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家校】解锁三种青春期密码:陪孩子走过成长风暴

大同小学

<p class="ql-block">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青春期无疑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变数的时期。一般而言,<b>10-12岁被称作前青春期,12-18岁则是典型的青春期</b>。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心发生着巨大变化,让家长们既困惑又担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春期孩子呈现的不同状态与人类面对威胁时的三种典型反应模式有相似之处。人类在面临威胁时,通常会出现<b>“战斗(Fight)”</b>、<b>“逃跑(Flight)”</b>、<b>“僵住(Freeze)”</b>三种反应,因此可以将青春期孩子呈现出来的状态分为:叛逆暴躁型、逃避型和冻结型。</p> <p class="ql-block">孩子进入青春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种:</p><p class="ql-block"><b>1、暴躁型。</b></p><p class="ql-block"><b>2、逃避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3、冻结型。</b></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孩子让人发愁,并非个别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令人深思:83.6%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难以沟通,76.2%的家庭每周都会发生亲子冲突。电子产品使用、学习成绩、沟通不畅成为引发冲突的三大导火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叛逆高峰期,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层正处于重要发育期,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大脑中的杏仁核在情绪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青春期孩子杏仁核的活跃度较高,对负面情绪更为敏感,如果大脑某些神经回路的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受到抑制。</p> <p class="ql-block">  青春期体内<b>神经递质水平发生变化</b>,如多巴胺、血清素等。<b>多巴胺与动机、奖励和情绪调节</b>有关,<b>血清素</b>则参与<b>调节情绪、睡眠和食欲</b>。当这些神经递质<b>失衡</b>时,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多巴胺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叛逆暴躁型状态的孩子对刺激更为敏感,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血清素水平降低可能与逃避型和冻结型孩子的消极情绪、退缩行为有关。</p> <p class="ql-block">除了青春期变化的生理基础:大脑发育特点、神经递质水平等,不同状态的孩子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p><p class="ql-block"><b>1、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2、同伴群体。</b></p> <p class="ql-block">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暴躁型孩子可能成长在专制或溺爱型家庭中,父母过于严格和控制,孩子长期压抑的情绪容易通过对抗的行为爆发出来;父母对孩子过度包容,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逃避型孩子可能经常遭受父母的批评、忽视或家庭冲突的困扰,为了避免痛苦和压力,选择逃避与家长的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冻结型孩子可能长期处于压抑、情感冷漠的家庭环境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逐渐失去了表达情感和反抗的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伴群体在青春期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增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暴躁型孩子可能受到同伴中不良行为模式的影响,为了获得同伴认可而表现出叛逆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逃避型孩子可能在同伴交往中遭遇挫折,如被排挤、孤立,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冻结型孩子可能因为缺乏良好的同伴关系,无法获得积极的情感支持和社交技能培养,进一步陷入消极状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暴躁型:一点就着的小火山-</p> <p class="ql-block">处于这个状态的孩子,仿佛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候只是一点再平常不过的关怀,父母的好心提醒:“到了之前我们约定好手机使用的时间,该睡觉了”,却可能换来孩子的暴躁回应:“老子还没玩够!”甚至争吵后直接躲进衣柜里睡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旦提及学习,更是如同触动了他们的敏感神经,除了要钱,其他话题一提就炸,这便是典型的对抗型表现。这种看似无理取闹的暴躁,其实恰恰反映出<b>孩子生命能量的充足</b>,只不过他们<b>还没能学会以恰当的方式释放和表达</b>。</p> <p class="ql-block">当人类感知到威胁时:</p><p class="ql-block"><b>(1)“战斗”反应会被激发,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2)准备通过攻击行为来应对威胁,保护自己</b>。</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叛逆的暴躁型孩子,就如同处于“战斗”模式。他们面对家长的管束、要求或者一些自认为不合理的情境时,会将其视为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对自我独立性的挑战,或者是对他们内心想法和感受的忽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于是,他们以暴躁、对抗的方式来回应,通过大声争吵、顶嘴等“战斗”行为,试图维护自己的边界,争取自主空间,向家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逃避型:躲进自己世界的蜗牛-</p> <p class="ql-block">这类孩子就像缩进壳里的蜗牛,尽可能地与家长<b>保持距离</b>。交流时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绝不用两个字,“还行”“随便”成了口头禅。