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啊!”竹青如五雷轰顶一般,差点儿晕了过去,眼泪刷的一下便涌了出来,他赶紧在电话里安慰妹妹,“娟儿,别难过,也许不是你想的那么严重!我马上就回去。”</p> <p class="ql-block">坐在竹青身旁的秀秀看见竹青神色不对,关心地问道:“竹青叔,怎么啦?家里有啥事了吗?〞</p> <p class="ql-block">竹青的眼泪已经流到了脸颊上,他用袖子擦了擦,哽咽着说道:“我爸的状态有点儿不好,我的赶紧回去。”</p> <p class="ql-block">“哦,竹青叔,那你赶紧回吧,也别太难过,可能情况并没你想的那么严重!〞秀秀安慰竹青。</p> <p class="ql-block">“竹青叔,那你怎么回呢?现在还有没有去你们老家的班车?”眼镜也关心地问竹青。</p> <p class="ql-block">“有顺风车。我联系个顺风车吧!”</p> <p class="ql-block">“那我婶子也得跟你一块儿回吧!”秀秀问道。</p> <p class="ql-block">“她也回吧!”</p> <p class="ql-block">回到沙场,竹青下了车,金平也下来了,竹青把家里的情况简单的跟金平说了下,金平听了后,也摧促竹青赶紧回吧。</p> <p class="ql-block">竹青骑着自行车,失魂落魄地往出租屋赶,一路上,在心里不断地自我安慰:事情也许不象娟子说的那么严重,说不定自己回去以后,父亲的病势又会好转,因为这种奇迹以前就曾经发生过。那一次父亲病势沉重,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星期,医院把病危通知书都发下来了,竹青娟子都以为父亲这回将要离开他们了,谁料后来又奇迹般地抢救了过来,虽然经过这次大病,父亲的健康状况更差了,说话也含糊不清了,也不能再由他母亲搀扶着去巷子外的马路上锻炼了,不过还能坐在轮椅上,由他母亲推着到巷子口跟人们坐一坐,但是过了没多久,一天,竹青忽然接到妹妹的电话,说父亲昏迷过去了,竹青于是雇了个车连夜赶了回去,竟发现父亲在床上坐着呢。妹妹告诉他,父亲昏迷了以后,是母亲用掐人中的方式奇迹般的让父亲又苏醒了过来,让竹青虚惊了一场。这一次,竹青也希望又是一次虚惊,说不定自己回去以后,父亲又清醒过来,正坐在床头被母亲喂饭呢!</p> <p class="ql-block">回到出租屋后,竹青把父亲的情况告䜣了梅子,让梅子跟他一起回去,梅子听完竹青的话后,说道:“你先回去吧,如果你爸情况好转的话,我就没必要回去了,万一出现了咱们不想看到的局面,那我也得安顿安顿,该准备的都得准备。”</p> <p class="ql-block">竹青想想梅子说的也对,现在的情况不一定就到了最坏的时刻,自己先回吧,也许奇迹会再次发生,父亲又转危为安了,那样的话,梅子回不回都行。竹青于是简单吃了点饭,换了身衣服,联系了一辆太原回古口的顺风车。</p> <p class="ql-block">坐在车上,竹青心里面期盼着奇迹再次在他父亲身上发生,母亲又一次用她那胜过神医华佗的掐人中疗法把父亲又一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p> <p class="ql-block">顺风车司机在太原绕了几个地方,又拉了四个人,都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竹青一个也不认识。</p> <p class="ql-block">出了太原城,车子上了太忻大道,一路飞驰。竹青闭着眼睛,回味着妹妹说的父亲状态不好的那句话,不好到啥程度了,再不好还能比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的那回还不好吗?肯定不可能,也许又是一次昏迷,母亲一定会用掐人中的方式再次让父亲醒过来,竹青不敢往最坏的那方面想,因为他接受不了父亲突然走了的那个现实。哪怕这一回父亲坐也坐不起来了,只能在床上躺着,他也希望父亲活着,等他把饥荒还完,他宁愿替母亲侍候父亲。</p> <p class="ql-block">竹青想起小时候发生在他与父亲之间的一些事来。</p> <p class="ql-block">有一回,他头发长了,父亲带他去理发店理发,竹青向他父亲提出一个要求,理完发得给他买本小人书。那时候的男孩子们,没有几个不痴迷小人书的,父亲答应了他,理完发后,果然带着他去了供销社二零门市那个专门卖书籍文具的柜台上给他买了一本小人书,这以后,每次理发,父亲就给他买一本小人书,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他上了四年级。