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施州“西瓜碑”

夷水古风(贺孝贵)

<br><br> 恩施市七里坪乡州城村二台坪,一块兀自独立的巨型砾岩,一面镌刻着一段记载南宋咸淳年间种植西瓜的碑文,因此被老百姓称为西瓜碑。<br> 西瓜碑全文169字:“郡守秦将军到此,栽养万桑,诣茶园间修莲花池,创立接官亭及种西瓜。西瓜有四种,内一种蒙头蝉儿瓜,一种团西瓜,一种细子儿,名曰御西瓜;此三种在淮西种食八十余年矣。又一种回回瓜,其身长大,自庚子嘉熙北游带过种来。外甜瓜梢瓜有数种。咸淳五年,在此试种,种出多产,满郡皆兴,支逸其味甚加,种亦遍及乡村处。刻石于此,不可不知也。其瓜于二月盥刑,此种须是三五次淹种,恐雨不调。咸淳庚午孟春朐山秦□伯玉谨记。”<br> 研读碑文,感觉到这是一篇古老的、珍贵的,同时也是全国罕见的记载瓜果种植史的农事档案。从记载中可以知道,恩施地区种植西瓜、甜瓜、梢瓜的历史,最迟不会晚于南宋咸淳五年,即公元1269年;而且700多年前的恩施瓜农已能熟练掌握西瓜掩种技术,反映了恩施地区当时的农业科技水平很不一般。另外,回回瓜种植在南宋庚子嘉熙年,即公元1240年才引入中原及长江流域,仅隔不到30年,就引进到恩施山区种植,可见当时农业品种推广速度是较快的。地方官员在引进新品种时,先试种,然后再推广,其工作方法是客观科学的。<br> 西瓜在我国的文献中,始见于五代后晋同州郃阳令胡峤的《陷北记》,他所记载吃到的西瓜即西瓜碑中的回回瓜的一个品种,而西瓜碑中记载的蒙头蝉儿瓜、团西瓜、细子儿御西瓜,不见文献记载,因此可补我国文献记载之不足。同时,西瓜碑文证实了我国农业、历史、考古学者关于西瓜中的一种——回回瓜,自“南宋才由阴山地区引种至中原和长江下游一带”的论证。还证实了西瓜的种植不仅仅限于长江下游地区,江南地区广为种植也始于南宋地区。<br> 另外,据西瓜碑文记载,700年前的恩施已普遍种植西瓜,且“种出多产”“其味甚加(佳)”,而现在恩施地区种植西瓜其口味和产量都并不怎么好,这就给农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br>  西瓜碑碑文由秦伯玉撰写,他与文中所说“郡守秦将军”不知是否一人,当地村民说西瓜碑上方宋施州城遗址有秦将军坟,50年代末修柳州城水库时破坏,墓碑与坟石砌入水库大坝。不管是秦将军也好,还是秦伯玉也好,我们都要感谢其留下了如此珍贵的历史资料。(原载1999年6月21日《恩施日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