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明静

<p class="ql-block">新年伊始,我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山水被薄雾笼罩,梅花和兰花在寒风中悄然绽放。我心中默念着“旺蛇成龙”,这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2025年的农历乙巳年,我期待着每一个节气都能带来新的惊喜与收获。</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脚步渐近,我与家人一同来到郊外放风筝。微风拂过,山间的景色如诗如画,仿佛一幅水墨画展现在眼前。立春时节,万物复苏,我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活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一般为每年历2月3日—5日。“立”为开始,“春”为温暖和生长。“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开启新一年的的耕耘。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立春的习俗丰富多彩。立春三候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花信为:“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p><p class="ql-block"> 明代顾正谊所绘《开春报喜》,一个“开”字,画龙点睛,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个“喜”字,写尽了心性变化,既上眉头、又上心头。整幅画面设色淡雅明亮,树木、人物造型简练。屋内高士拱手围火炉取暖,炉内正烫着酒壶,童仆侍于侧。户外儿童燃放鞭炮,嬉戏于庭院廊间。屋后长松、红白梅花盛开。款字题:“此日开春第一日,拥炉情话有村翁。予心喜与儿童异,闻道占年谷麦丰。”</p><p class="ql-block"> 正月开春第一日,期盼着一年的风调雨顺、谷物丰收。要说顾正谊在画坛之名位,仅凭董其昌曾得其指授这一点,就足见分量。董氏有评:“吾郡画家,顾仲方中舍最着。其游长安,四方士大夫求者填委,几欲作铁门限以却之,得者如获拱璧。”</p> <p class="ql-block">雨水时节,细雨绵绵,我撑着伞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的竹子随风摇曳,挂轴上的《清·钱维城 荷塘鸳鸯图》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我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感受着雨水带来的滋润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雨水,一般为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意指降雨开始。“春雨贵如油,天气渐暖,冰雪消融,春雨降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雨水到,春始发,大地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三候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p> <p class="ql-block">惊蛰时节,春雷乍响,万物苏醒。我漫步在田野间,看着鸟儿在空中飞翔,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微雨滋润着大地,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我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  惊蛰,一般为每年公历3月5日——6日,春意萌发,春雷始动,入冬藏伏于土的蛰居昆虫破土生长,桃花等盛放,万物生机盎然,可以说是春天的真正开始。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p> <p class="ql-block">春分时节,阳光明媚,我与家人一同来到田野间放风筝。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我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春分,一般为每年公历3月19日——22日,这一天既昼夜平分,又平分了春季,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春色满园。春分在周代已有“祭日于坛”的礼仪。春分三候为:“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花信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烟雨蒙蒙,我漫步在江南水乡的小路上。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近处的花朵竞相绽放。我与家人一同踏青赏花,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与宁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节气变节日的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寒食节传说是春秋时为纪念介子推而来,实际源于先民的改火习俗。先民们钻木取火的树种因季节变化而变换,改火时节,新火未到,要禁止生火,因而改火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历史记载中清明与寒食节日期相近清明节逐渐由附属地位成为独立节日,除了有扫墓的习俗,还有放风筝、蹴鞠、踏青、春游、斗鸡、插柳、簪柳荡秋千等习俗。</p><p class="ql-block"> 清明,一般为每年公历4月4日—6日,寒气消尽,春和景明,生机勃勃。清明节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具有许多传统习俗。清明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p> <p class="ql-block">谷雨时节,我漫步在田野间,看着五色牡丹在阳光下绽放。绿叶点缀其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更加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谷雨,一般为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时值暮春,雨水渐丰,作物茁壮生长。谷雨三候为:“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花信为:“一候牡丹花,二候酴糜,三候楝花。”</p> <p class="ql-block">立夏时节,我漫步在荷塘边,看着荷叶茂盛,荷花盛开。柳枝轻拂水面,小舟悠然划过。我感受到夏天的热情与活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立夏,一般为每年公历5月5日—7日。“夏”意为“大”,万物至此时皆长大,进入茂盛生长、万物繁盛的季节。早在周朝就有天子亲自迎夏的习俗。立夏三候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p> <p class="ql-block">小满时节,我与家人一同来到田野间,看着翠绿的小草与远处朦胧的山峦相映成趣。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更加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小满,一般为每年公历5月20日—22日。“满”指雨水之盈,亦指小麦的饱满程度。“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指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逐渐长大开始灌浆饱满,将熟未熟。同时蚕开始结茧,养蚕人开始忙着缫丝。小满三候</p><p class="ql-block">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p> <p class="ql-block">芒种时节,我与农民一同在田间劳作。拖拉机在田野间穿梭,牛车拉着农具前行,白象耕地的场景让我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我看着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舞动,心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芒种,一般为每年公历6月5日—7日。“芒”指有芒作物,“种”既指种子的“种”,又指播种的“种”,而“芒种”即指此时可种有芒作物,过时失效。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万物蓬勃生长。芒种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p> <p class="ql-block">六月的午后,我与孩子们一同在田野间放风筝。淡雅的山水景色映入眼帘,挂轴上的文士与白鹤相映成趣。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更加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夏至,一般为每年公历6月21日—22日。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在古时又称“夏至节”“夏节”。夏至是观赏荷花的最好时节,连同蝉鸣、蛙声构成了生命力旺盛的画面。夏至三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p> <p class="ql-block">小暑时节,我漫步在荷塘边,看着荷花盛开,蜻蜓飞舞。夏日的清风拂过,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更加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小暑,一般为每年公历7月6日—8日,”暑“意指炎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入伏一般在每年公历的7月1日—20日之间,因而在小暑后进入高温潮湿的伏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字,三候鹰始鸷。”