升了四年级以后,因为他岁数也渐渐大了,父亲便把用小人书激励他理发的这个机制取消了,改为对他学习成绩的奖励了,每回考试,只要竹青的名次能排到班上的前五名,父亲对他就有现金奖励,进入前三名的奖金是五毛,四名,五名是三毛,上小学的时候,竹青的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每回考试的成绩基本上不出前五,进入前三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回回考试后,竹青都能拿到父亲给他的三毛,五毛不等的奖金,竹青并不象别的小朋友一样,手里有个钱就买了零食,而是把这些钱保存起来,等到卖小人书的那个门市部进回新小人书的时候,就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这个奖励制度到竹青升了初中以后才结束。</p> <p class="ql-block">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竹青喜欢上了画画,经常照着小人书里面的人物临摹,那时候,他特别喜欢临摹的人物是孙悟空,猪八戒以及骑马的古代武将,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水浒里的鲁智深,李逵,兴唐传里的李元霸,秦琼,单雄信,罗成等都临摹过,有时候还会用那种彩色的蜡笔给他临摹的画涂上色彩。他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回,还是那个文具门市部,竹青看见里面卖着一盒二十四色彩色铅笔,非常眼馋,心想如果用这种彩铅把画的画描出来,一定非常漂亮。可是一问价钱,竟然要一块六毛钱,这个价钱在那个年代不是个小数目,竹青根本买不起,即便告诉父亲,父亲也不可能给他买,因为这必竟不象小人书,毛数八分战,贵的也不过三两毛,虽然买不起,也不敢跟父亲说,但竹青还是念念不忘那盒让他痴迷的彩铅,每回中午下了学,他都会到那个门市上看看,看那盒彩铅还在不在,每一回他去了,那盒彩铅还在文具柜台里静静地躺着,仿佛专门就等竹青去买,而每一回竹青都是站在柜台边痴痴地䐐上半天,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一天,他终于耐不住这盒彩铅的诱惑了,趁父亲心情特别好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跟父亲说,他在商店里看到一种二十四色的彩铅,想买一盒,父亲随口问了一句:“多少钱呀?”“一块六。”竹青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报出了价。</p> <p class="ql-block">“一块六?那么贵?”父亲显然也是对这个价格有点儿难以接受,他沉思了一下,还是把手伸进了衣服口袋里,竹青现在还记得,父亲当时穿的是一件蓝色中山装,四个口袋都有扣子的那种,父亲的钱是装在衣服上面的左边那个口袋中的,右边那个口袋里插着一支自来水钢笔。父亲从口袋中掏出正好一块六毛钱来,递给竹青,用充满慈祥的语气说道:“喜欢就买下吧!”当竹青惊喜地把钱拿在手里时,父亲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叹了口气说道:“爸爸一天也挣不下一块六毛钱。”父亲那个时候就在他后来承包的那个水泥厂上班,那个时候还不是个人承包,属于集体性质的社办企业,当时竹青似乎有点不相信父亲说的话,觉得父亲一天肯定不是只挣一块六毛钱,后来初中毕业中考过后,竹青一边等高中录取通知书,一边到了一个豆类炒货厂打工,这还是父亲托关系给他找的一份工作,工资是每天一块五毛钱,开始的时候,竹青以为他的工资是最低的,有回他悄悄问一个跟他一块儿干活的叫朱秀良的成年人,才知道他也是挣的一块五毛钱,竹青这才想起四年前父亲跟他说一天挣不到一块六毛钱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从小喜欢看书的缘故,竹青上了初一时,眼睛就近视了,坐在后排根本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字,于是放了暑假之后,父亲决定给他配个眼镜。那个时候,学生近视眼的很少,所以不要说古口这个小镇,就连县城都没有专门配眼镜的,想配眼镜只能去省城,但父亲因为厂里比较忙,脱不开身,正巧竹青二姑的女儿金凤,竹青叫二姐,趁着假期要去太原西山煤矿看她女婿去,父亲便让她带上竹青顺便去太原配副眼镜。</p> <p class="ql-block">那天早上,父亲骑着自行车把竹青送到十字街口的汽车站,二姐还没来,离发车时间还早,虽是夏天,但早上还有几分瑟瑟的凉意,竹青只穿着一件的确良衬衫,父亲见他有点儿冷,便把自己身上的一件绒背心脱下来,让竹青穿上,等了一会儿,二姐来了,带着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淑华,父亲交待了二姐几句后,二姐便带着竹青和淑华上了车,二姐买好票,三个人刚坐下,父亲也上来了,从口袋中掏出五元钱递给竹青,让竹青到城里后买点他喜欢的东西。