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巴马仁寿山庄

冯延吉

<p class="ql-block">  仁寿源景区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距离县城10公里,从县城至景区车程15分钟左右。其间环境清幽,植被丰盈,田园似锦,俨然一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车上随拍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仁寿源景区是清光绪皇帝钦命广西提督学院赠送“惟仁者寿”寿匾给寿民邓成才老人的故居,是巴马长寿文化的发源地,是巴马唯一人的一个人文景区。景区占地五十亩,出故居三进院外,园内设有特色食品作坊、游乐场、养生餐馆、民俗歌舞表演等休闲娱乐设施。是集巴马长寿文化、养生文化、孝道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景区。</p> <p class="ql-block">  公司重建平林村敢烟屯寿星邓成才的故居——仁寿源,以“惟仁者寿”的寿匾为素材,结合巴马长寿现象背景下的长寿人文资料,打造成地方特色浓厚的长寿文化旅游产品,为到巴马的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巴马长寿历史、感知长寿文化、体验长寿氛围、探寻长寿奥秘、参与祈寿民俗表演的一个平台。</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建设者邓勇康先生,是1898年清光绪皇帝钦命广西提督学院赠送“惟仁者寿”寿匾给寿民邓诚才老人的第六代子孙,也是当地致富创业的有志青年,秉承先祖的仁德文化,致力挖掘民族长寿文化,于2008年开始施工在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创建巴马仁寿源景区,2010年10月25日成立广西巴马仁寿源旅游养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1月20日开始正式营业接待游客,这六年来一直响应县政府“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精神,努力建设和发展,成为巴马县最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旅游乡村景区。仁寿源景区的建设改善了巴马当下仅以溶洞景点为主,长寿人文景点空缺、与长寿探秘游名不符实的旅游产品格局,对提游名不符实的旅游产品格局,对提升巴马长寿旅游的文化品位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游客来到巴马,既能触摸到巴马长寿现象历史的脉络,又能感受到巴马长寿文化隽永的魅力,满足长寿探秘之旅的心理需求。推动巴马的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带动当地村民50多户贫困户参与开发,安排当地贫困人口200人就业,促进当地的村民经济状况,改善村民的贫困生活,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为当地的旅游财政收入贡献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皇帝的圣旨的复制品张贴在院墙上。</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圣旨中的一句话:惟仁者寿”。</p> <p class="ql-block">  这面墙上刻有“烟霞养性,道德传心”八个蓝字,“烟霞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高雅的生活理念,强调通过亲近自然山水(烟霞代指山水云雾之景)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这一思想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文人隐逸文化的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道德传心”是中国哲学中关于伦理教化与精神传承的核心命题,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实现心性觉悟,并以人格感召进行文明传递。这一概念融合了儒家“内圣外王”的修养路径与佛道心性学说,形成独特的东方智慧传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邓诚才的故居,清光绪年间,生于巴马的邓成才在朝廷为官,屡建军功。荣归故里后,不是只享清福,而是带领村民搞经济建设,用自己学到的制造技术传授给村民,用自己的奉禄购买种子赠送给村民种植,造福百姓,深受人民的爱戴,他一生活了126岁。</p><p class="ql-block">1898年,光绪帝为百岁高龄的邓成才老人亲书四个大字“惟仁者寿”,钦命广西提督冯子材送去牌匾,意在赞许邓成才为民、为朝忠诚,一生善良、仁慈,早年时英勇善战,后来返乡建设地方,以仁为事,且长寿。以树乡里。</p> <p class="ql-block">  大门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p> <p class="ql-block">  下联是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p> <p class="ql-block">  邓成才故居的一口石磨,有1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邓成才的小院子。</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的碗柜和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  这个花盆也有1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邓成才故居还是较简朴的,没有高墙大院,青砖红瓦,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  这个衣柜是实木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台老的织布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柜面上挂的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床还是有讲究的。</p> <p class="ql-block">  参观邓成才故居只有十几分钟时间,然后大家在院内自由活动了。</p> <p class="ql-block">  参加邓成才故居,也包含了长桌宴和看睌上的当地瑶家村民的篝火晚会,每人费用190元。</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吃长桌宴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所谓的长桌宴是这样的,一个圆萝框里装有八个菜。</p> <p class="ql-block">  四个人吃这一箩筐菜,没有什么特色菜都是大众菜,有一种当地米酒随便喝,很多人喝了几口就不喝了,都说口感不好。</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看见这块石头写有四个大字,不知是念“福寿绵长”,还是“长绵寿福”。</p> <p class="ql-block">  晚上7点左右巴马瑶族村民演出和篝火晚会开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区的一个小舞台,彰显出长寿特色,舞台前一个大铁槽里摆好了木柈,为睌会做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当地村民和游客跳起了欢快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  这种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较简单,踩着音乐点随意跳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伙子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虽穿着瑶族服装,但总感觉像个北方人。</p> <p class="ql-block">  点燃篝火的仪式开始,部分观众去点火需付钱的,是50元一个火把,还是100元一个火把。</p> <p class="ql-block">  当地一个小伙子在表演节目,这是以火为主题的节目,有吞火,吐火,绕火,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  游客点火者拿起火把绕场一周。</p> <p class="ql-block">  当篝火点燃后,村民邀请游客围成几个大圈,跳起了很随意的舞。</p> <p class="ql-block">  开始有几十人上场,最后有上百人上场来跳舞了。</p> <p class="ql-block">  说是篝火晚会,也就是让游客玩的开心,跳的开心,必竟游客每人花了190元。</p> <p class="ql-block">  点燃篝火后,瑶家小妹们上场表演节目。</p> <p class="ql-block">  瑶家小妹表演节目主要是跳瑶家一种舞,这也是她们的特色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瑶家阿哥阿妹跳一种伞舞。</p> <p class="ql-block">  广西人个子都较矮小,跳起舞来没有北方人那种大气。</p> <p class="ql-block">  瑶妹跳的舞蹈和她们生活劳动融合在一起,这种舞是一种织布舞。</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节目较有意思,这是和男游客互动的节目,是有数名男游客上台装扮新郎,每位新郎有一位新娘陪伴。</p> <p class="ql-block">  装扮新郎的人要给新娘钱的,是20元人民币,没现金可扫码支付。</p> <p class="ql-block">  装扮新郎男士全换上瑶族民族服装。</p> <p class="ql-block">  新娘给新郎佩戴一种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  现场瑶家阿哥备好了嫁妆。</p> <p class="ql-block">  中间穿插着新郎新娘的互动游戏。</p> <p class="ql-block">  节目里有一种跳竹杆舞。</p> <p class="ql-block">  这种竹杆舞必须要踩上点,才能顺力跳过去,否则会夹着脚。</p> <p class="ql-block">  看当地的瑶家阿哥阿妹跳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上来跳是另一种混乱不堪的场景了。</p> <p class="ql-block">  整个篝火晚会最后是游客和瑶妹们合影留念,这是免费的,但也可给小费的。</p> <p class="ql-block">  4月4日早上随拍巴马县城街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0日于山东郓城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