</p> <p class="ql-block">立秋时节,我漫步在田野间,看着莲叶随风摇曳,小鱼在水中游动。我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  大暑,一般为每年公历7月22日—24日,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为炎热、潮湿多雨的节气。此时天气对农作物成长十分有利,农作物生长最快。但避暑、祛暑也尤为重要。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p> <p class="ql-block">秋风送爽,我与家人一同来到田野间散步。树叶飘落,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我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立秋,一般为每年公历8月7日—9日。“秋”意指禾谷成熟,立秋开启了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天气由多雨湿热向少雨干燥过渡,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走向成熟。古代民间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还有“咬秋”“贴秋膘”等习俗。立秋三候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p> <p class="ql-block">处暑时节,我与孩子们一同来到荷塘边钓鱼嬉戏。母亲带着孩子在池边玩耍,我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纯真,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处暑,一般为每年公历8月22日—24日。“处”意为“止”,处暑意味暑气至此而止,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度,秋意渐浓。大部分地区农作物进入成熟期。民间有“出游迎秋”的习俗。人们出行观赏美景。处暑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p> <p class="ql-block">九月的傍晚,我与家人一同来到湖边欣赏夕阳。白鹤悠然自得地飞翔于水面之上,木舟静静地停泊岸边。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白露,一般为每年公历9月7日—9日。“露”为水土湿气所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而秋属金,金色白,故为“白露”。天气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瑟成熟,进入秋收忙碌时节。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p> <p class="ql-block">中秋佳节,我与家人一同来到山坡上赏月。远处的金山寺塔影若隐若现,盛开的黄花点缀其间。我感受到团圆的美好与温馨,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秋分,一般为每年公历9月22日—24日。秋分既昼夜平分,又平分了秋季,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此时降温速度快,因而秋收、秋耕、秋种尤为紧张忙碌。中秋节则由传统秋分“祭月节”演变而来。2018年设立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p> <p class="ql-block">十月的清晨,我漫步在田野间,看着枯黄的落叶随风飘落。松枝高耸入云间,透露出肃穆之感。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更加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寒露,一般为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由“白露”到“寒露”,反映了气温下降,寒气增长,由凉爽渐为寒冷,万物逐渐萧瑟。寒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花。”</p> <p class="ql-block">霜降时节,我与家人一同来到雪地里采摘柿子。白雪覆盖的大自然景色与远处的传统建筑相映成趣。我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霜降,一般为每年公历10月23日—24日,意指气温聚降、昼夜温差大。瑟瑟秋风,天气转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北方大部分地区秋收已近尾声,南方仍是秋收秋耕秋种大忙季节。霜降三候为:“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p> <p class="ql-block">冬日的夜晚,我与爱人一同坐在窗边观赏雪花飞舞。室内温暖的灯光下,我们相拥而坐,感受着冬日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立冬,一般为每年公历11月7日——8日。“冬”意指终,万物收藏。立冬,生气开始闭蓄,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休养。北方进入越冬期,南方则利用晴好天气秋收冬种。周朝已有迎冬仪式。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p> <p class="ql-block">十一月的夜晚,我与孩子们一同在户外玩耍。冬夜的灯光照耀下的小镇显得格外温暖宜人。我感受到冬日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小雪,一般为每年公历11月22日——23日,意指降水形式由雨变雪,天气寒冷却未深,因而降雪量未大。小雪后,天气越来越冷,降雪增多,苍松翠柏梅花初放。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p> <p class="ql-block">大雪纷飞,我与孩子们一同在户外堆雪人玩耍。树枝挂满冰凌花,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我感受到冬日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大雪,一般为每年公历12月6日—8日。气温显著下降,降雪量增多。我国南北气候特征差异很大,因而此时农事活动也有区别。瑞雪降临,万物冬藏。大雪三候为:“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p> <p class="ql-block">十二月的清晨,我漫步在雪地里,看着雪花飘散在空中,树木披上了银装。一只鸟儿悠然自得地飞翔于空中,我感受到冬日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冬至,一般为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北半球的黑夜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在古时又称“南至”“长至”“至日”等,标志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古时视为“大吉之日”,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祭天、祭祖、宴饮等习俗。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进入寒冷的时节。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清晨,寒风凛冽,我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堆起了一个可爱的雪人。雪花飘落在屋顶和树枝上,点缀着这个纯净的世界。日历上的一月已经悄然翻开,大寒时节的寒冷让人更加珍惜温暖的时光。我告诉孩子,新的一年又将开始,我们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个日子。</p> <p class="ql-block">  小寒,一般为每年公历1月5日—7日,冷气积久而寒,表示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寒冷到极点。因南北寒冷程度不同,各地域会有不同的生产农事。冬至小寒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小寒花信为:“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p> <p class="ql-block">冬日的雪景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我漫步在白雪覆盖的山丘间,看着孩子们欢快地堆雪人,腊梅的红花在枝头绽放,为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增添了一抹亮色。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更加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大寒,一般为每年公历1月20日—21日,意为天气寒冷达到极致大寒是一个万物蛰藏、生机潜伏的时节。在最冷的日子里孕育着希望,等待新一年春天的到来。大寒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大寒花信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三矾。”</p> <p class="ql-block">美篇创意:明静</p><p class="ql-block">画页制作:冯大明</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西江月)古筝独奏曲</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5.5.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