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深处“红瓦房”

守望

<p class="ql-block">  在青北江区姚渡镇,有一个以“红瓦房”为名的村落。据说,这个名字源于历史上的村民房屋普遍采用红色瓦片覆盖屋顶,在周边地区显得格外醒目,因而得名。这一推测符合四川部分村落以建筑特征命名的传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中,迁入此地的家族因使用红色瓦片重建家园,逐渐形成了聚落,故称“红瓦房”。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红瓦房”村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个名字却依然承载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世界,眼前的大棚结构引人注目。金属框架支撑起的大棚内,种植着各种绿色植物,生机勃勃。这里仿佛是一个小型的植物乐园,每一株植物都在阳光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为“红瓦房”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一块刻着红色大字“红瓦房”的大石头映入眼帘。石头旁点缀着一些粉红色的小花,与周围的绿植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一个地标的象征,更承载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小树苗在石块周围顽强生长,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简约而古朴的装饰让人眼前一亮。木制门廊上方悬挂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温馨。门口隐约可见的人影,或许是在等待朋友,又或许是在欣赏这独特的风景。两辆汽车停靠在两侧,为这片宁静增添了一丝现代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户外餐厅宽敞明亮,木质地板与竹编家具相得益彰。顾客们或在用餐,或在等待服务人员的帮助,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背景中的建筑风格传统与现代结合,自然光线充足,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工作人员忙碌地准备着餐桌上的物品,以迎接客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在户外区域,一个长方形的石槽里种植着各种绿植,包括水生植物和其他小型盆栽。竹制椅子和桌子以及柱子组成的凉亭结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好去处。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庭院的一角,石磨伫立一隅,旁边放置的一把竹椅供人休息。墙上挂满了木质牌匾,记录着历史或文化故事。这里静谧安详,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让人沉浸在这片绿茵深处的“红瓦房”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户外庭院,方形瓷砖地板铺设得整齐有序,中央摆放着一个由石头制成的小型水景装置。竹制椅子供人们休息或观赏景色,这里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水景装置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角落,一位身穿深蓝色上衣的人正在展示书法技艺。旁边还有另一位穿着白色衬衫的人观看并讨论作品的内容与技巧。书法作品以黑色为主色调,其中一幅写着“为爱而战”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示地,更是文化交流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桌上铺着灰色桌布,上面摆放了几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绿茵深处‘红瓦房’”这片土地上,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多彩。</p><p class="ql-block"> 在“红瓦房”,绿茵深处的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从大棚中的绿色植物到庭院中的石磨与水景,再到书法艺术的展示,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多彩。无论是品尝美食,还是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红瓦房”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来访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沉浸在一片宁静与和谐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