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方言里的福文化

旷野百合

<p class="ql-block">  “福”字从书写上来看,有上百种写法。甲骨文中的“福”就像双手捧着酒坛在行跪拜之礼;金文中的“福”是现代“福”字的雏形,右边部分就像一个人挺着大肚子,意为吃饱喝足就是福。从各地方的文化形态来看,“福”的定义大同小异,代表着吉祥,美好,喜庆。南乡文化底蕴深厚,其方言更是耐人寻味。“南乡话”隶属于南方土著语系,袭吴蛮之风、纳越楚之意,据有关人士考证,“南乡话”是全国上千种方言中唯一两个经数千年承传而语音丝毫未变的本土乡音之一。对于“福”,南乡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乡人,我从小受到了南乡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不仅会讲标准的南乡方言,而且对南乡文化的精髓深有体会,在接受正统的学校文化教育后,回过头再来研究南乡的方言,细细去琢磨南乡人关于“福”的说法,很多词汇颇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南乡人特别勤劳,从小到大,我的印象里都是大人们忙碌的身影。要是看到哪个闲着,坐在那里晒晒太阳,喝喝茶,就会有人说:“哎呀,你还真晓得享福呀!”同辈之间有羡慕的意思,但要是长辈对晚辈说这话时,晚辈可得留神了,这话里含着谴责之意,是在鞭策年轻人赶紧去干活,不要偷懒。如果听音者没有揣摩出这番批评的意味,还继续翘着二郎腿在那里“享福”,接下来定是少不了“明枪明炮”的攻击了。</p> <p class="ql-block">  南乡的女人爱喝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难免东家长李家短的说些闲话。有些女人嘴碎,说话尖酸刻薄,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就会站出来,语重心长地对那些年轻的媳妇们说:“女呀,嘴巴要积点福呀,话不要说得太损,事不要做得太绝,这对你自己就是个福报。”那些心直口快之人见事关自家的福气,便立刻闭口,不敢再多言了。</p> <p class="ql-block">  南乡话里还有一个关于“福”的词特别有趣,发音同“祝福”,但意思完全不一样。祝福是指对别人的一种祝贺,而南乡话里的“zhu”,发音为三声“主”音,意思却是劝勉别人要珍惜福分。很多了解南乡文化的人经常会这样评价南乡的男人,那就是“大男子主义”,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必须由男人做主,主权在握,一旦觉得女人挑战了自己“家主”的地位,有些蛮横的男人就会对妻子拳脚相交。当然,南乡的女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自己勤勤恳恳地操持着家务,累死累活,还要挨一顿揍,肯定不服气,两口子就少不了一顿“切磋”。见两口子干架,邻里们立刻就会过来劝架,等大家火气都消了,劝架的人就会对着那个男人说:“你呀,有一个这样好的家,有一个这样勤快的女眷,还不要‘zhu福’?”这个“zhu”,如果非要从汉字里挑一个字来填充,我觉得“筑”可能会比较合适,因为一个家就像小鸟筑巢一样一点一滴筑起来的,福气也应该是一点一滴积攒的,来之不易,自当好好珍惜。不过,南乡方言里也会把“储”发成“zhu”,所以,“zhu福”也可以理解为“储福”,依然有劝人惜福之意。</p> <p class="ql-block">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南乡话里,恰好印证了这一点。“福”“祸”是一对反义词,“有福”,“闯祸”,意思相反,发音却是一模一样,这不仅体现了南乡人的卓越智慧与远见,而且还反应了南乡祖辈们强烈的忧患意识。</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新鲜的词汇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国家的扶贫政策惠及了大江南北的村村落落,沟沟壑壑,很多贫困家庭不仅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救助,而且还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待遇。回到村里,经常会听到一些老人们感慨:“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呀,让我们享受到这么多的福利待遇,真是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呀!”可见,“福利”一词也深植于民心了。</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福”之说。《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在中国民间,“五福”又被解释为“福、寿、喜、财、康”。究竟什么才是“福”呢?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妻贤子孝是福,事业有成是福,功成名就是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福”的定义,正如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大抵相同”一般。我想,最大的“福”应该是有一颗利众的心吧,这样不仅能成就自己,更能福及他人。</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飞,女,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城北学校教师,《文学微刊》专栏作家,出版人物传记(合著)《逐日之虹》,在《星火》《吉安晚报》《武功山文学》《桃园上寨》《美好安福报》,《井冈艺苑》等报刊或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并在“中国散文网”、“腾讯新闻”、“天天快报”、“文学微刊”、“南风悦读”、“赣语南乡方言研究”等多家文学网站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约30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