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峙岛,一个宁波和舟山人熟悉的地名,而对于域外之人村长来说却是犹显陌生,总想找个机会漂洋过海,踏足实地一看究竟。这不趁着“五一”大假,避开闹忙的旅游打卡之地,追随镇海登岛达人金导的脚步,踏上了这座鲜为人知的小众海岛。 其实,虾峙岛远在村长的经验和想象之外,她的故事、她的传说、她的风俗、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舟山群岛的众多岛屿中,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独具魅力的。 虾峙岛,面临辽阔东海,介于六横岛与桃花岛之间,陆域面积约17平方公里,最高点礁岙山海拔207米,海岸线长约57公里。北距沈家门墩头港21公里,西北距离北仑峙头港11公里。 虾峙岛呈北西--南东走向,岛形狭长似虾体而得名。海岸线曲折,湾岬相间,海湾口门窄,纵深大,呈楔状,是天然的优良港湾。其东北面的桃花港,15万吨巨轮可自由进出;东南部的河泥漕港,水深浪静,宜于渔船停泊避风;南部的虾港可任由各种渔船自由锚泊;西部的栅棚港更是船艇穿梭,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虾峙以岛设镇,隶属于舟山市普陀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海岛小镇。全镇由80多座岛礁组成,设有16个行政村。其中住人岛有虾峙本岛和走马塘、大双山、小双山、湖泥山、东白莲山和西白莲山6座离岛。 凭借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虾峙岛的旅游业也逐渐兴起。游人可以欣赏到奇峰、异石、渔港、碧海等自然景观,体验渔家生活,参观历史文物遗迹,感受浓郁的渔家风情。 著名的虾峙门国际航道是观山海、看巨轮的绝佳胜地;垂钓天堂小双山岛是渔猎体验的好去处;神秘的外陀山是观光野营的理想场所;而河泥漕村布达拉宫式建筑群与外陀山浑然一体,更是让人为之眼前一亮。 有兴趣吗?不妨跟随村长的镜头来一同领略虾峙美妙的海岛风情吧! 栅棚港地处虾峙岛最西端,这里面朝岛屿棋布的内海,由近处的马鞍山、外馒头岛和暗馒礁三座小岛拱卫,自然形成了一处海上仙境般的避风港。轮渡客运站紧邻南侧栅棚村,是虾峙岛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运营着沈家门、六横和北仑峙头码头间的客滚航线。 大岙是虾峙镇政府所在地,高处有学校,四周是民居,石墙瓦房挟持一条水泥道,经学校边门一路下去,渐成街市,有饭店、旅馆、农贸市场、超市和各色店铺。沿一条岔路,可到风景秀丽的石棚岗海滩。 礁岙村地处虾峙岛东北端,面朝大海,整个村落分为外礁岙和里礁岙两个自然村。礁岙村不仅能让人望见引人入醉的大海,还有遍布的绿野风情。沿着蜿蜒粗粝的小路漫步村中,可以看到一些无人居住的特色石屋,绿藤爬上墙檐,海风吹来,夹带着清新的绿野气息。村子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贞洁牌匾和桫枋殿。 钦旌牌匾:光绪六年受到朝廷表彰的定海籍“旌者”共 84 名,村中夫家姓陈,娘家姓蒋的女子—陈天通蒋氏是其中之一。她年方18丈夫因病去世,操办丈夫丧事后,以纺纱织麻种番薯为生,一直独立生活到 60 岁,被光绪帝赐予“钦旌”牌匾。 桫枋殿:相传清道光年间,一具由整枝桫木挖空而成的棺材漂浮到了礁岙村口,经村民拉上沙滩查看,从棺木的图案和制作方法象是一个做官之人,于是将其埋葬在里礁岙半山腰。后来礁岙陈氏祖先集资在墓前建造房屋一间,称桫枋殿,泥塑为像,逐渐成为了渔民们出海捕鱼、出门经商、外出求学、婚丧嫁娶等活动前祷告祈福的精神寄托。 黄石村依山而建,梯次紧依,错落有致,远望犹如海上“布达拉宫”。房子多为典型的石屋,冬暖夏凉,抗风耐蚀,从航拍视角看,层次感和立体感非常强,十分壮观。 村子保留着原生态的渔家生活气息,码头边有许多渔嫂忙碌地编织渔网,老人热情好客。走在村中,能看到斑驳的石墙、盘墙生长的草木以及溜达的猫狗,宁静而淳朴。 狮子峰是黄石村的制高点,沿着台阶往上走,到达狮子峰可俯瞰整个村庄和海湾。此外,还有黄石隧道,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景观,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去探秘。这里还是电影《请别相信她》的取景地,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打卡留念。 河泥漕村位于虾峙岛东南端,拥有天然内港,海水清澈,村庄依山傍海而建,沿岸有许多蓝色的房子,与金黄色沙滩相互映衬,充满了梦幻色彩。还建有风情馆、导航台游步道等人文景观。 建在河泥漕山巅的虾峙门国际航道观光台是观赏山海日出日落的理想胜地。其北南分别是虾峙门国际水道和条帚门国际水道。在这里还可以一览国际航船的风采,感受大海的壮阔和航运的繁忙。 虾峙门国际水道介于虾峙岛与桃花岛之间,是进出宁波-舟山港的咽喉。水道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5公里,宽约1.5到3公里不等。天然水深大多在20米以上,最深处超50米,可通行30万吨级巨型船舶,承担着长三角能源、矿石等大宗物资的运输重任。<br><br> 条帚门国际水道介于六横岛与虾峙岛之间,是进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航道,是国际船舶往返宁波、上海等港口的必经通道。 凉湖村地处虾峙岛南端,俗称下局头,毗邻长坑、河泥漕,北面有海拔 205米的凉湖岗作为屏障,村西出港后便是资源丰饶的洋鞍渔场。