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 足迹曙光 青春永存

徐正义

<p class="ql-block">洋为中用,油画,这种充滿表现力的艺术形成,总是能让我们感受艺术家们的热情与才华。</p><p class="ql-block">绘画题材,绘画内容表现形式贴近和反映中国文化选择带用东方元素的环境、场景、人物和事件,以西画为裁体形式展现东方文化的艺术风彩,这就是中国式油画特点。</p> <p class="ql-block">在迎来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1团五月十一日庆典的纪念日子,想和老知青们分享一幅《青春的记忆.赴北国天地》的油画作品,在这幅油画中,背景是一列送知青们的专车,暂停在东北的一个八虎力小站,车站前一片空旷地野,篮色的天空,画面色彩丰富多样,挂着大幅毛主席像,欢迎横幅展示着,穿着各式季节变化的衣着的人群的喧哗声交织在一起,画中人物188人,女83人,旅客行途中6人,其中小孩1人,车站工作人员2人,邮政人员1人,管理人员2人,面包业人员2人,医护人员2人,赶马车1人,团干部和机关人员,各连队干部及农工欢迎人员,各类型车辆及司机随车人员等,报到的新战友上海知青人员。</p><p class="ql-block">这列专车前几节车厢沒下车的是上海知青赴勃力县32团的。后几节车厢是下车赴桦南县31团报到的,上海知青402人。</p><p class="ql-block">整幅画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活泼,作品记录这些上海年轻人的命运转折与重大变化,成为一代知青奋斗开始,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怀着滿腔热血,是憧憬,是企盼,是迷芒,因为他们将来命运是未知数。</p> <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知青成为那一代人的特殊名片。</p><p class="ql-block">油画作品《十三连全体上海女知青》,那是那个年代最美的青春风景,曾经风华正茂,在连部门口,朝着东方的曙光,那段时光,充滿激情,无畏困难,树立人生目标阶段,一路愉快向上。</p><p class="ql-block">这幅油画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上世纪知识青年在连队劳动学习足迹的历史场景,通过写实与象征相结合手法,深刻展现青春,理想与时代洪流的碰撞,画面上凝固的雪色与青春热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每一笔都是对生命力的礼赞,这幅画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用视觉人类学的方式,保存了集体记忆的“视觉档案”。</p><p class="ql-block">对现在年轻观众而言,这些画作是理解父母辈历史的“视觉桥梁”,其艺术价值已超越时代的局限。</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知青情深,在历史长河中,知青们以青春为笔,大地为纸,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送别》《返城》这二幅油画创作是对那段岁月最好的铭记,愿它唤起心中最温暖的力量,照亮前行的道路,是我们共同记忆宝贵的财富,愿它见证友情永恒,岁月不老,心怀依旧织热。</p><p class="ql-block">油画《送别》以厚重的油彩塑造连队上海知青群体形像,手中都拿着劳动学习生活等工具与用品,记录了知青的人生足迹,它凝聚不屈不绕,勇于探索精神,回望知青时光,那是一段用汗水浇灌的希望,以坚韧书写青春岁月,在送别眼神中憧憬与机遇的希望,成为这一代知青梦的美好与向往。</p><p class="ql-block">《返城》画面,是隆冬季节,二位上海战友护送我前往八虎力车站的故事情节。国家对要求返城文件初始时期手续办理很严,在办理的路上是坎坷,是多么艰难困扰,总算回家了,返城后命运究竟如何,将来是喜还是愁……,几年后大批知青全部回家了。</p><p class="ql-block">赶大车的是一位农场子弟,都唤他小燕子,平时很少接触,这是我人生难忘的途中影响,凭着记忆,很是高兴,画出了他的形像,作为构思全图创作不可缺少的。</p><p class="ql-block">在北大荒这一路风雪化成时间的琥珀,每一层色彩都是岁月的车轮旋律、大自然的乐章,每一笔都是技法与情感故事的表达,让人感受无限美妙,在细腻的笔触间跳动,画布上每一道裂痕都是历史真实的回响,每一抹暖色都是未被磨灭的精神与理想。</p><p class="ql-block">这二幅作品在背景光影表情和抒情性的构图,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趋势诗意般融合,给人带来视觉的艺术生命和感受。</p><p class="ql-block">通过欣赏这几幅连队上海知青情结为主题的油画作品,我们不禁感叹青春美好与可贵,充滿活力。青春时光如梦,让我们珍惜那段在农场足迹的岁月,希望画品能带给老知青们的启发和感悟,让我们在夕阳美好的日子,忙碌的生活中,回顾那段难忘永存的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