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悬钩子,蔷薇科<br> -@花趣岛摄自崂山2025.5.28日- </h3> <h3>•皂角<br> -@曲新春摄自崂山2025.5.31-</h3> <h3>•7种“驱蚊草”插水里养,3天就长根,做成驱蚊水,蚊子绕道飞<br> 盛夏最恼人的不是烈日,而是神出鬼没的蚊虫。<br>作为过敏体质,被叮咬后肿起的红包能痒足三日,这促使我开发出全屋水培驱蚊系统——将7种"蚊子克星"插在玻璃瓶里养,既装点家居又形成天然防护网。<br>更妙的是,这些水培植株还能随时制作驱蚊喷雾,出门前喷两下,蚊虫自动绕道三米远。<br>一、迷迭香<br>这种地中海香草水培后散发优雅松香。<br>剪取8cm带新芽枝条,插入窄口瓶,5日即可看见根须萌发。<br>种植要点:<br>1. 容器选择:深色玻璃瓶可防止藻类滋生。<br>2. 营养补充:每月投入半片水培专用缓释肥片。<br>3. 度夏技巧:当气温超过35℃时,移至空调房养护。<br>DIY驱蚊水:<br>收集迷迭香、艾草、薄荷新鲜枝条,按1:1:1比例装入玻璃罐,倒入45度白酒浸泡7日,过滤后就是天然驱蚊喷雾。<br>使用时按1:5比例稀释,婴儿可用。<br>二、薄荷<br>这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香草植物,水培成活率高达99%。<br>取带3-4个节点的枝条插入水瓶,24小时内就能看见根系萌动,3日根须可长至3cm。<br>爆盆诀窍:<br>1. 容器选择:透明玻璃瓶最佳,能直观观察根系生长状态。<br>2. 营养供给:每周滴入2滴水培营养液,新叶萌发速度提升50%。<br>3. 夏季养护:每日早晚对叶面喷雾,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叶片萎蔫。<br>创意应用:<br>将长势旺盛的薄荷枝条编成环形浮漂,置于餐桌面碗中,既是装饰又能持续释放驱蚊成分。<br>摘取新鲜叶片冷冻成薄荷冰块,夏日饮品瞬间升级。<br>三、艾草<br>这株被《本草纲目》盛赞的"纯阳之草",如今仍是驱蚊产品的核心成分。<br>水培艾草堪称懒人福音:剪取15cm带茎枝条,斜剪45度角增大吸水面积,插入装满清水的玻璃瓶,3天就能看见乳白根须萌发。<br>水培秘籍:<br>1. 选枝技巧:优先选取顶端嫩枝,保留3-4个节点,下端叶片全部摘除。<br>2. 换水频率:前3日每日换水,生根后改为2日换水,可延长观赏期至2个月。<br>3. 光照管理:置于散射光处即可,避免正午暴晒导致叶片灼伤。<br>进阶玩法:<br>将风干艾叶装入茶包袋,悬挂于衣柜角落,天然香气既能驱虫又能防霉。<br>若在庭院举办烧烤派对,点燃艾草捆熏烤10分钟,户外驱蚊效果可持续2小时。<br>四、清香木<br>这种四季常青的观叶植物,水培后散发淡淡檀香。<br>选取半木质化枝条,保留顶端2-3片嫩叶,插入细口玻璃瓶,7日即可看见白色根点。<br>养护秘籍:<br>1. 容器搭配:推荐使用广口玻璃瓶,便于观察根系生长。<br>2. 清洁保养:每月用软毛刷清洗瓶壁,防止藻类滋生。<br>3. 抗暑方案:正午时段用报纸遮阴,傍晚叶面喷雾降温。<br>空间布置:<br>将3-5支清香木枝条插入现代风几何花器,摆放在书桌或床头柜,文艺气息与实用功能完美融合。<br>五、碰碰香<br>这种自带"互动属性"的植物,指尖轻触就会释放浓郁苹果香。<br>剪取5cm带气生根的枝条水培,6天必生根,耐阴又耐旱的特性堪称"植物界小强"。<br>养护要点:<br>1. 水位控制:保持根部1/3浸水即可,水位过高易烂根。<br>2. 修剪艺术:定期摘心促进分枝,株型更饱满。<br>3. 度夏指南:当气温超过30℃时,移至通风阴凉处养护。<br>趣味实验:<br>将碰碰香枝条插入儿童房的卡通水瓶,孩子玩耍时触碰叶片,天然香气比电子驱蚊器更让孩子安心。<br>六、竹柏<br>这种观叶植物水培后自带淡雅清香。<br>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保留顶端3-4片叶子,插入清水7日即可生根。<br>养护指南:<br>1. 水质管理:使用放置24小时的自来水,减少氯气伤害。<br>2. 清洁维护:每周用湿布擦拭叶片,保持气孔畅通。<br>3. 避暑妙招:在瓶身外包裹湿润的苔藓,创造凉爽微环境。<br>空间搭配:<br>将竹柏枝条与文竹组合水培,打造禅意十足的桌面景观,驱蚊同时净化空气。<br>七、罗勒<br>这种西餐常见的香料植物,水培后散发独特辛香。<br>剪取10cm健壮枝条,摘除下端叶片,插入水瓶3日即见根须,7日根系可盘满瓶底。<br>种植技巧:<br>1. 光照需求:每日保证4小时散射光,叶片更油亮。<br>2. 采收方法:采用"掐心法"采收,促进侧芽萌发。<br>3. 防暑措施:当气温超过28℃时,增加换水频率至每日1次。<br>厨房妙用:<br>水培罗勒的新芽最适合制作青酱,摘取顶端5cm嫩梢,既有驱蚊效果又能提味增香。<br>全屋驱蚊布局方案<br>建议采用"3+X"配置模式:<br>· 基础防护:玄关、客厅、卧室各放置1组艾草+薄荷组合瓶。