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248)‍曹氏灭东汉与司马氏灭曹魏有何不同?

杰子美篇

<p class="ql-block">延康元年(220),刚刚接替曹操登上王位的曹丕,便迫不及待地胁迫汉献帝刘协退位禅让。“识势”的汉献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禅位”。“庚午,王(曹丕)升坛即阼,百官陪位”。将年号延康改为黄初。</p><p class="ql-block">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曹丕册封刘协为山阳公,把河内郡山阳县的一万户百姓的居地给他做封地。在他的封地内依然使用汉朝的历法,山阳公可按汉天子原有的礼仪举行郊祭,给魏文帝上书不必自称臣。曹丕还封刘协的四个儿子为列侯。</p><p class="ql-block">然而,历史的一幕46年后再度重演,所不同的是灭朝者变成了被灭者。公元265年,曹操的孙子、魏元帝曹奂被迫将皇位禅让给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政权,改国号为晋,册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特地下诏,允许曹奂进言上书时不必称臣,在收到天子诏书时无需跪拜接旨,允许他使用天子的服饰、音乐,允许他在陈留国里建立昔日曹魏的宗庙等等。</p><p class="ql-block">曹氏灭东汉与司马氏灭曹魏可谓如出一辙,但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p><p class="ql-block">其一,曹氏是代东汉,而司马氏是篡曹魏。东汉末年董卓乱朝后,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汉帝几经更换,汉献帝几经挟持,汉室乃至汉朝已经名存实亡。汉献帝在河东郡的时候,袁绍曾派郭图作为使者前去朝见。郭图回来后劝袁绍把献帝迎到邺城,袁绍没有采纳。在袁绍眼里,汉帝已没有利用价值。后来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昌,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所以,曹丕接班后胁迫汉献帝退位禅让,是正式代汉,而不是篡汉。也就是说,汉朝的真正掘墓人并不是曹氏。反观司马氏灭曹魏,那是名符其实的篡朝行为,曹魏的掘墓人就是司马家族。</p><p class="ql-block">其二,曹氏是打江山,而司马氏是窃江山。曹操建立魏国,虽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红利,但江山是曹氏父子及“诸夏侯曹”通过几十年征战天下,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而不是从汉室手中夺下来或窃过来的。消灭袁绍、赶跑刘备、平定乌丸、征服西部、激战孙刘,曹操的跌宕、智勇与付出,三国的英雄们无人能及。在这个过程中,曹操还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反观司马氏,虽对曹魏立有功勋,但毕竟是个“打工”者。从曹魏到司马晋,实谓仆人抢了主人的家业,司马氏妥妥一个窃国大盗。</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计篇》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曹氏灭东汉与司马氏灭曹魏虽然都是“和平过渡”,不分仲伯,但如果站在“道”的高度来透视,则高下立判,不可同日而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路名片:</b></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