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中国人民币,发行之故事(三)

W.S.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但由于</span>建国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有诸多局限问题:<b>一是</b>面额较大,流通中换算起来比较麻烦,给人民生活带来较大不便;<b>二是</b>纸张质量差<b>,</b>造币工艺不完善,票面破损严重;<b>三是</b>一版币有60多种版别,也不利于普及和流通。因此1950年开始我国就计划新版人民币的设计研发,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1种券别,15种版别,其中:1分、2分、5分,1角、2角、各1种,5角2种(有水印、无水印),1元2种(红1元、黑1元)、2元券1种,3元券1种,5元券3种(1953红五元,1956年海鸥水印,1956年五星水印),10元券1种。同时,为便于流通,国务院发布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金属分币(简称硬分币),与纸分币等值,混合流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套人民币在设计上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第二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功能。因比、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立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称赞这套人民币好看、好认、好算、好使。实践证明,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套完整而精致的货币,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次采用了汉、维、蒙、藏四种民族文字,</span>钞票样式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了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票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活泼,具有民族风格。印制工艺先进、民族风格浓郁,是我国第一套品种齐全、序列完整 、风格独立、印制精湛的货币。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八年,期间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维护了新中国的经济安全,它承载了人们太多的酸甜苦辣,可以说是一本活的社会教科书,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整理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