他们避免与家长目光对视,除了吃饭,大多时间都待在自己房间,甚至吃饭也会刻意与家长错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家长的询问,回答似乎永远是“还行”“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孩子<b>最初是暴躁(对抗)型,在与家长的争吵中感到无力后,便会转变为逃避型</b>,也有两种状态交替出现的情况,甚至对不同家长表现出不同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逃跑”反应是人类面对威胁时,选择远离危险源以确保自身安全的本能反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逃避型的青春期孩子正是如此,他们察觉到<b>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可能会带来压力、冲突或者不愉快的体验</b>,就像感受到威胁一样,所以选择逃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他们减少与家长的接触,避免目光对视,缩短交流时间,用简短的回答敷衍,甚至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如同“逃跑”到一个<b>自认为安全的空间</b>,以此来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伤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冻结型:被冰封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冻结型的孩子,整个生命能量仿佛被冻结。他们面无表情,麻木不仁,既不开心也不难过,如同被冰封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询问,他们不回答也不顶嘴,仿佛对外界的一切都失去了反应。这类孩子<b>由于缺乏反抗能力,很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目标</b>,而追根溯源,他们的这种状态往往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僵住”反应是:</p><p class="ql-block">(1)个体在面对强大威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感觉无法“战斗”,也无法“逃跑”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身体和心理进入的一种停滞状态。</p> <p class="ql-block">冻结型的青春期孩子,在长期面对家庭压力、亲子关系紧张等不利环境时,可能已经尝试过反抗(类似“战斗”)但失败了,也尝试过逃避但问题依旧存在,最终陷入一种无助和绝望的境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时,他们的生命能量仿佛被冻结,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状态,如同在威胁面前“僵住”了一样,放弃了任何积极应对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青少年内心都在努力寻求自我认同感,他们特别想搞清楚<b>自己到底是谁</b>,<b>在社会中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br></p><h3>①对于暴躁型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是<b>想通过那些激烈的反抗行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身份</b>。他们大声顶嘴、发脾气,其实是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自主性,仿佛在说“我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h3><p class="ql-block"><br></p><h3>②逃避型的孩子,或许是在<b>探索自我</b>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他们对自己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b>感到迷茫</b>,这种迷茫让他们不知所措,最后只能选择退缩回避,用减少交流、躲进自己房间等方式来应对内心的困惑。</h3><p class="ql-block"><br></p><h3>③冻结型的孩子,很可能在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严重受阻。他们陷入了一种消极、停滞的状态,<b>没办法积极地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好形象</b>,所以表现得很麻木,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劲。</h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控制不完全成熟:</p><p class="ql-block">(1)暴躁型孩子常常因为情绪冲动,<b>很难把新获得的思维能力运用到情绪管理</b>上,结果情绪一下子就爆发出来,让家长们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逃避型孩子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问题时,由于<b>没办法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b>来解决,思来想去,最后只能选择逃避,眼不见心不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冻结型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了阻碍,<b>没办法有效地整合接收到的各种信息</b>。这就导致他们对外界好像没什么反应,总是一副麻木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契机。只要家长用心学习,理解孩子的状态,给予孩子更多的接纳和支持,就能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段充满挑战的时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1.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p><p class="ql-block">2.厦门市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电话:5258185</p><p class="ql-block">3.厦门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励志路5号,市教科院教研培训楼后楼二层,预约电话:2661956</p><p class="ql-block">4.思明区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电话:2918655</p><p class="ql-block">5.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万寿路41号雅集楼一楼,预约电话:2918655</p><p class="ql-block">6.厦门市大同小学心理援助热线</p><p class="ql-block">热线电话:13696932383</p><p class="ql-block">7.厦门市大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援助热线</p><p class="ql-block">热线电话:</p><p class="ql-block">许老师13599501526</p><p class="ql-block">戴老师18650007215</p><p class="ql-block">蔡老师1780597504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康老师1990603947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