<br>· 重点区域:厨房配罗勒,卫生间配竹柏,书房配碰碰香。<br>· 移动防护:迷迭香喷雾瓶随身携带。</h3> <h3>•红白忍冬不是金银花,而是金银花的一个变种。以下是详细说明:<br>红白忍冬的学名:红白忍冬的学名是 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是忍冬科忍冬属下的一个变种。<br>红白忍冬与金银花的相似之处:红白忍冬和金银花一样,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br>红白忍冬的花色特点:红白忍冬的花色更为鲜艳,花冠外面为紫红色,花朵开放时为白色,几天后还会变为黄色,特别漂亮。<br>红白忍冬的花期:红白忍冬的花期很长,一般可以从 5 月中旬持续到 10 月中旬,比普通的金银花花期要长不少。<br>因此,如果你想要在家里种一棵既好看又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红白忍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br></h3> <h3><br></h3> <h3>•13年前已被发现!青岛男子认为泡酒美味,2007年花费18小时挖掘出<br>在大自然里,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在青岛,有位男士一次偶然间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植物,他觉得拿它来泡酒特别美味。<br>2007年,距他首次发现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他花费了18小时把它挖了出来。没想到,专家们给出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br>这植物究竟是啥?他咋等了整整十三年才把它挖出来呢?<br>奇妙的初次邂逅<br>这个故事得从1994年的春天说起。当时,青岛即墨的鳌角石村,李正发照旧来到自己家的茶园里干活。<br>在松土的时候,他偶然发现石缝里长了几株奇形怪状的植物,叶子长得像掌一样,跟常见的山葡萄叶挺像的,可是根部却迥然不同,让人很惊讶。<br>那个根部顶着跟拇指差不多粗的块茎,表面满是细小的须根,春天的阳光一照,散发出浅褐色的光泽,就像一小个小人参似的。<br>那时候,李正发和村子里的人对这种植物都觉得特别陌生,有人猜测可能是什么特别的葡萄,但谁也说不准。出于好奇,李正发决定仔细看看这些植物。<br>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由于好奇,他决定挖几根茎,想用它们泡酒试试,看看这株特别的植物究竟味道如何。<br>泡酒初体验与漫长守护<br>李正发把用葡萄参根茎酿的酒送到嘴里,瞬间就感受到了一股独特的香气在味蕾上绽放。那种味道可真是不一般,既醇厚又清新,仿佛把大自然的气息都融入了酒中,真是让人难以用言语形容。<br>这奇妙的口感让李正发满心信心,觉得自己真找到了宝藏。从此以后,他对这些葡萄参特别上心,整个人就像成了他们的守护者,每天都会上山瞅一瞅。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目睹了葡萄参每一次发芽、成长,还有枯萎的每一个阶段。<br>每次雨季一过,他都会开心地看到那些块状茎又鼓起来了一圈;到了深秋,葡萄参枯萎时,须根流出的透明汁液让他频频赞叹;更厉害的是,凭借着长时间的观察和对土壤的了解,他能根据土里的松紧程度,准确判断出根茎的生长速度。<br>就这样,转眼间13年过去了,李正发依旧守护着那片葡萄参;而这些葡萄参也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生长、变化,似乎在期待着某个特别的时刻到来。<br>艰难的挖掘历程<br>2007年秋天,李正发照例上山查看葡萄参的情况,这时他发现叶片变黄的速度明显减慢,这让他觉得有点异常。于是,李正发扒开土壤一看,竟意外发现块状茎已经粗得像婴儿的胳膊。<br>经过多年的观察,李正发心里明白,该动手挖葡萄参了。挖掘的那天,刚一亮,他就提着铁锹上山了。邻居们听说他要挖这个神秘的植物,纷纷过来凑热闹。<br>起初,大家都觉得挖个植物简单得很,谁知道一开始挖掘就发现情况大大出乎意料。葡萄参的根系复杂得很,深深扎在地下,而且周围的土壤硬得像石头一样。<br>李正发猛的一铁锹下去,常常只是动了点泥土。没挖多久,铁锹断了两次,木柄也换了四根。手掌磨出血泡,他就随便缠上块纱布,接着还是全力投入到挖掘中去。<br>从太阳升起到它落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可李正发始终没打算放弃。在手电筒的微光里,他继续和土地“斗智斗勇”,一直干到深夜。经过整整 18 个小时的艰苦奋斗,终于,一个灰蒙蒙的“大家伙”慢慢显露出真面目。