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晋祠风景区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是集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被誉为“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从迎曦门到圣母殿的游览路线,不仅串联起晋祠的国宝级建筑,更展现了千年古祠的湖光山色与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绿的湖水,天光云影在湖面交织成流动的画卷,粼粼波光随着清风轻漾;岸边杨柳低垂,万千柔枝拂过水面;青草依依,一派葱茏清新的景象;几座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于参天古树的浓荫之间,宛如一幅江南春天胜景。</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小径缓步而行,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草木葳蕤,艳丽的花朵点缀其间。晋文公祠、东园、下生寺等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半掩于层层叠叠的绿树之间,雕花木窗在枝叶间隙透出微光。远处,静静的湖面如同一面天然明镜,将湖边亭台楼阁的轮廓尽数倒映其中,水光潋滟处,虚实相生,建筑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像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处,我们来到了晋祠博物馆,也就是晋祠所在地。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最初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邑姜而建。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姬虞于唐(今山西翼城),其子燮父因境内晋水改国号为“晋”,祠堂遂称“晋王祠”,简称“晋祠”。后经历代修缮扩建,成为三晋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晋祠内有三宝三绝,分别是:</p><p class="ql-block">“三大国宝建筑 ”</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北宋天圣年间为供奉邑姜而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其前檐八根木雕盘龙柱为宋代孤例。 </p><p class="ql-block"> 鱼沼飞梁:十字形石木结构桥,建于方形水池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立交桥”雏形,结构独特,梁思成称其为“古画中仅见之孤例”。 </p><p class="ql-block"> 献殿:金代建筑,全榫卯结构,四面通透如凉亭,通风设计曾用于保存祭品,被称为“宋代的冰箱”。</p><p class="ql-block">“三绝”</p><p class="ql-block">宋代彩塑侍女像: 圣母殿内42尊侍女像神态各异,手持不同器物,生动还原宋代宫廷生活细节,被誉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雕塑的典范”。</p><p class="ql-block">难老泉:晋水主源,水温恒定17℃,泉水清澈长流,李白曾赞“晋祠流水如碧玉”。北齐时取《诗经》“永锡难老”命名,象征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周柏:圣母殿北侧古柏,树龄逾3000年,枝干苍劲如卧龙,欧阳修曾赋诗赞其“郁郁古柏含苍烟”。</p> <p class="ql-block"> 晋祠是山西简称“晋”的起源地,承载了西周至明清的文化脉络。这座凝固了千年时光的艺术宝库,既是三晋大地上熠熠生辉的建筑博物馆,更是一部徐徐展开的立体文明长卷。飞檐斗拱间镌刻着历史的沧桑,碑碣匾额中沉淀着岁月的记忆,潺潺难老泉流淌着千年不息的文明血脉。在这里,一砖一瓦皆故事,一草一木总关情,“一祠藏千年”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慕名而来,在光影交错间,探寻华夏文明的深邃与瑰丽,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