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交河</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唯一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简介</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这座没有城墙的城也是我国保存两干多年最完整的都市边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初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3月,交河故城遗址被第一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作为“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遗址保存基本完整,南北长175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孤岛。故城建造在戈壁绿洲中沟谷环绕的三个台地上,包括一片城址和二片墓地进存。城址功能分为大型院落区、衙署区、仓储区、街巷区、寺院区和墓葬区六部分。两处墓地分别位于城址北侧和西侧的两座台地上。交河故城总面积37.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22万平方米。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掏挖而成,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整个故城就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举世罕见。现存建筑物大部分为唐代所建,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由姑师(后称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因两河绕城相交而下故称交河,是丝绸之路东天山南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14世纪元未察合台时期,因连年战火,损毁废弃。</p> <p class="ql-block">郑吉</p> <p class="ql-block">张骞</p><p class="ql-block">(前164年~前114年),陕西汉中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班超</p><p class="ql-block">(32年一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超为人有大志,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因而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后奉命出使西域。他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李广利</p><p class="ql-block">(?一前89年),中山人。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域诸国的统治,派遣李广利带领部队出征西域。为保证补给,李广利下令在吐鲁番木头沟一带屯田,因此而建立了最早的高昌城。</p> <p class="ql-block">交河生土“雕塑”一座都城</p> <p class="ql-block">交河展览馆</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在丝绸之路上的位置示意图</p><p class="ql-block">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区以西10公里处的交河故城,至少从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就是西域古国车师前国的国都,此后成为高昌国、唐西州、高昌回鹘王国所属的郡或县。公元640年,唐朝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统领天山南麓乃至西域地区的行政、军事和交通,见证了交河城在丝绸之路上的战略地位。</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这座举世瞩目的古老城池,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已满目沧桑,残垣断壁。但那匠心独运的城市布局、天然浑厚的建造技艺、形制多样的建筑遗存,仍然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交河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建筑城市,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遗址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小知识: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的、开展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它以中国长安/洛阳为起点、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分布于横跨欧亚大陆东西长约1万公里、南北宽约3千公里的区域内,是人类历史上交流内容最丰富、交通规模最大的洲际文化线路。</p> <p class="ql-block">巧夺天工</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是两条河谷交汇形成的独立小岛,聪明的吐鲁番古代先民,在这座小岛的台地上规划城市建筑物的形制布局,采用向下掏挖、利用废土向上垒砌或夯筑的原始的建筑技艺,塑造了官署、中央大道、城门、佛寺、街巷与民居。干热少雨的自然气候条件既保留了故城具有中原城市风格的官署与街巷,又显现出了中亚地区城市布局的特征:大佛寺—中央大道一南寺一城门。</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全景沙盘</p> <p class="ql-block">咽喉要塞</p><p class="ql-block">交河城东接哈密,西通伊犁河谷,北越天山可达吉木萨尔,西南过库米什进入塔里木盆地是欧亚陆路交通要冲。