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行记:触摸历史的脉搏

往事的温度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五一,我踏上襄阳这片土地。从朱集村到白河之畔,登古楼,每一步都似穿越时光隧道。汉江悠悠,流淌千年岁月;古城巍巍,承载历史沧桑。斑驳城墙与滔滔江水,诉说着往昔风云变幻,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三国的烽火,在襄阳的大地上熊熊燃烧。古隆中里,诸葛亮隐居草庐,以天地为棋盘,以智谋为棋子。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一出,三分天下的蓝图徐徐展开。凤林关前,孙坚折戟沉沙;檀溪岸边,刘备马跃檀溪绝处逢生;关羽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襄阳见证了英雄的崛起与陨落,亲历了无数场惊心动魄的权谋争斗,在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枣宜会战,襄阳化作一座不屈的堡垒。李宗仁电令张自忠将军过河围剿日寇,2000 将士壮烈殉国;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李涛主任组建话剧团,投身汤恩伯 31 集团军吴绍周 110 师,在襄阳战役中发挥独特作用。话剧团团长共产党员吴绍文带领话剧团与 330 团,在襄樊虚张声势,让日军间谍及汉奸误以为有 33 个团和一个美式编制的 “花旗团” 部队,成功诱使日军寻找汤恩伯 31 集团军主力。而实际上,除吴绍周的 110 师在襄樊及白河一带活动外,其他部队早已跳出日军包围圈,对日军实施反包围。110 师取得白河战斗歼敌 3500 余人与110师328团少尉排长徐建铭朱集村战斗的胜利,助力汤恩伯集团军襄阳保卫战大捷。这段鲜为人知的国共合作抗战历史,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重现,填补了抗战研究的空白。每一场激烈战斗,都化作激昂音符,奏响民族不屈的强音。</p> <p class="ql-block">  漫步襄阳街头,指尖抚过古城砖石,听汉江浪涛低语,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恍惚间,古战场的马蹄声、枣宜会战的枪炮声与将士呐喊交织。每一块城砖、每一缕江风,都藏着过往故事,诸葛亮、关羽、张自忠等英雄身影仿佛闪现。游览襄阳前,若能了解其历史,漫步时便能与岁月对话,感受古今交融的震撼。我在襄阳等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