<br>当这个庞大的根茎完全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根茎足足有 18 斤重,上面连着 30 多个块状茎,最长的主根竟然有 1.2 米,旁边的须根自然地弯曲,看起来就像是个蜷缩在土里的“小娃娃”。<br>揭开葡萄参的神秘面纱<br>李正发挖出那个超级大根茎的事儿迅速传开,没多久就到了即墨林业局的专家徐明辉耳边。徐明辉一到现场仔细观察了这棵植物,给出的鉴定结果让大家都吃了一惊:这竟然是葡萄参,学名蛇葡萄根。<br>徐明辉专家提到,即墨的山上虽然以前有丹参、红参和葡萄参的记录,但最近可真是少之又少。李正发挖到的这么大颗的葡萄参,在青岛这块地儿已经快20年没碰上过,稀有程度甚至比野山参还要值钱。<br>他指着根茎上的环状纹路说:“这些环纹代表了每年的生长记录,这棵葡萄参可得有15年了。”葡萄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根茎部分,根茎可不是单一的样子,而是由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块茎紧紧连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特别的串状结构。<br>葡萄参的神奇功效<br>葡萄参泡的酒好喝还有益于身体,主要是因为它的食用价值。葡萄参的独特风味渗透到酒里,口感非常棒。此外,它还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br>这主要是因为葡萄参里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在泡酒的时候,这些成分会慢慢溶进酒里,让酒带上独特的保健效果。比如,里面的一些活性物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感觉温暖舒适,对那些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关节疼痛、手脚冰凉等问题,确实有缓解的帮助。<br>除了泡酒,葡萄参还可以用来炖汤。跟鸡肉、排骨等搭配时,汤里的营养可真丰富,能有效滋补身体。在煮的过程中,葡萄参的营养成分会完全释放到汤里,让汤的味道更加独特,营养也倍增。<br>常常喝这种汤,对增强身体免疫力、补充营养可真有帮助。而且,葡萄参那特别的样子,再加上它随着季节变化的特点,也挺有观赏价值呢。<br>无论是在花园、庭院,还是花盆里,春天的新芽、夏天的绿叶、秋天的枯萎,都会为周围的环境增添不少美感,让生活更富有趣味。<br>从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葡萄参营养成分丰富,能大幅提升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抵抗力,帮助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它的成分可以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增强身体对病原体的防御力,尤其适合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h3> <h3>•葡萄参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其根茎形态与人参相似且果实呈葡萄状。根据现有资料,葡萄参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并可通过泡酒、制茶等方式应用,但需注意品种选择与使用规范。 <br><br>植物属性与分类<br>葡萄参的根茎膨大呈块状,表皮浅褐色,叶片掌状分裂,果实成串似葡萄。其植物学特性与人参属或商陆属存在相似性,但需注意与商陆的区分:商陆茎红色者有毒,白色者可食用,而葡萄参的记载未提及毒性分类。<br><br>核心功效<br>葡萄参在传统应用中具有以下主要作用:<br><br>增强免疫:刺激白细胞生成,提升抗病能力<br>抗氧化:含多酚和维生素C,减缓细胞老化<br>促进循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br>补充能量:促进肌肉恢复,缓解运动疲劳<br>抗肿瘤潜力: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癌细胞增殖3<br>应用实践<br>食品加工<br><br>泡酒:取完整根茎与葡萄干按1:5比例,使用52度纯粮白酒浸泡15天,每日饮用10-20ml4<br>制茶:鲜葡萄30g配伍人参3g,煎煮后调制成补气血茶饮5<br>典型案例<br>青岛即墨农民李正发1994年发现野生葡萄参,经13年观察培育,2007年成功采挖出直径达5cm的成熟根茎,其泡制的药酒具有独特醇香</h3> <h3>葡萄参并不是一个科学上存在的植物物种名称。