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探古游

天涯青草

<h3>渠县访古记:<br> <br> 文庙书香<br>  渠县文庙坐落在县城一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9米宽10米的红墙碧瓦,金色大字“宫墙万仞”熠熠生辉,清幽静谧的氛围瞬间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棂星门、泮池、大成殿等建筑依次排列,布局严谨对称,飞檐翘角间尽显古典建筑的精巧与庄重。斑驳的墙壁、厚重的木门,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br>  漫步于文庙的石板路上,指尖轻触石柱上精美的雕刻,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图案栩栩如生,刀法细腻流畅,令人惊叹不已。大成殿内,孔子圣像庄严肃穆,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历代学子怀着虔诚之心前来求学问道的场景,他们在这里诵读经典、探讨学问,让儒家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h3> <h3>渠县汉阙之旅:<br> <br> 穿越千年的时光对话<br> 在县城看过饱含文化雅韵的文庙,便是探寻那承载千年历史的汉阙。<br> 汉阙静静伫立在天地间,仿佛是时光的守护者。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石阙,造型古朴庄重,上面雕刻的图案精美绝伦,每一道纹路、每一个形象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有的阙身刻满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或身姿矫健地舞动,或神情肃穆地交谈,仿佛将汉代的生活场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有的雕刻着飞禽走兽,灵动的线条赋予它们勃勃生机,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技艺的精湛。<br>  站在汉阙之下,凝望古朴的石壁,辨识阙身上的古字,虽跨越了两千年,但一脉相承的字体,让我们与汉代的岁月相连。耳边似乎响起了古时车马喧嚣、人声鼎沸的声音,眼前仿佛浮现出汉代繁华热闹的市井画面。这些汉阙历经风雨侵蚀、朝代更迭,却依然坚韧地矗立着,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br>  离开汉阙时,心中满是震撼与不舍。渠县汉阙,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得以触摸到汉代的脉搏,感受那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h3> <h3>渠县寻迹:<br> 汉阙、文庙与博物馆的文化三重奏<br> 在领略过文庙的儒雅庄重与汉阙的雄浑古朴后,我们走进了渠县文化博物馆,一头扎进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浩瀚海洋。<br> 踏入博物馆,柔和的灯光映照着一件件珍贵展品,仿佛掀开了渠县尘封的记忆篇章。这里陈列着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类文物,时间跨度之长、品类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陶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典籍等,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信息,宛如时光的使者,向参观者诉说着往昔岁月。<br>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与汉阙相关的展品,精美的汉画像砖、造型各异的阙顶构件,将汉阙的建造工艺与艺术风格以更细致的方式呈现在眼前。透过这些展品,我仿佛看到古代工匠们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的专注模样,对渠县汉阙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生动还原了渠县先民的生活场景,农耕劳作、商贸往来、民俗活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变得触手可及。<br>  在博物馆的角落,还专门设有非遗文化展区,渠县刘氏竹编、三汇彩亭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熠熠生辉。细腻精巧的竹编作品,将竹子化作灵动的艺术;三汇彩亭会的图文资料与道具展示,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民俗盛会之中,感受到渠县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民俗风情。</h3> <h3>修建博物馆的时候,意外发现一个汉代合葬墓,虽然被盗墓者盗得所剩无几,但用汉砖砌成的庞大墓穴依然令人感叹!</h3> <h3>建筑大师梁思成考察渠县汉阙后画的图</h3> <h3>鲁迅画的汉阙图</h3> <h3>图中龟蛇形象是玄武的典型表征 。玄武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h3> <h3>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br>我们当中,属兔的居多,倍感亲切🥰</h3> <h3>  走出博物馆,初夏的微风吹在身上,渠县之行的文化探索之旅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画卷。从汉阙的雄浑、文庙的儒雅到博物馆的厚重,渠县以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