自然风光优美,腹地宽广,三面环山,山坡植被繁茂,一片翠绿,村前还有一大片蔚蓝的海洋,夕阳西下,风景如诗如画。 粗略浏览本岛后,让我们移步乘船去就近的离岛去看看。 双山岛是大双山岛和小双山岛的合称,距离虾峙岛约莫1.5公里之遥。 小双山岛面积仅0.14平方公里,弹丸之地却风景诡异,有三处沙滩,另有悬崖峭壁,与大片的礁石群划开一道天然沟壑,惊涛裂岸,气势非凡。岛上林木葱茏,浓荫密布,还有大片的芦苇和茅草。登上小双岛颇有几分探险的乐趣。 大双山岛拥有丰富的沙滩岸线资源,是一个有着 300年历史的古渔村,保留了传统的海岛建筑和渔家文化特色。古老的石屋、渔船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只可惜眼下是人去岛空,只留下破败的石屋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伴随着舟山“海岛共富驿站”的建设,大双山岛实施了“离岛安养驿站”项目,将大双山岛常住居民整体迁居虾峙本岛,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打造集基础适老性住房、健康服务、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驿站,探索海岛渔农民聚集共富的新路径。 目前岛上仅有一户人家留守,84岁高龄的李姓老人侃侃而谈,给村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同行的乐乐大姐动起了屈身下嫁求做岛主夫人的心思。 湖泥山岛有着优美的海岛自然风光,拥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是游客休闲度假、欣赏海景的好去处,雨中游览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湖泥山岛距虾峙岛直线距离 2.5 公里,呈狭长状,陆域面积1.51平方公里。如今岛上尚有常住居民 300 余人,且多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海渔业资源衰减,青壮年人口急速流失离岛谋求发展,成为了虾峙岛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虾峙除去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渔家风情外,还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 虾峙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唐宋时期,随着海上贸易发展,虾峙岛成为了舟山群岛中重要的渔业和航运中转站;明清时期,岛民以渔为生,形成了稳定的渔村群落;清末民初,因其地处东海前沿,曾是海盗猖獗和抗倭的战场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虾峙岛发展为舟山渔业的重要基地。虾峙以渔兴岛,曾涌现出许多渔业劳动模范,为国家的渔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虾峙岛以渔业为核心产业,建起了渔港和船舶修理厂,远洋捕捞业日益走上了发展之路。 虾峙还有着近200 年历史的清凉庵,120多年前为纪念抗击海盗牺牲的 8 位渔民的 “义勇捍匪” 纪念匾,以及光绪八年的“渔商农莆”碑等,这些文物遗迹见证了虾峙岛的历史变迁。 清凉禅寺是岛上知名的佛教寺庙,寺如其名,环境清凉宜人,让人心旷神怡。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供奉着多尊佛像,吸引着世俗信众前来祈福、膜拜,寻找心灵的宁静。 净土庵建造于南岙碧坑,1980年由南岙村信众十余人利用南岙碧坑海带场旧址改建而成。庵堂背山面海,环境优美,静谧清幽,宛如世外桃源。庵堂包括 “三圣堂”“光寿宝殿” 及厢房。庵边还有一栋三层小楼名为云水堂。 净土庵属于佛教净土宗的道场,主要弘扬净土法门,倡导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庵规模不大,不对外开放,目前修行师傅仅有4人,住持是一位来自台湾年近六旬的半大老妪。 坐落于河泥漕村的虾峙风情馆是虾峙历史的见证地。馆内通过各种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多角度展现了虾峙镇的渔文化,包括渔业生产工具、渔家传统服饰、渔歌渔舞等,可让游客深入了解虾峙岛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义勇捍匪纪念匾身处礁岙村,是120多年前为纪念抗击海盗牺牲的 8位渔民而立,是虾峙岛人民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物遗迹,见证了虾峙岛的沧桑历史。 虾峙岛以“山海相融、渔韵悠长”为特色,既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又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更有独特的海岛生活风情。无论是探访古村遗迹、登高俯瞰渔港,还是静修于净土庵畔,亦或登离岛体验野趣,这里都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海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