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其人 <p class="ql-block"> 潘春,是我中学时期的同学,刚入学时老师给我们排座位,我们是前后桌,记得他的学号是47号,我是51号。他中上身材,标准个头,腰身挺拔;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白净面皮,脸庞俊秀,在班级男同学中他是最漂亮的人了,风华少年,独揽芳春。</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前后桌,平时不论是讨论学业课题,还是打趣嬉闹,我们都是透着一种真挚而随意,无任何的拘泥约束和芥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期,建国不到十年,百业待兴,经济建设刚刚起步,国家困难,老百姓的生活更困难,同学们的穿着极俭朴。潘春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没有什么光鲜的衣服,唯一不同的是他穿着整洁干净,有时竟然穿着一双三节头的旧皮鞋,虽然是旧的,但却摖的铮亮,惊呆了同学们的眼睛。估计那可能是他家很早以前压箱底的物件了。多少年之后我还记得他那双摖得铮亮的三节头皮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暮春秋雨,炎夏寒冬,三年时光,不知不觉初中毕业,很多同学选择去了工厂,想早点挣钱,替父母减轻家庭生活负担。我和潘春则选择了继续升学,他在长春四中,我去了长春十一高中。此后都各自忙于学业,相距又远,经年不见,岁月久长,便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六十年代初,有一天在上海路意外见面,他穿一件米黄色风衣,往日风华又隐约重现。彼此不寒暄,不客套,各自谈了别后的情况。知道他高中毕业后考进了吉林艺术学院,学的是话剧表演专业。他去艺术院校,我不感到意外,倒是觉得他学表演更适合他的气质角色。时光若幻,岁月如涟,忆昔时光,余温尚暖,看他穿那件风衣,很有艺术范儿,于是我又想起当年他穿的那双三节头皮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暮春时分花渐落,柳絮飘飘不忍芳华少,回首当年,想念无尽谁知晓。说来也巧,有一次去艺术剧院看话剧《雷雨》,中间休息时,在休息大厅里无意间看见了潘春的剧照,不禁大喜过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马上去后台找他,一个女演员告诉我,他临时有事,出去了。当我第二次去找他时,真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都互相惊喜,有如春风拂面,掩藏了一个冬天的梦,终于又见到了当年这个穿三节头皮鞋的老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保持了经常往来,他是话剧演员,我是中文教员,所从事的工作都与文学艺术有关,谈表演,谈艺术,谈教育,彼此有很多话题和共同语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大潮奔涌而来,企业率先实行改革,接着就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在改革,文艺团体也不例外,全国各种剧团如戏剧、话剧、歌剧、曲艺等院团先后实行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不再扶持。自此潘春所在的话剧院每况愈下,日子不好过,无剧可演,难以为继,甚至连发工资都困难了。为了生计,演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谋出路,很多演员出去走穴演电视剧。面对这种困境,潘春却独辟蹊径,经过市场调研,与朋友开设了一家“工程师之家”,主要是为企业做闲置物资调配业务,类似中介。单是 “工程师之家”的命名就很有创意。他从演员出身,到做起商务生意,这个角色的转变很不容易,我很佩服他的魄力。不久他就挣到了第一桶金,以后逐渐发展,“工程师之家”的业务越来越繁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那时我儿子刚从大学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我和潘春说起孩子工作的事,他竟毫不犹豫地说:“要不就到我们’工程师之家’来吧,跑跑业务,锻炼锻炼” 为孩子工作的事他帮了我大忙,暂时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转,潮起潮落,各地类似“工程师之家”的中介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潘春随着年龄的增长,瞅准时机,立即抽身,回归家庭,过起悠哉游哉的潇洒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湖上曾有一句话,叫做多一个朋友,多一个条路,此话不可谓不对,但我更认为朋友可多可少,然而有一知己足矣。潘春就是我难得的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常常思念老友亲朋,而思念最为殷切的则是中小学时期的同学和少年时代的玩伴。那种天然的纯真,笃厚的友谊,想起他们犹如品一口醇厚的美酒,余味无穷。我这个人从小到大有一种恋旧情结,就像我现在穿的那件夹克衫,至今已经十多年了,我仍然很喜欢它,每年春秋季节我都穿上一段时间,不是没钱买衣服,而是舍不得丟掉它。朋友也是一样,无论是新朋旧友,只要真情在,那就是我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墨香氤氲处,提笔见真情。端午节前夕,将此文献给老同学,不当处,尽管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5.5.10日许沫于浅山中信城</p><p class="ql-block"> 文字 许沫</p><p class="ql-block"> 图片 影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