那是竹青长这么大第一回去大城市,二姐和二姐夫带着他去迎泽公园游玩,还在迎泽湖划了船,品尝了一些太原特色小吃,还看了一场电影《武林志》。</p> <p class="ql-block">那副眼镜竹青记得好象是花了十七块钱,因为竹青是班里惟一一个戴眼镜的,他觉得戴眼镜似乎并不光彩,平时就在书包里放着,只在上课时戴一戴。但过了没多久,这副眼镜竟然莫名其妙地就丢了,竹青翻遍了书包也没找到,问周围的同学,谁也说没看见,竹青以为丢在家了,下课后向班主任请了假回家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竹青直到现在也不知道那副眼镜是怎么丢的,他怀疑肯定是被哪个同学偷去了。</p> <p class="ql-block">一副专门跑到太原配的眼镜,戴了连两月都不够便莫名其妙地丢了,竹青心里很害怕,不知该怎样向父亲交待,但事情已经出了,瞒也是瞒不住的,何况竹青必须还得再买一副。于是,放学以后,竹青便叫了他的一个同学,跟他一块去水泥厂,把这件事告诉他父亲。竹青担心父亲会骂他,在去水泥厂的路上,心里很忐忑,等见到父亲,竹青吞吞吐吐,小心翼翼地把眼镜丢失的事告䜣了父亲后,父亲并没骂他,只轻轻说了句:“又把十七块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属于那种沉默寡言型的性格,平时话不多,但竹青和妹妹娟子却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那种慈祥的父爱。娟子小时候小学,会路过一个小卖部,是一个叫梁云的人开的,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娟子就敢从那里赎东西,梁云也知道她是陈三根的宝贝女儿,所以娟子想要啥就给她拿啥,小时候的娟子,几乎每天放了学都会到梁云小卖铺赎些零食吃,父亲陈三根则会过上一月或两月去给梁云结上一回帐,至于梁云有没有给娟子多记,只有天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一想起父亲对他们的那种拳拳父爱,竹青就不相信父亲会离开他们,苍天有眼,应该会给竹青一个报答父亲恩情的机会吧!</p> <p class="ql-block">顺风车进了古口镇,开到竹青住的那个巷子口,竹青下了车,往巷子里走的时候,内心又忐忑不安起来,父亲现在状态怎么样了,是不是又被母亲掐住人中抢救过来了?越往里走,竹青的心忐忑的越厉害,当快要走到自家院门口时,忽然听到院子里传出凄惨的哭声,竹青听的出是妹妹在哭,竹青猛地打了个寒颤,浑身顿时感觉一股刺骨的凉意。推开院门,更是感觉院子里面的气氛有一种异样,娟子的哭声在院子的上空回荡着,夹着一些安慰娟子的声音。竹青感到不好,一进家门,见屋子里不仅有母亲和娟子,还有姜四叔和建平叔两个邻居,正在给父亲穿衣服,娟子趴在床前,哭的嘶心裂肺。</p> <p class="ql-block">“妈,我爸怎么啦?”</p> <p class="ql-block">“哥,爸没有了!”娟子见哥哥回来,哭的更难过了,满脸的泪水如梨花带雨。</p> <p class="ql-block">“啊!”一路上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竹青的精神立马崩溃了,他叫了一声“爸”,便扑在父亲还没僵硬的身体上,放声大哭起来。竹青没想到上回回来见了父亲一面,竟然是父子俩最后的相见,他本想把饥荒还完后,就离开太原回老家好好侍候上父亲几年,可谁能料到,父亲竟然等不到这一天便离他而去,连个尽孝的机会都不给他。</p> <p class="ql-block">“爸,你怎么走得这么着急呀?你不是说要等到倩倩结婚吗?为什么倩倩还没结婚你就走了?”竹青抚摸着父亲的身体,悲痛欲绝。娟子见状,也哭的更厉害了。</p> <p class="ql-block">两邻家见兄妹俩哭的这么伤心,赶忙上前劝解:“虎虎,娟娟,人死不能复生,你俩也不要太难过了,还是赶快商量商量怎么给你爸操办后事吧!”</p> <p class="ql-block">竹青这才止住哭声,眼泪也没顾上擦,跟姜四和建平说道:“姜四叔,建平叔,我爸走的太突然,我一点儿心理准备也没有,我也没经历过这种事,不知从哪儿着手?”</p> <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给你爸准备下寿材?”建平叔问竹青。</p> <p class="ql-block">“没有,我一直觉得我爸还能活几年,早早准备个寿材我感觉不吉利,就一直也没准备。”</p> <p class="ql-block">“那现在最要紧的是赶快给你爸买个寿材把你爸入殓,这几天天热,还得租个冷冻器,防止尸首腐烂,然后商量个打发的日子,该通知的亲戚都通知到,你爸的葬礼就请咱们的村长孟大嘴主持吧,他给社员们主持过不少婚丧嫁娶的礼仪,有经验。”