以下是关于葡萄参的详细信息:<br>一、葡萄<br><br>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的一种常见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也是浆果类水果。葡萄的果实可以生吃,也常被用来酿造葡萄酒,或制作果酱、果汁、果冻、葡萄干等食品。葡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尤其在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南高加索、中亚细亚等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br>二、参<br><br>在植物学中,“参”通常指的是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如人参、西洋参等。这些植物往往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在中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br>三、葡萄参的可能解读<br><br>误解或混淆:葡萄参可能是某些人对葡萄或参类植物的误解或混淆而产生的名称。实际上,在植物学中并没有直接被称为“葡萄参”的物种。<br>类似植物:虽然没有葡萄参这一物种,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些与葡萄或参类植物相似或相关的植物。例如,婆罗门参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根部可以入药,但它与葡萄并无直接关联。<br>商业或民间命名:在某些地区或文化中,人们可能会根据植物的形态、功效或用途等因素,给植物起一些特定的名称。葡萄参可能是这样的商业或民间命名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命名可能并不准确或科学。<br>综上所述,如果你对某种具体植物感兴趣,建议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或描述,以便我能为你提供更准确的解答。<br></h3> <h3>•溲疏,绣球科<br> -摄自海泊河公园 <br> </h3> <h3>•绣线菊,蔷薇科<br> -摄自 海泊河公园 </h3> <h3>•蓍草,古人占卜用的神草<br> -@湿地芦苇 2025.5.18日摄影- </h3> <h3>•野茉莉,安息香科安息香属<br> -@若风 摄影 2025.5.17日朋圈- </h3> <h3>•锦带花,忍冬科锦带花属<br> -@若风 摄影 </h3> <h3>•水榆花楸,蔷薇科花楸属<br> -@若风 摄影</h3> <h3>•花木蓝,豆科木兰属<br> @圓 摄影 </h3> <h3>•大花金鸡菊<br> -@李继伟摄影2025.5.16日朋圈-</h3> <h3>•艾草有多个品种,包括以下几种:<br>青杆艾草、红艾草、黄艾草和紫艾草。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香气。以下是关于艾草不同品种的具体解释:<br>青杆艾草是最常见的一种艾草品种。它的茎呈明显的青绿色,叶片较小,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路边、草地等地方。青杆艾草常被用作中药和香薰,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br>红艾草的特点是叶片呈深绿色,叶脉明显,茎部带有红色。红艾草适应性强,生长范围广,不仅在中国各地有分布,还在其他国家被广泛种植。它同样具有药用价值,常被用于清热解毒等方面。<br>黄艾草的叶片相对较宽,颜色为深绿色至黄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常常在花坛、花园等地方种植,既能美化环境,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黄艾草能够适应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易于种植。紫艾草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艾草品种,其叶片呈现出独特的紫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br>紫艾草多生于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中药中,紫艾草常被用于清热解毒、驱风散寒等功效。以上就是对艾草不同品种的解释。