考古学家曾在城附近发现了吐鲁番古代先民使用过的石器,证明这里很早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公元前1世纪,西汉为控制西域及丝绸之路,与匈奴争夺交河城爆发了“五争车师”的战争,最后将匈奴击退出吐鲁番盆地。公元前60年,汉朝建立了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交河城归入中国的版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p><p class="ql-block">小知识:五争车师</p><p class="ql-block">西汉王朝为了解除匈奴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打开丝绸之路的通道,从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60年,与匈奴之间为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在交河城附近展开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汉王朝将匈奴打败,建立西域都护府,全面管辖西域军政事务。</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沟北车师贵族墓地</p> <p class="ql-block">深壁固垒</p><p class="ql-block">您见过一打开就是悬崖的城门吗?在交河故城东崖峭壁的遗址就是这样的城门。堑崖而成的外门两侧,岩阙耸立;门后布满暗井,瓮城内设深井和堆满礓石的窖穴;岩壁筑有瞭望哨所,居高临下;瓮城两旁狭道,城墙陡然峭立,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座攻守兼备的军事防御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经多次激烈而又悲壮的保卫战,守望着交河城的安危。</p><p class="ql-block">东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万室之邑</p><p class="ql-block">鸟瞰交河城民居遗址,层台累榭、错落有致。宅院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人们在生土地基上,掏挖出院落和房屋,利用废土剁砌地面上的墙体,形成二层或多层居室,还有券顶式房屋;住宅内部,置佛堂或开凿佛龛;内设水井连接穹形窑洞,冬暖夏凉;穹室旁有口小底大的袋形窖穴,利于仓储。所有民居,门临小巷,大道连街,不仅沿用汉唐时期中原地区城市的建筑布局和规制,同时融合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技法。</p><p class="ql-block">小知识:垛泥建筑</p><p class="ql-block">是交河故城的一种建筑技艺,将潮湿的泥块一层层堆垛至所需高度后,再铲削平整墙面而成。垛泥墙体上下两层之间是一层灰浆。垛泥法建筑普遍存在于寺院、佛塔等宗教建筑中。</p><p class="ql-block">二号民居遗址</p> <p class="ql-block">择中立衙</p><p class="ql-block">没有飞檐斗拱,也不见雕梁画栋,远远望去,历史上显赫一世的官署,地面仅存低矮的断墙,但向下走去却别有洞天。地下的庭院、天井、窑洞居室、地道,既适应当地夏日酷热而地下凉爽的特点,也满足了交河作为一处重要军事城堡的战略需要。土墙上多层梁柱孔洞,述说当年官署的楼亭轩昂,不论是车师国的都城,还是安西都护府,耸立于城市的中部,居高临下,威武庄严。见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统辖与治理,见证了丝绸之路经济的繁荣和贸易的昌盛。</p><p class="ql-block">小知识:安西都护府</p><p class="ql-block">安西都护府是唐王朝统一西域后,建立的一个管理广大西域地区的一个军政机构,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后来又称安西大都护府。</p><p class="ql-block">官署遗址</p> <p class="ql-block">众生云集</p><p class="ql-block">上万年前,吐鲁番就有了人类的足迹。《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西汉打败匈奴,征服西域,屯田于交河城。土著车师人和迁徙于此的中原屯戍士卒及眷属后代,构成了盆地居民的主体。接踵而来的魏晋南北朝战乱,一批批汉人从中原迁徙而至。高昌国建立后,以康、安、史、石、曹、米、何姓为代表的粟特人,沮渠氏卢水胡人,翟姓的高车人,竺姓的天竺人,白或帛姓的龟兹人,逐渐与汉人融为一体。唐末回鹘人西迁及蒙元统治,丰富了盆地的民族成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贸易的繁盛,促使生活在这里的民族融合发展。</p><p class="ql-block">小知识:送崔子还京(岑参)</p><p class="ql-block">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p><p class="ql-block">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p><p class="ql-block">白灰奴墓志</p><p class="ql-block">康业相墓志</p><p class="ql-block">交河出土的骑士画照片</p> <p class="ql-block">雅尔湖石窟突厥文、回鹘文题记照片</p> <p class="ql-block">禅韵梵音</p><p class="ql-block">吐鲁番古称高昌,与于阗、龟兹并称西域三大佛教中心。公元4世纪,佛教流行于交河城一千多年间高僧云集、佛寺栉比,梵音袅袅,直至交河城毁弃。遥想当年玄奘法师西去取经,与高昌王泪别交河城,玄奘感慨:“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如今遍布故城的五十余座大小佛教遗址,记载了丝绸之路佛教的东传西渐,兴衰荣辱,是吐鲁番乃至西域悠久佛教历史的有力见证。</p><p class="ql-block">小知识:雅尔湖石窟</p><p class="ql-block">位于交河故城沟西的崖壁上,开凿于公元5世纪间,是仅次于吐峪沟石窟的一处开凿较早的佛教石窟寺,公元9—12世纪,高昌回鹘时期重绘壁画,重新修缮,随着交河城的衰落而废弃。现存7个洞窟,保留着高昌佛教艺术与衰落的历史信息。</p><p class="ql-block">塔林</p><p class="ql-block">大佛寺</p><p class="ql-block">雅尔湖石窟</p> <p class="ql-block">故城之殇</p><p class="ql-block">世间万物,有生有灭。