姜四叔给竹青建议道。他又把葬礼如何安排,该通知哪些亲戚,器乐班子雇哪家的比较省钱实惠,租谁家的灵柩,从谁家预订纸杂等都跟竹青说了,让竹青参考拿主意。</p> <p class="ql-block">竹青觉得一来自己也没钱,二来父亲也不过古口镇一普普通通之人,葬礼不需太隆重,一切从简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竹青给父亲买了一副中等价格的寿材,先把父亲入殓了,然后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梅子,让她安顿安顿就回来,商量给父亲操办葬礼一事。</p> <p class="ql-block">竹青当年辉煌时,朋友也不少,但自从负债到了太原打工以后,就有意识地跟不少交往不甚密的朋友们断绝了联系,这次给父亲办葬礼,也只通知了四小,伟的,国强等几个从小处大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葬礼办得很简朴,只请了一班吹鼓手,参加陈三根葬礼的宾客也不多,连亲戚带上帮忙的邻居,加上竹青的朋友,陈三根的朋友,娟子的姐妹们,一共摆了六桌酒席。</p> <p class="ql-block">出殡前,突然下了一阵急雨,把摆放在地上的许多花圈都打湿了,好在发丧时,雨停了,到了坟场下葬时,娟子忽然趴在父亲棺木上哭的死去活来,竹青和妹夫好容易才把她劝起来。</p> <p class="ql-block">陈三根的棺木缓缓下放到墓道里,一个叫二黑小的男人跟着下去,把材的方向摆正,推到早己挖好的洞穴里面,然后上来,众人开始往墓道里添土。娟子趴在竹青肩头,从下葬到填起土来,一直哭个不停,竹青也是眼泪没断,当土堆成一个坟包时,竹青把一个纸做的鹤插在坟头上,想着从此以后就与父亲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了,忍不住又是一阵大悲,趴在坟头恸哭起来,娟子见哥哥这样,更是哭的悲天恸地。</p> <p class="ql-block">众人好不容易才把这兄妹俩劝起来,然后把纸杂点着,在熊熊火光中,兄妹俩仿佛又看见了父亲慈祥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安葬了父亲后,竹青在家培着母亲过了头七,竹青本以为那些债主们会借着他回来安葬父亲的机会,上门来讨债,但是打发了父亲后五六天,也没有一个债主上门来,象大树等以前跟竹青有过交往的人,在陈三根出殡那天,也来参加了他的葬礼,上了香,祭了酒,也有的送了花圈,但出殡以后,就再没跨进过竹青的家门。</p> <p class="ql-block">准备返回太原的前一天晚上,竹青陪母亲说了大半夜的话,母子俩互相安慰,父亲走了,竹青怕母亲一人孤独,母亲则怕竹青过度思念父亲,影响身体。</p> <p class="ql-block">“我爸走了,其实对您对他来说,都是一种解脱,他也不用再受罪了,也不用再拖累您了,以后您一个人寂寞了,就跟我福康婶子,文伟婶子她们一块儿到西门外戏场里跳跳舞,后半生就自由自在的活上几年吧!”</p> <p class="ql-block">“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你爸虽没活到八十四,但也七十有六了,也不算寿小了,瓜熟蒂落,你也不用难过,你爸生前你和咱娟子该尽的孝道也都尽到了,如今你爸走了,你们也不用感到有什么遗憾,到了太原以后,要照顾好自己,注意点儿身体,你岁数也大了,不要干那种苦太大的活儿了,我和你爸一辈子也没挣过个大钱,不也就这么生活吗?〞</p> <p class="ql-block">“嗯。”竹青点头道,“我顶多也就再受上两年,把欠众人们的饥荒全部还清后,就不在太原了,回古口来,原本想跟您一道侍候上我爸几年,没想到我爸这么快就走了,也不给我个侍候他的机会。”说到这儿,竹青的眼泪控制不住地又流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你在你爸身上也付出不少了,不用再有什么过意不去了,人老了,都是要走的,谁也逃不过,走的已经走了,活着的还得好好活。”</p> <p class="ql-block">“我以为这次回来打发我爸,那些要帐的会借我回来的这个机会上门来要帐,可是直到今天也没一个人来,难道他们不知道我爸去世了?”竹青有点奇怪地问母亲。</p> <p class="ql-block">“古口就这么大,谁家娶媳妇儿,办丧事,一到大街上人们就传开了,哪能不知道?农村人有个讲究,一般婚丧嫁娶期间是不上门讨债的,这就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再说,你和你爸在镇上并没挣下赖名头,你是没钱,不是有钱不还,人家不来讨要,咱们不能不还,你挣了钱以后,欠谁的都还了人家,不要给儿孙们留个不好的名声。”