这些品种在药用、观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艾草在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药用功效上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h3> <h3>•尖裂假还阳参,又名大苦菜、苦荬菜、苦碟子、包茎苦荬菜、满天星,其实它真正的学名叫尖裂假还阳参。为菊科假还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像个小人参。<br>苦碟子的茎根,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苦碟子的茎直立,光滑无毛,株高20至100厘米。基生叶呈莲座状、匙形、长倒报针型或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全部叶片两面无毛。苦碟子幼苗期形似蒲公英,3到5月份开花结果。<br>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吃野菜的传统习俗,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每到春天他们都会到野外去采挖一些野菜回来食用。<br>苦碟子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它的叶片折断之后,能冒出白色的汁液。经研究发现,它富含维生素,钙,铁,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这种物质对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有着积极的作用。<br>因为苦碟子这种野菜比较苦,所以我们把挖回来的苦碟子,在清水中清洗干净,然后再浸泡2到5个小时,这样它的苦味就会流失很多,然后捞出来控干水分,就可以直接蘸酱生吃了。<br>它的味道鲜美,口感清爽。还可以把它凉拌,熬粥或者是清炒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菜肴。<br>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将苦碟菜充分清洗干净,避免残留农药或杂质对人体造成危害。苦碟子全草都可以入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br>苦碟子的叶子平铺在地面上,像蒲公英叶一样,也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但其味道更苦,因此得名苦碟菜。尽管口感苦涩,但苦碟子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 C、铁、钙、锌等营养物质,远高于一般蔬菜。<br>苦碟子的根部形状酷似“人参”,因此有人称之为“还阳参”。<br>苦碟子全草都可入药,尤其是根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健脾养胃、益气补血的功效。它对病毒感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早泄、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痢疾、痔疮、便秘、跌打损伤等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br>春天可以采挖它的幼苗当野菜吃,夏季可以连同着的花根一起采收入药。<br>苦碟子除了可以药用和食用以外,它还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家禽长期食用有很多的好处,也可以说苦碟子全身都是宝。<br></h3> <h3>每年的五月份基本上都是在野外度过的,今年特殊,至今未出野外,索性走进自己的画中,被科学画所环抱,找找感觉。一幅幅朝夕相处的植物画仿佛又把我带回到熟悉的自然中。养眼的绿色、绚烂的花朵、诱人的果实,感觉嗅到了自然的味道、迷人的花香。每一画中的植物都似乎又回到了他们的原生生境中,因为因为每一幅画的诞生都是从自然中采集植物标本,然后进行精细解剖,最后将植物通过画笔尽最大努力地还原其自然形态和结构,让画作最大限度地承载和呈现更多的植物信息,享受其创作乐趣,这就是我想利用画作来再现生命的初衷,也是与爱生成作品的最大不同。#植物科学画 #博物画 #原创手绘 #水彩画 #植物艺术</h3> <h3>•萱草,又称黄花菜、忘忧草,<br> 是兼具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安神解郁等功效;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抗氧化成分,可能辅助调节免疫、抗炎。日常可食用花蕾,但需正确处理,避免中毒风险。</h3> <h3>•云实</h3> <h3>•楷树,又名黄连木等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