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观音妙像显天姿,常应人间苦难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稽首血染道真心,潮落云饶紫竹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干年普济香烟袅,百尺莲台佛像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轻声默语求因果,一缕清香渡有缘</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观音道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 境”之称。全山开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和宝陀讲寺。最大的地标是总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环海,被誉为“第一人间清静地”。</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主要景点有三寺;普济禅寺(前寺)、法雨禅寺(后寺)、慧济禅寺(佛顶山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架构着普陀山观音道场。</p> <p class="ql-block">接上集(一),5月6日我们兄弟姐妹结伴同行,踏上了普陀山的朝圣之路。大家踏着干净整齐的石阶,一步步向山上走去,山路蜿蜒曲折,两旁的松树高耸入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晨曦中,山间的薄雾缭绕,为这片圣.地增 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沿着石阶向上攀登,每一步都仿佛隐约能听见南海观音道场传来的晨钟,仿佛在回应我们血脉相连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山门大牌坊“海天佛国”</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又名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坐落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梅岑路115号,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修,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天华法雨”,康熙年间因旱灾求雨,皇帝在普陀山镇海庵(后改名为法雨寺)门前偶遇降雨,认为这是观音菩萨的感应。寺院住持借机称这场雨是“菩萨杨枝撒下的甘露”,康熙遂题写“天华法雨”四字作为赏赐。</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面积大约9000平方米。全寺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p> <p class="ql-block">圆柏,树龄410年,圆柏为拍科圆拍属,平均冠幅6米,胸围150厘米,树高4.5米。 据《普陀洛迦新志》载,此树植于明万历八年,400多年间,与普陀山法雨寺一起,几经兵火,历尽沧桑。</p> <p class="ql-block">1962年10月25日,郭沫若视察普陀山时,曾被这株罕见的古柏所吸引,他站在树旁看了又看,赞口不绝,便兴致勃勃地说它形似“龙飞凤舞” “龙凤古柏”之名由此而得。</p> <p class="ql-block">罗汉松,树龄560年,罗汉松为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平均冠幅10米,胸围315厘米,树高11米。</p> <p class="ql-block">红楠,树龄210年,红楠为樟科润)楠属,平均冠幅8米,树围3 0厘米,树高12米。</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树龄510年,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平均冠幅12米,胸围468厘米,树高20米。</p> <p class="ql-block">普陀樟,作为樟科樟属植物,具有耐旱、抗风、耐瘠薄等特性,尤其适合普陀山所在的滨海地区多风、土壤贫瘠的环境。这种强适应性使得樟树在当地能够自然繁衍并形成种群优势。</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作为佛教圣地,历史上僧人和信徒有意识地种植香樟等树木,赋予其宗教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佛顶山又名白华顶、菩萨顶,为普陀山之主山。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到普陀山佛顶山旅游,可登佛顶山高踞峰顶,那里视野可望千里,是观日出的最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慧济寺,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俗称佛顶山寺,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为寺。</p> <p class="ql-block">“游普陀志奇”,记录了孙中山于民国五年,与诸同志游浙江普陀,在佛顶山见到的奇异景象,问同游诸人,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游普陀志奇》,以记其事。</p> <p class="ql-block">“同登彼岸”是佛教核心概念,特指众生共同修行以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此概念集中体现大乘佛教的普世救度思想,强调集体解脱而非个人觉悟,其内涵可从哲学、实践、象征三个维度解析。</p> <p class="ql-block">“入三摩地”是佛教核心修行术语,意为通过止息杂念进入专注的禅定状态,既指修行方法,也涵盖觉悟后达到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慧济寺,因山制宜,布局包括天王殿后, 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p> <p class="ql-block">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p> <p class="ql-block">“海天佛国”,是对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的美称。普陀山为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面积近十三平方公里,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称海天佛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普陀山上心相牵,兄弟姐妹结伴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观音佛前心自静,祈愿共圆家和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佛光普照心欢畅,幸福安康愿皆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祈愿心诚则灵验,兄弟姐妹齐欢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