</p> <p class="ql-block">“也没多少了,咬咬牙再受上两年就基本上全能还了。妈,不早了,你也休息吧。〞竹青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超过零点了。</p> <p class="ql-block">“你也睡吧,明天还要赶路呢!”</p> <p class="ql-block">梅子和请假回来参加爷爷葬礼的倩倩住的是竹青结婚时的那个家,竹青则一直就在母亲住的这间房子的里屋睡。</p> <p class="ql-block">倩倩只在家住了三天,在安葬了爷爷的第二天便从太原返回北京了。梅子和倩倩一同回的太原。</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头七那天,竹青带了些香和纸还有些水果供饭,到父亲坟头烧了烧纸,烧完后,坐在坟前流着泪陪着父亲说了会儿话,叩了三个头,才离开坟地,中午便乘坐大巴返回了太原。</p> <p class="ql-block">竹青在沙场又干了两年,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从他当年负债累累,离开古口到太原打工到现在还清所有债务,整整用了十二年时间,债务虽然全还清了,但对于现在的竹青来说,依然是一无所有。从高中毕业走上社会,到现在三十年的时间,竹青的人生似乎就是画了个圆,当年步入社会时,两手空空,滑稽的是,经过多年的奋斗打拼,到如今依旧是两手空空,拼搏了三十年,又回到了原点,如果硬说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女儿,这就是他人生最大的收获,但也失去不少,父亲走了,母亲老了,青春也过了,当年的雄心豪情也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竹青和梅子商量,决定回农村老家去。竹青知道,他们这些来城市打工的底层劳动者,最终的归属还是农村。城市虽然高楼大厦林立,却没有一栋是属于他们的。农村虽然还比较穷,各种资源也没法跟城里相比。但好歹还有几亩薄田,几间虽然破旧,却可以遮风挡雨的老屋。现在的竹青,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也不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同学们了。他只想回到农村跟梅子一起过那种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田园生活。梅子这几年也被竹青折腾的心力憔悴,也想让自己后半生过得恬静安然,对于竹青想回农村的想法,自然也是非常赞同。农村的房屋虽然有点老旧,毕竟是自己的,住着踏实,心安。不象城里,租着人家的房,今天房东给涨房租,明天让腾房,让人住着,心也不踏实。</p> <p class="ql-block">决定了回农村老家以后,竹青找了个二小不干活的机会,跟他道别。二小的双胞胎儿子,从小跟着二小的那个龙龙考上了大学,跟着奶奶的虎虎没考上,二小让他参军到部队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竹青带着梅子,二小也带着他老婆,四个人坐在一家饭馆里,竹青是东道主,点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这是竹青到太原打工以来,第一次这么奢侈。梅子和二小媳妇,两人并没深交,竹青结过婚,在他父母那个院子里住了没多久,便搬到了他本家的大伯院子里住了,二小结过婚后,在古口住的时间也不长,他媳妇先是在娘家住了好长时间,后来就随二小住到了太原,所以两人基本上就是互相认识,并没多少交往,到了太原以后,也是竹青跟二小见面多,梅子和二小媳妇基本上就没怎么见过面,这次两人一相见,几乎都快认不出对方了,当年两个年轻的小媳妇,现在几乎成老太婆了,两个女人坐在一起,互相看着对方头发里夹杂着的那些白发,难免发出一些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竹青和二小则在聊他们的。</p> <p class="ql-block">“竹青,你这饥荒也还完了,就剩倩倩结婚的事了,等倩倩找个好人家一出嫁,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两口子就安享晚年吧。我不行,我这辈子恐怕得活到老干到老了,龙龙上大学还得继续花钱,虎虎虽说当兵了,经济上不用我管了,可复员以后得娶媳妇儿,要楼房吧,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儿,两套楼房,得多少钱?