故城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也难以抵挡连续不断的战火。14世纪的宗教战争,不仅打破了故城的平静,摧毁了古刹民居,改变了人们的信仰,故城也在持续激烈的浩劫中被定格成今日的废墟。回望传承千年的故城历史,我们感叹无情的战争使王城失落,凝望夕阳映衬下的凄美壮景,由衷钦佩劳动人民的那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力,那种天然和谐的大爱情怀。</p><p class="ql-block">小知识:崖儿城(陈诚)</p><p class="ql-block">(崖儿城:古车师之地,后为交河县)</p><p class="ql-block">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p><p class="ql-block">断臂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p><p class="ql-block">羌儿走马应辞苦,胡女逢人不解羞,</p><p class="ql-block">使节直穷西域去,岸花浸草莫相留。</p> <p class="ql-block">浴火重生</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置身于交河城台地上举目远眺断壁残垣、空旷凄凉,感叹两千多年的兴衰更替,岁月无情,同时又为交河城的雄壮与宏伟所震撼,从而对古代先民的聪明睿智由衷的敬仰。</p><p class="ql-block">这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建设美好家园的文明硕果,犹如凤凰涅槃,迸发出勃勃生机。台地下的雅尔湖谷,又名情人谷,谷中四季,美景花香,天然氧吧,健身怡情。杏花恬淡,梨花清雅,桃花妩媚,葡萄青翠。百年古树见证着情人的坚贞与浪漫,潺潺溪流吟颂着“黄昏饮马傍交河”的诗篇。历史又赋予了交河故城崭新的内容,那就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弘扬民族的和谐与昌盛。</p><p class="ql-block">小知识:土还建筑</p><p class="ql-block">土坯材料在交河城的建筑物中一直未占据主导地位。在交河城中使用土坯砌墙是极个别现象,如衙暑地表的墙。但到了回鹘时期,则大量使用土坯发券砌筑拱形屋顶,这可以从众多房间墙壁上留下来的发券槽得到证明。土坯材料虽然一直未占据主导地位,但做为辅助材料却广泛使用,而且贯穿整个交河城的建筑史。</p><p class="ql-block">维修加固交河故城照片</p><p class="ql-block">维修前 维修后</p><p class="ql-block">维修前 维修后</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各界群众申遗照片</p><p class="ql-block">庆祝交河故城申遗成果照片</p> <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它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座饱经历史沧桑的故城,如今仍屹立于吐鲁番,为世人所瞩目。那纵横交错的街巷、鳞次栉比的佛寺、排列有序的塔林、星罗棋布的民居、神秘莫测的婴儿墓以及汇聚中西方城市建筑的布局和技艺,依然显示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社会经济、建筑技术、宗教信仰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当您了解交河故城辉煌的历史和汇聚各时代、各民族城市建筑技艺精华之后,那么就欢迎您亲临世界文化遗产地——交河故城,触摸历史,感受文明。漫步幽幽情人谷,品味自然之温馨。</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参观路线</p> <p class="ql-block">交河古村</p> <p class="ql-block">绿洲农耕</p><p class="ql-block">生活在天山南北各个绿洲的古村人依靠天山雪水的灌溉,创造了绿洲农业文明。农业以种植小麦、大麦、水稻、玉米、高粱、豆类和棉花、葡萄、瓜果、芝麻等为主。其中尤以棉花、葡萄、瓜果最为有名。在发展绿洲农耕经济的漫长岁月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独特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葡萄架</p> <p class="ql-block">水磨</p> <p class="ql-block">晾房</p><p class="ql-block">晾房是专门用来晾制葡萄干的建筑。多建在向阳通风的山坡及开阔地,或在自家的房顶上,均是用土坯垒成,整个的四面墙全是方格花棂,极便通风透光。</p> <p class="ql-block">后院</p> <p class="ql-block">土楼</p> <p class="ql-block">宽街</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传统民居</p><p class="ql-block">新疆干旱少雨,居民建筑风格独特。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生土建筑。屋内用天窗采光,设有壁炉,烧柴做饭和取暖,墙壁上有壁龛,是放置日用物品或装饰品的地方,中等以上人家的住房,有夏房和冬房之分。房前屋后,一般都栽培着桃、杏、苹果、桑树等,门前往往种植葡萄,形成凉棚,有些人家在庭院里种植各种花卉。</p> <p class="ql-block">拉面</p><p class="ql-block">拉面,又名拌面、拉条子,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主食。是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直接用手工拉制成的小麦面食品,配炒菜食用。</p> <p class="ql-block">出生礼</p><p class="ql-block">婚后女方生育,头胎必须回娘家生产。如果出生男孩通常在大门上方挂一头洋葱(皮芽子)、如果是女孩挂一根红布条。小孩出生7天后,请阿訇命名。</p> <p class="ql-block">人生礼仪</p><p class="ql-block">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交往发展中维吾尔人形成其独特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出生礼、命名礼、摇床礼、割礼、婚礼、丧葬礼等。