql-block">“内白”提梁铜卣(yǒu)。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泥塑佛面像。 北魏(公元386-557年)</p> <p class="ql-block">金银平脱花鸟铜镜(唐代)</p> <p class="ql-block">石辟邪(东汉)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兽,能驱走邪秽、袯除不祥 。古印度梵文“辟邪”翻译为汉语是“大狮子” ,其形象多以狮子为蓝本,融合多种动物特征,是外来艺术与中原本土化改造相融合的结果,体现了汉代到六朝时期中原与西域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它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通高1.9米,长2.97米、宽0.9米,重近8吨 。造型上,头似狮子,身若虎豹,昂首斜侧,两胁生有双翼 ,以躯颈和四肢五个S型组成整体造型,四肢和曳地的粗壮长尾形成5个支撑点 。雕刻技法多样。展现了东汉时期炉火纯青的石雕艺术,是东汉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龙</p><p class="ql-block">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第一个国家一夏王朝建立后的王室,龙的形象已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陶塑龙、线刻龙、镶嵌绿松石龙等,尤其是绿松石龙形器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器形最大的绿松石龙,可称为“中国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一座洛阳城,半部华夏史。”洛阳这座地处洛河之阳的十三朝古都,有5000多年文明史、1500多年建都史。博物馆里的精品实在是琳琅满目,无法逐一枚举。有机会的朋友,一定要亲自来洛阳,沉浸式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该日行程紧凑充实,在白马寺领略中泰缅印四国佛殿的异域风情与文化交融;于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触摸千年漕运繁华,感受古人智慧;洛阳博物馆中珍贵文物,更诉说着古都厚重历史。虽一路奔波,却收获满满。傍晚匆匆赶火车前往三门峡,一路上还在回味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在此谨以此美篇衷心感谢亲友的盛情款待,车接车送,一路陪伴,周详的策划加VIP级的导游,无言感激!铭记于心!(20250414拍于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