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日,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的60多名会员继续追寻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到了永新、吉安、宁都、宁化等地。在这一片片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上,探寻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汲取前进的力量。</p> 永兴三湾改编,奠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r> 永新县的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在永新县的三湾村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基础。会员们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看到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领导的三湾改编,那整齐的步伐,坚定的口号,开启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新篇章。在三湾改编“党指挥枪”的雕塑广场上,大家驻足凝视,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建军思想的英明,军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方向明确,战无不胜! 永新将军广场 <p class="ql-block"> 吉安,革命精神的不朽丰碑</p><p class="ql-block"> 吉安这座被誉为红色摇篮的城市,拥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1930年4月,红一方面军发起吉安战斗,占领吉安城,使赣西和湘赣苏区连成一片,推动了土地革命斗争形势发展。吉安具有丰富的革命旧址遗迹,保留红色遗存98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110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革命英雄人物辈出,众多革命烈士,吉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市共18万多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5万余名,众多开国将军。1955年授衔的吉安籍开国将军达147位,占全国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先辈们舍身取义的抉择,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 宁都起义,坚决革命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怀着崇敬之心,我们走进宁都起义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历史图片与场景复原,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重现了1931年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赵博生、董正堂等革命先辈率部起义,毅然投身红军,为中国革命注入新生力量,展厅中,起义时的枪炮、文件、衣物,静静诉说着往惜的峥嵘。当目光触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旗帜,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士们为劳苦大众而战的呐喊。宁都起义作为土地革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兵运胜利,不仅壮大了红军力量,更彰显了共产党人以信仰凝聚人心的伟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 宁化,长征出发地的热血传承</p><p class="ql-block">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森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读着毛泽东在1929年底写下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会员们仿佛感受到了当年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和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二十一个基点县之一,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主要出发地(县)之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宁化县革命纪念园是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宁化革命纪念碑高大雄伟,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栩栩如生。北山公园绿树成荫,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会员们心生敬畏。</p><p class="ql-block"> 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通过丰富的展品、逼真的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厅,生动的展示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眼前,一段段红色记以催人奋进,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组织的“铭记烽火岁月,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活动,深深感染和激励了会员。九天的活动结束后,三十多位会员纷纷发表感言和心得体会。会员们在感言中说:给我们印象特别深的是红军长征前,苏区贫苦百姓尽管生活非常困难,但仍然以“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绵袄,盖在了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的实际行动支持红军。这使我们非常震撼,同时让我们想起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切含义。</p><p class="ql-block"> 会员们满怀深情地说:通过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以及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开展红色活动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历史传承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精神与实践的桥梁,每一步都是对我们从哪里来的深情回望,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无数人用生命验证过的存在方式,历史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流动在今天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神基因,红色之旅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他通过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唤醒当代人对初心使命的思考,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食粮。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未来的召唤。</p> 撰稿:姜建红<div>编辑、摄影:杨卫国</div><div>审稿:张 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