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灵魂</p><p class="ql-block"> 昔,妻单位一老人去世,请吾为其绘遗像一张,以供追悼所用。吾言何不用旧照放大复印一张?言,为鳏寡独夫,身前从末有照。闻此余顿无言以对,似乎再欲推辞,即大逆不道!后其同事找来一张小一寸之照,上有几人之合影,人头均只米粒大小。是时,吾三十有几,正当年富力强,眼力健佳,但倘需借助放大镜,所见仍是模糊不清。吾只好连画带猜,用炭铅画完一张。众人连忙装框,将其遗体装柩,抬上解放牌翻斗车,一人在前将画像扶在车顶,其他人吹吹打打,在唢呐的安魂曲中,奔向火葬厂。</p><p class="ql-block"> 后,他们的小队长说,其画像还真有几分像呢!鸣呼哀哉!俺从末见过逝者,安能画像?定是其友对他的思念而联想补充完成画像。谁说此画没有灵魂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个躯壳</p><p class="ql-block"> 某日,一人寻至吾处,请我据他的描述画一罪犯之像。初我很惊奇,也想小试牛刀。然,一番交谈,几无处下笔。他既不知罪犯面形,更无以言绘其五官大小,特征,原来他在被刧持时惊恐慌乱中,根本没见到罪犯之面貌。在其反复央求下,吾只好边问边画,勉为其难地完成一幅。他要付酬金,吾挥手免去,吾知其画仅为一不知名之躯壳!</p><p class="ql-block"> 又数年后,吾之一高足,大学艺术系毕业,考上公务员任警官,吾高兴之余,劝其不要放弃绘画,并将其发场光大,用画像揖逃犯之技于工作,不知其常动笔否!</p><p class="ql-block"> 一个影子</p><p class="ql-block"> 艺培中,吾为一女生画像一幅,完成后随手连画板同置于墙角。二天开门正对视线,同学们均呼其为谁谁,然其本人却大呼根本不像!不是她?</p><p class="ql-block"> 这引起我的思考。同一张画像,为何评价不同?昔,某商场引入电脑绘像,一客求绘画一张,作品完成,其人大呼完全不类本人,拒绝付款。我驱前近观,其作品因用炭粉喷绘而成,由于受光不同,所成影相黑白对比较强,缺少中间过渡色调,所以形相初视变形。它完全是一个影子。</p><p class="ql-block"> 然,吾为其女生所绘,却是因其本人另有一个"影子“在其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品,妙品,能品</p><p class="ql-block"> 吾观委拉斯凯兹《教皇十世像》,佛罗伊德《英女皇像》,内心是一种震撼。</p><p class="ql-block"> 观罗中立《父亲》,一种莫名之情由然而生,眼框湿润!是感动!</p><p class="ql-block"> 观冷军的油画肖像,是赞叹,叹为观止,却没有情感的波动。</p><p class="ql-block"> 吾为画者,知冷军在技法上,己远超罗中立,不逊委拉斯凯兹,然在艺术的感染力上,冷却均逊于以上诸君。艺术不是技法的稔熟!</p><p class="ql-block"> 委氏《教皇十世》是神品,</p><p class="ql-block"> 罗氏《父亲》是妙品,</p><p class="ql-block"> 冷氏《 小姜 》是能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