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教师回应性支持能力提升研修》16学时短培班—赵玲玲

西湖幼教培训

<p class="ql-block">  4月18日,迎着春日的骄阳,西湖区幼儿园16学时培训班的老师们走进了申花路幼儿园,大家齐聚一堂参与《自主游戏中教师回应性支持能力提升研修》的培训,本次活动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等多元形式,深入探讨如何在自主游戏中提升教师回应性支持能力,为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赋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理念引领:以环境为基,搭建学习支架</b></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赵玲玲老师《以有限空间,育无限可能》专题讲座开启了本次的培训活动。结合大量实践案例,解析了如何通过空间规划、材料投放、隐性支持引导等方式,让幼儿园的每一处角落成为幼儿探索、合作、创造的“学习场”。赵老师特别强调:“支持性环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优化,更需要教师以观察者、支持者的角色,敏锐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与发展需求,让环境与教师的回应形成教育合力。”老师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对“环境支持”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现场观摩:走进自主游戏,捕捉教育契机</b></p><p class="ql-block"> 同时,本次的培训中,参训教师还分组走进申花路幼儿园的室内外游戏区域,实地观摩幼儿的自主游戏实践。孩子们在时空融通的环境中,协商分工、自主设计、借助周边的资源和材料进行探究学习。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观察到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展现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技巧和深度学习品质,也直观感受到教师“退后一步”观察、“适时介入”支持的教育智慧。并将这些发现嵌入在二维码的反馈中,共享自己的视角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例共研:在分享中看见回应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一线教师聚焦“教师回应性支持”的实践案例分享。徐老师和吴老师分别从班级自主游戏呈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困惑与突破以及教师的回应支持,隐含在这个过程中的“支持性语言”“隐性引导策略”带给现场的教师更多借鉴的价值,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专家引领:空间与材料支持,看见儿童的游戏</b></p><p class="ql-block"> 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燕教授从《评估指南》出发,深入剖析“游戏”的内涵,强调以儿童为本,将游戏视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王教授从教育与环境空间的创设、多元化的材料投放为和我们传递孩子在其中的发展与学习,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游戏愿望,助推游戏的深度发展!</p><p class="ql-block">紧接着申花路幼儿园刘荣兰园长基于回应与支持,和全体学员做申花活动样态的主题分享,从游戏、空间、材料等多维度的支持方式带给大家新的思路与启发。</p> <p class="ql-block">  同时,古荡幼儿园园长胡建珍从自主游戏中观察与看见的重要性出发,与我们分享了儿童的游戏与教师的敏感识别。胡园长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现场的老师们置身孩子的游戏之中,对孩子的游戏与游戏精神进行识别与解读,从而真正的看懂孩子的自主游戏,发现游戏背后隐藏的价值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研修结语:以专业赋能,促师幼共成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期四次的培训在满满的收获中接近了尾声,</span>此次培训紧扣“自主游戏”与“回应性支持”两大核心,通过理论解读、实践观摩、案例研讨的层层递进,帮助教师们理解“支持”的本质—不是替代幼儿解决问题,而是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支持、语言引导、情感回应,为幼儿的主动学习“铺路搭桥”。“教师的回应性支持能力,藏在对幼儿的每一次观察里,体现在与幼儿的每一次互动中。愿我们都能成为有准备的教师,让自主游戏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营养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