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实高高一年级期中家长会暨“五四”表彰会发言稿

龙实高 高健

<p class="ql-block">龙实高高一期中家长会暨“五四”表彰会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执行校长 高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大家下午好!</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春归夏至;绿了芭蕉,红了荔枝。高一同学已经度过了高一学年的四三之三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你们用勤奋和汗水换来了今天的荣誉。同时,我也想对暂时没有获奖的同学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希望大家以获奖同学为榜样,奋起直追,们始终相信,每一颗种子都有破土而出的力量,每一个梦想都有照进现实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在里我更要感谢用热血和担当诠释着教育的温度的高一年级教师团队,他们以校为家,晨曦微露时已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夜幕降临时仍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备课研磨;他们是良师,也是益友,正是这样一支老中青结合、既具深厚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日夜坚守、辛勤耕耘,才让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最坚实的依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高一年级分科后,你们迎来了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新的班级、新的宿舍、新的学习任务,就像一幅全新的画卷在你们面前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适应的很快,有的同学或许会遇到挑战,或许会感到迷茫,但请记住,每一次适应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挑战都是进步的阶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分享几点建议,希望能为你们的成长提供一些指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以热爱为帆,驶向知识的海洋</p><p class="ql-block">经常有同学问我,进入高中后,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两个字,就是热爱。你们中有人热爱篮球,能为比赛废寝忘食;有人热爱音乐,一曲未了心灵飞扬;有人热爱数学,推导演算乐此不疲。有了热爱,你就不觉得累、不觉得苦,你就会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当某些高考科目尚未激发你的热爱时,是否就该放任自己与之“绝缘”?同学们要明白:热爱从来不是单向的本能,而是可以主动培育的能力。热爱不是被动等待的火花,而是主动点燃的火炬。</p><p class="ql-block">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两弹一星”元勋钱伟长的故事。1931年,18岁的钱伟长参加高考,他的国文和历史成绩十分优异,双双斩获满分,然而理科成绩却很不理想,物理仅5分,数学8分,化学12分,英文因没学过得了0分,四科合计25分。凭借着突出的文史成绩,他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p><p class="ql-block">入学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钱伟长听闻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原因竟是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打也是失败,他顿时怒火中烧,当即下定决心:“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 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理,转入物理系。</p><p class="ql-block">可在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大师云集,是要求最严格、最难毕业的院系。钱伟长的理科基础如此薄弱,想要转入物理系,谈何容易?物理系主任吴有训起初坚决不同意,在钱伟长每日软磨硬泡下,最终松口,答应让他试读一年,条件是一年后的物理和微积分成绩要超过70分,否则就得转回历史系。</p><p class="ql-block">为了达到转系要求,钱伟长开启了废寝忘食的学习模式,每天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三点一线”,天没亮就赶到图书馆,从初中数理化开始补,一直到研读牛顿、马赫、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著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钱伟长不仅达到了转系要求,还以优异成绩从物理系毕业,之后更是成为蜚声国际的科学家,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钱伟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热爱并非源于本能,也并非源于擅长,而是源于需要。当我们深刻认识到某些事物对于自身成长、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时,即便起初缺乏兴趣,也能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出深厚的热爱。对必须掌握的学科,不妨先告诉自己:它是我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我实现价值的基石。当你带着“我一定要热爱它”的信念沉入其中,会发现公式里藏着逻辑的美感,文字中蕴含思想的力量,就连曾经头疼的推导过程,也会因专注投入而变得生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开发潜能,琢璞见玉,塑造健全人格</p><p class="ql-block">年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赋予了你们无限的可能。在这个阶段,你们要学会关爱自己的身体,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让自己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p><p class="ql-block">同时,你们要负责任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大脑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都是无价的珍宝。这些能力并非天生完美,需要有意识地雕琢打磨,而向榜样学习,正是最直接的成长路径。</p><p class="ql-block">专注是学习的根基。毛泽东主席在青少年时期,为了锻炼“闹中取静”的专注力,曾特意到长沙街头的戏台旁读书。当时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周围观众的喝彩声、议论声此起彼伏,但他捧着书本沉浸其中,仿佛与喧嚣的世界隔出一道无形的屏障。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正是通过刻意训练得来的。</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企业家刘强东也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他上课听课进入状态,即便有人拍他、挠他,他都不受影响,完全沉浸老师的讲解里。同学们不妨从每天专注完成一道难题、专注听好一堂课开始,逐步延长“心无旁骛”的时间,让注意力成为你攻克知识堡垒的利刃。