我现在就象一头负重上坡的老牛,一刻也不敢松懈,等给他们把媳妇儿娶下,楼房买下,我也就离入土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两个儿子确实负担挺大的,我幸亏没儿子,要是再有个儿子,也得受一辈子,到太原整整打拼了十二年,也就是刚刚把坑填平,到现在是一无所有,要是有个儿子的话,我拿什么给他娶媳妇儿买楼房呢。二小,经过这十多年的打工经历,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像咱们这些底层人,千万不要创业。开公司,办企业,那是有很大风险的。咱们穷人根本就没有试错的资本,不能看人家王健林,一甩手就给了王思聪五个亿,创业去吧,人家不怕失败。失败赔了,顶多算个交学费而已。咱们这些底层人,如果创业失败的话,弄不好终身就得为失败买单了。我这还算不错,但区区十几万的债务,也让我付出十二年的代价来填这个坑。你说,人生能有几个十二年呢?大好的青春年华,全耗在了填创业失败的这个坑里了。如果运气差点,负个三十万,五十万,这辈子就彻底完了,一辈子都在填坑了。”</p> <p class="ql-block">“咱们这些普通人,其实就是有多大能力吃多大碗的饭就行了。因为咱们没一点社会资源,谁也依靠不上。只能靠自己。有苦力卖苦力,有手艺耍手艺,不要指望靠什么当官的亲戚,洋气的朋友。人家真要洋气了,咱们跟人家也就不是一路人了。人家也根本瞧不上咱们。所以,靠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二小象是看透了这个社会上的人情冷暖似的。</p> <p class="ql-block">“你说的这我是深有同感。我就有这么一个朋友,小时候我们相处的跟亲兄弟差不多。整日里形影不离。后来他从高中上当了兵。在部队上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在部队上复习时,需要些复习资料。我就把高中时候我发的那些资料全给他寄过去。他说需要本大词典,我把我那个新华辞典给他邮了过去。但他后来毕了业,当了军官以后回来也不怎么到我家了。再后来我到了太原打工。我的另一个朋友跟我跟他都相处的比较好。一天他告我说四康从部队上转到太原安全厅了。你不去看看他?我说我好多年都没跟他联系了,也没他的电话。我那个朋友就给了我一个他的电话。我知道我这个朋友的良苦用心,他知道我和四康从小处的非常好,现在他洋气了,又在太原,如果我去找他,他一定会帮我一把的。其实我倒并不指望他帮我。但毕竟是从小相处的朋友,我就是想看看他还记不记得儿时的那种友情。于是有一天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说听说你调到安全厅了,我找个机会去看看你。他说你现在在哪儿干呢?把地址告诉我,我去看你吧。我说那也行,你有小车呢,来也方便。于是我就把我的地址告诉了他。开始我还抱着点希望,他如果能来看我的话,说明还记得儿时的那份友谊。但人家一直也没有来,后来我把他的电话号码也丢了,再也没跟他联系过。咱就一个底层受苦人,人家如歹是副处级干部呢,根本就不在一个裆次上,他富咱也不指望沾他光,咱穷咱也不会去巴结他,他走他的阳光道,咱过咱的独木桥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是小时候,那时候大家都是平等的。现在早就不在一个阶层上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类人就没必要往一块凑了。仅仅凭借着小时候的那点友谊,即使是跟人家坐在一块儿,也没有共同语言了,也是一种尴尬。放弃交往其实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二小的话,听上去还颇有一点哲理性,“咱们都老了,一些无用的社交,该放弃就放弃吧。只保留上几个能够聊到一块儿的朋友弟兄就行了。社会上交的很多所谓朋友,其实不过就是想互相利用对方的一点价值而已。在你困难的时候,能够依旧保持跟你交往,还能伸手帮助你一把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这种朋友注定不会太多。人生中能有两三个这样的朋友就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是呀,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人这一生中,能够交一两个知心朋友就非常荣幸了。来,喝酒!”</p> <p class="ql-block">两个人的酒杯,轻轻碰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零二四年正月动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初稿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