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名城:长沙会战纪实

余开华

<p class="ql-block">原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 余开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引言</b></p> <p class="ql-block">在长沙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畔、湖南师大校园内,静立着一座抗战纪念建筑——麓山忠烈祠。我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先烈的缅怀,专程来此瞻仰,在一段段史实、一件件文物中,探寻那段铁血铸就的峥嵘岁月,撰写此文以表追思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壮丽史诗中,湖南战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激烈的战斗历程,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篇章。自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以长沙为核心的第9战区,成为了中日双方殊死搏斗的焦点,先后上演了三次长沙会战及一次长衡会战。这些战役不仅是中国正面战场的关键组成部分,更以其悲壮与辉煌,深刻影响了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格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首战告捷:第一次长沙会战</b></p> <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正式拉开序幕。日军倾巢而出,以4个师团的主力和2个支队共逾10万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对长沙发起猛烈进攻。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临危受命,指挥18个军约20万兵力迎战,巧妙运用“天炉”战法,依托有利地形节节阻击。经过赣北、鄂南、湘北三线激战,日军损失惨重,被迫向北溃退。此役,中国军队以伤亡、失踪40293人的代价,成功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企图,初步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抗战决心与顽强斗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浴血相持:第二次长沙会战</b></p> <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二次长沙会战烽火再起。日军集结12万兵力,兵分两路对长沙发动攻势。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再次挺身而出,指挥17万大军利用地形优势,在正面逐次抵抗,同时诱敌深入至长沙东北和东南山地预设阵地,实施反击围歼。尽管日军一度占领长沙,但随即被中国军队英勇反击夺回。此役,中国军队虽伤亡6.9万余人,但日军也付出了伤亡2万余人的惨重代价,其战略目标未能完全实现,为中国军队积累了宝贵的抗战经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辉煌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b></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19日至1942年1月1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面对日军12万人的进攻,第九战区17万将士奋勇迎战,采取节节阻击、诱敌深入的战术,成功将日军围歼于浏阳河、捞刀河之间。长沙守军更是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烈进攻,战斗空前激烈。最终,日军因损失惨重、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此役共毙伤日军约5万人,俘虏340人,中国军队以阵亡11259人、负伤14779人、生死不明者2042人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是“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役,极大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悲壮落幕:长衡会战</b></p> <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26日,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调集30多万兵力顽强抵抗,但终因多种因素导致长沙沦陷。随后,衡阳保卫战打响,第10军17000余官兵苦战47天,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役日军伤亡29200余人,中国守军伤亡15000余人,其中阵亡7600余人。长衡会战虽以失利告终,但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精神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历史回响:铁血精神永铸</b></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而告结束。在湖南战场上,30多万爱国将士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岳麓山作为第9战区司令部战时所在地,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山中保存的战壕、弹坑、炮台及九战区战时指挥所等遗址,以及忠烈祠、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长沙会战纪念亭等纪念性建筑物,都永远铭记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长沙会战铸就的铁血名城长沙将永载史册,湘水汤汤,麓山巍巍,忠魂不朽,浩气长存。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让铁血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