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桐江书院位于浙江省仙居县皤[pó]滩乡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书院北望永安溪,东临鉴湖,西南有三山鼎立。桐江书院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一1173年),由晚唐诗人方干第八代孙方斫[zhuó]举资创建。其祖方干系桐庐人,因取“桐江”为书院名。桐江书院占地总面积100多亩,是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而且他还送儿子在此就读。</p> <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书院</p> <p class="ql-block"> 桐江书院灰墙黑瓦,走进大门是两座讲堂,分别为鼎山堂和大成殿,两厢分别有先贤堂和藏书阁,后天井设一惜纸炉。桐江书院分担了朝廷培养科举人才的责任,以其学术的独立性,使新兴的理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3]。因此在浙东南文化教育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江南第一书院”。</p> <p class="ql-block"> 桐江书院系宋干道(1165-1172)方斫建,以其祖先方英先生是桐庐人因名桐江。桐江书院位于今台州皤滩乡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的桐江书院前有鼎山叠翠,后有溪水萦回,东有鉴湖烟柳,西可登临道渊山,确是环境清幽的钟灵毓[yù]秀之地。由于方斫“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是“东南学者表正之师”。所以,桐江书院创办后,名闻遐迩,“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jí]从游者尝踵相接。”朱熹、王十朋等历史名人新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王十朋(1112-1171)南宋乐清人,1157年进士第一。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两次巡视仙居,并满怀激情地留下了“鼎山堂”三个字。这个有朱熹真迹匾额至今还保存着。</p> <p class="ql-block">鼎山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