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一一学习习近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梁建新

<p class="ql-block"> 5月1日回家乡小住,确逢5月10月镇老干部党支部和活动中心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和例会,聆听了党支部书记郭保旺做的《学习习近平&lt;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论述》的演讲,休会颇深。</p><p class="ql-block">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之于国家、之于民族的重大意义,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深层次的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自信,有文化自信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文化自信的坚定,离不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之间的互促互进和整体推进。</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中,从5个方面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部署。那如何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呢?</p><p class="ql-block">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活力迸发、充满希望的信息时代。对于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前所未有”来概括,即“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难以比拟的。互联网发展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调整是前所未有的,给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p><p class="ql-block"> 提升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要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到位。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p><p class="ql-block"> 文化领域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实现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有机协同。</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做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0日于双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