</p><p class="ql-block">刚才做学生代表发言的陈嘉豪同学说,他在课堂上要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时每天早晨一杯咖啡,让自己从第一节课开始始终头脑清醒、不困倦,这就是让自己始终保持高度专注的好办法。</p><p class="ql-block">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同样需要科学训练,都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例如,通过限时背诵课文、背诵单词锻炼记忆力,通过拆解复杂例题提升理解力,通过参与课堂辩论激发思维力。</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所说:‘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与地斗争,其乐无穷;与人斗争,其乐无穷。’而最深刻、最持久的‘斗争’,莫过于与自己的惰性、缺点较量。</p><p class="ql-block">当你为了专注学习而放下手机时,当你为了提升成绩而主动攻克薄弱科目时,当你为了团队荣誉而克制个人私心时——这都是在“与己斗争”。这场斗争或许不会惊天动地,却能让你的美德日益丰盈、心智愈发坚韧。愿你们以“日新其德”为信念,在自我革新中书写属于青春的绚烂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保持良好心态,笑对人生起伏</p><p class="ql-block">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在高中阶段,即便实行“双减”,学业竞争的压力仍不可避免。但请记住: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能激发潜能,俗话说“挑个担子走得稳”,有一定的压力,学习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而过度的压力则会成为枷锁,影响身心健康与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如何与压力和平共处?不妨试试以下方法:</p><p class="ql-block">1. 及时觉察,主动倾诉</p><p class="ql-block">当你感到情绪沮丧、失眠烦躁、食欲减退时,要警觉这是压力超载的信号。此时,不要独自承受,而是第一时间向朋友、老师或父母“吐槽”。吐槽一次,减轻一半;吐槽三四次,压力就没了。倾诉的过程不仅能释放情绪,更能帮助你梳理压力根源——是对成绩的焦虑?对未来的迷茫?还是目标与现实的冲突?看清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方向。</p><p class="ql-block">2. 调整目标,脚踏实地</p><p class="ql-block">压力往往源于“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如果目标设定过于理想化,不妨先调低预期,制定“踮踮脚能够到”的小目标。</p><p class="ql-block">暂时的降低目标,有利于瞬间改善心情。</p><p class="ql-block">3. 运动释压,音乐疗愈</p><p class="ql-block">科学研究表明,运动是对抗抑郁情绪的“天然良药”。无论是一个人在操场慢跑,还是和同学组队打球,挥汗如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心情豁然开朗。若偏爱安静,也可听听音乐,用旋律驱散阴霾——没有什么烦恼是一场大汗或一曲高歌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来一次。</p><p class="ql-block"> 4. 借力资源,破解难题</p><p class="ql-block">当心情平复后,不妨直面导致压力的核心问题:是某科基础薄弱?还是学习方法低效?此时,主动向老师请教解题思路、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通过优质网课查漏补缺,都是化解压力的有效途径。记住:你的身后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同学的互助支持,甚至手机端的学习资源——只要愿意开口、敢于尝试,没有跨不过去的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学们,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疲惫,而是疲惫时能及时调整自己,放空自己,反思自己,休整好了按照新的节奏和方法上路。把压力当作成长的“磨刀石”,用积极的心态切割焦虑,你终会在跌宕起伏中收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从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注重仪容仪表,做自律少年</p><p class="ql-block"> 这个方面,大部分同学都做的很好。但是校园里还有极少数同学头发偏长,甚至盖住了眉毛、挡住了眼睛,总是一再拖延不能及时剪头发。为什么学校要求头发“长不及眉”?因为青春的魅力本就在于眉清目秀、神清气爽——你看春天的嫩芽,总要舒展叶片迎接阳光,才能展现勃勃生机;少年的脸庞,也该让眉眼大方展露,才对得起“风华正茂”四个字。头发过长不仅夏天闷热、影响视力,还会让人显得萎靡不振,就像本该向阳生长的幼苗蒙上了一层灰。剪去过长的头发,不是束缚个性,而是用清爽的形象告诉自己:我已准备好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p><p class="ql-block">再谈谈手机问题。说实话,刷短视频确实舒服,往沙发上一躺玩手机,那感觉跟晚清时期“抽大烟”似的,成年人都难以抗拒,何况你们年轻人?但别忘了:手机的本质是工具,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也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也是购买支付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工具。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就在你的手机里——罗振宇的短视频能拓宽思维边界,蔡志忠的动画能让哲学知识变得生动。一个知识点老师讲一遍没懂?没关系,网上搜“高中数学函数图像”,多位名师从不同角度讲解,总有一款能让你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手机再好,也需节制使用:长时间刷手机伤眼又伤神,建议设定使用时间,比如二十分钟就必须休息。记住:真正的自律不是与手机彻底割裂,而是让它为我所用——娱乐时懂得适可而止,学习时成为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也想和家长朋友说几句。家长朋友们,高中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关键期,更是需要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多倾听、多陪伴,用行动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是最可靠的港湾”;要多信任、多鼓励:鼓励孩子找到或者培养出对于学业、专业、职业、事业的热爱,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品格养成,你的从容与淡定,是他们面对挑战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你们已走完了高中旅程的四分之三。接下来的日子,请记住:热爱是火炬,专注是燃料,心态是方向盘,自律是引擎——当这一切汇聚,你的潜力一定会释放,你的青春必将如动车般呼啸向前,驶向理想的远方。 </p><p class="ql-block">最后,愿获奖同学戒骄戒躁,勇攀新高;愿全体同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更愿家校携手,共筑孩子成长的星河万里! </p><p class="ql-block">最后,祝愿全体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梦想成真!感谢各位家长的聆听!</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