其中婚礼是维吾尔族众多礼仪中最为隆重,场面宏大、壮观、欢快、热烈充满了喜庆。最能反影本民族习俗特点的礼仪之一。</p> <p class="ql-block">铜艺</p><p class="ql-block">维吾尔乐器</p><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能歌美舞,乐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伴侣。维吾尔乐器制作历史悠关,音色委婉动听,品种丰富多彩,分为弹拨、拉弦、吹管和打击四大类。主要有:弹拨尔、热瓦甫、都塔尔、卡龙琴、艾介克、胡西塔尔、萨塔尔、苏尔奈(唢呐)、乃依(笛子)、达甫、纳合拉、塔西(石头)、木勺等。</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小刀</p><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小刀是为维吾尔族生活必需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维吾尔男子有佩带小刀习俗。其造型别致,做工精巧。刀柄由木、铜、银、牛角制成,柄上嵌彩色民族图案,有的镶宝石点缀,玲珑华贵,令人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新疆土陶</p><p class="ql-block">新疆土陶制作历史悠久,土陶制品主要分釉陶和白陶。主要为维吾尔百姓日常生活用品。釉陶种类繁多,有碗、盘、瓶、壶、罐等,尤以英吉沙的陶壶为一绝,壶身镂空而不漏水,实为稀罕。</p> <p class="ql-block">传统黄金首饰</p><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首饰喜爱用黄金材质,制作工艺中的花丝工艺和金珠工艺具有地域特征,首饰造型上形体硕大,装饰纹样受到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常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和文字纹样。材料和精细的首饰工艺制作相结合使首饰呈现出富丽繁复的装饰风格特征。</p> <p class="ql-block">土盐</p><p class="ql-block">土盐,就是新疆戈壁滩上的带泥巴的盐碱,是实实在在的带土的盐。土盐含有氯化钠和多种有害物质却不含碘。随着碘盐的普及,现在吃土盐的人逐年减少,但维吾尔老人依然觉得土盐很适合他们的口味,很带劲。据说南疆的羊肉只有用土盐炖,羊肉细嫩味道正。用土盐打的馕,味道才正。</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花帽</p><p class="ql-block">音译为“朵帕”。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是馈赠亲友贵客的礼品。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手工缀缝而成。花帽的式样、花色有地域差别。佩戴花帽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习惯。</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医药</p><p class="ql-block">维吾尔医药是祖国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维吾尔族人民在防清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植物、动物、矿物防病与治病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技术,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维吾尔民族文化特色的药物学。</p> <p class="ql-block">艾德莱丝绸</p><p class="ql-block">是维吾尔族妇女制作衣裙的绸料。主要产自新疆喀什、和田。色彩绚丽、图案细腻严谨,或黑白虚实,纹样粗犷,色彩简单富有变化。</p><p class="ql-block">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p> <p class="ql-block">下沉广场:</p><p class="ql-block">下沉式多功能生态广场,集中体现了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车师前国部分都城,它是该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的缩影,虽然以目前标准来看这座城并不庞大,但它在那时是古代重镇,各个区域规划得都非常合理,连年战争导致这座城市损毁严重并最终被弃,但它的残余部分仍然伫立着,似乎在无声地诉说历史,也提醒人们要珍爱和平。</p><p class="ql-block">城中央充满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娲交尾图》雕塑,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二者相携而立,刚柔相济,喻示着万物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巴依豪宅:</p><p class="ql-block">这座宅子就是传说中的巴依老爷的豪宅,距今有近百年,原是词马义·尼亚孜家族的房子。古村里的房子大多都是用土做的,而这座宅子的大门却是用青砖砌成的,这巴依的寓意就是富贵、地主、达官贵人等等。从宅子的建筑风格以及设施看出这巴依豪宅的富贵之处。夏天炎热的时候,巴依老爷和家人会在葡萄架下面的大床上坐着乘凉,边喝茶,一边吃着香甜的葡萄,夏天的晚上就会在这张床上睡觉。巴依豪宅还曾是《买买提的2008》《阿娜尔汗》《梦开始的地方》《新丝路传奇》等影视剧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烤全羊大馕坑</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黑羊</p><p class="ql-block">生活在无污染的山区草原和戈壁草场,吃的是盐碱地草料,耐寒耐热,善于行走,体力强健,肉质鲜美。黑羊蛋白质含量达18.56%,脂肪含量达6.5%,氨基酸总和达17%,每100克羊肉中胆固醇含量仅54.4毫克,属于优质肉用绵羊。不仅外表是黑色,舌头是黑色,宰杀后的黑羊,从头到脚的外皮也是黑色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