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洪安(2024.10.24)

何言何语

<p class="ql-block">  走进洪安古镇,像是回到了那个简单纯朴的年代。每一块石板,每一根木柱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洪安古镇“渝东南门户”的小镇,一脚踏三省”,形成了“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湖南和重庆的界河清水河上,这座湘渝大桥(茶洪大桥)横跨其间,桥的中央便是重庆和湖南的分界线,桥另一侧不远就是贵州地界。面向湖南茶峒一侧的横梁写“欢迎你再来重庆”,牌坊前立一块石碑“川湘黔边城”字样。对联:“苗汉土家共襄大业,洪茶更始齐建小康”。</p> <p class="ql-block">  而向重庆洪安一侧写着“渝东南第一门”,对联:“车行万里今登天府,足下咫尺先入秀山”。</p> <p class="ql-block">  巍然耸立在桥头上有一牌坊,方梁的圆柱气势磅礴,是渝东南门户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贵州地界是江心一个叫鸟垒石处,游船在此调头。也就是说,只有坐游船,才能达到“一脚踏三省”的地界。</p> <p class="ql-block">  船穿过大桥不远处,岸边有一块小山石,这是国务院立的三省界碑,这才是一脚踏三省的地方。亲近碧水,欣赏两岸风景,知晓历史文化与风情。游船在洪安古镇码头停下,我们来到了重庆洪安。</p> <p class="ql-block">  国务院于1997年设立的三角地标(重庆、贵州、湖南)</p> <p class="ql-block">  洪安老街,民国30年(1941)以前,洪安没有街道。1942年,地方行政与商户合作,成立建街委员会。随后大行土木,建成“裕康”“和丰”“永昌”等十几家商户以及相应的官民舍,形成了街面。</p> <p class="ql-block">  老街有大大小小四合院,封火墙。沿着青石板阶梯两旁,老街的房屋为木质结构,屋顶翘角,木格窗花。旧样式的商铺,造型独特,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清水河中间有一座小岛,名叫“三不管岛”。登岛只能从洪安这边通过风雨桥过去。“三不管岛”最初是一座无名小岛,解放前,这岛既不属于湖南,也不属于贵州,每当群众矛盾冲突,他们便相约到岛上械斗。三方官府则一概不问。久而久之,成了“三不管岛”。</p> <p class="ql-block">  站在岛上一览贵州湖南河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眺望河中小岛,一尊洁白的雕塑映入眼帘,《边城》主角翠翠。“这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作白河…”</p> <p class="ql-block">  万年台,又名“戏楼”。是镇里的演出场所,文化中心。逢年过节各类祈福节令,人们都要以唱戏玩灯表演土家族苗族各类歌舞来供奉诸神。</p> <p class="ql-block">  万年楼下便是洪安渡口,河对岸就是茶峒码头,拉拉渡在此往来穿梭。</p> <p class="ql-block">  顺路而下来到古渡,山崖上有沈从文手书“边城”二字。</p> <p class="ql-block">  湖南和重庆以清水河为界。毛主席语录塔矗立在拉拉渡码头上方。一座红色的塔形建筑。语录塔建于1968年,塔身六边形,塔顶立有一颗象征革命的五角星,塔身的棱面上是毛主席在陕北拍摄的著名标准像(斯诺摄)。下面是毛主席的狂草诗篇,语录。</p> <p class="ql-block">  语录塔是文革时期的特殊印记。这座语录塔是整个渝东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语录塔,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元钱的拉拉渡,船工会用一根木棒拉住钢丝上,几分钟就把你从重庆带到湖南。忽然感觉涉江而过,水情山绿,诗也简单,心也简单。在这里找到了旅行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2025.5.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