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挑战进行到底

志宇🐳🐬

期待着50岁拿到毕业证书的我,再一次遇到过程的波折。而这也似乎是我要面对的必然。早在参加MBA考试之前,我就害怕考试不及格,论文不通过。无论是我期待的还是我焦虑的,都变成了现实。就像我期待在团队国演赛中拿回冠军,如愿以偿!我的焦虑最终也变成现实,论文中期答辩未通过,需要延迟6个月再答辩。哥哥说:抛弃成功失败的思维定势,就是人生一段正常的经历,走过去,就磨练出了面对挑战的能力。那就继续磨练吧。 这几天正在起草经验教训总结文档的我,4月22日接到学妹的邀约,分享开题经验。我只是含糊说不适合,还是没办法开口说自己没通过预答辩。不过,此刻,我还是要信守自己承诺的,如期写下论文写作教训。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导师保持沟通和互动。而我,没能克服自己不擅长主动沟通的问题,一直自己一个人在摸索着。除了关键环节卡住问老师之外,其他基本上有问题就问Kimi。Kimi的年度总结报告显示,我的使用超过了99%的人。可以想见,并不是我不努力。但努力只是基本功,如后文所示:纯努力程度(β1=0.12)不显著,能带来的成就非常有限。 其次,就是认真读文献,并拆解每个文献的段落到底在写什么,在表达什么。我一直在囫囵吞枣似的读,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直到那天导师腾讯会议给我讲解,我才豁然开朗,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含义。一年前老师给样例让我参考,之前一直不知其所以然,当老师讲过之后,一下子看懂了那些文字。样例是老师的学生所写。直到前几天才发现,我有她的微信。而之前一直以为她是上一届某个学生,没想到她就在身边,我原本可以多问一句,也许就不会是现在的结果了。 然后,要主动和同学沟通交流,不经意间就会收获快的好的方法。比如那天我主动鼓起勇气和LZ问起问卷调查,那是我第一次和他打招呼,他说用问卷星,腾讯问卷不适合。我才在预调研使用腾讯问卷后,赶快切换到问卷星上。 再然后呢,就是明确自己要做的研究问题,通过文献阅读,找到合适的理论和论证。我的失败在于,一直左顾右盼,没有明确的主线,从远程办公,到飞书软件,从员工绩效到创新绩效,从变革型领导力到知识共享中介,就是把所有的波波折折自己都尝试了一个遍。不过,也许研究的魅力也在于此吧,通过这个过程,我是真的做了研究。 过程中,一向有问题就问别人的我,遇到软件设置问题时在大年二十九问了老师和同学也依然找不到出错的原因,只好从零开始认真学习软件的每个功能。就这样一点点,一步步,通过虎课网站购买课程的学习,将SPSS和AMOS软件都学会了。后来又学会了PROCESS软件插件的用法。也如愿在同学需要的时候,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 在中期答辩的时候,我按自己的预期,完成了回归,建立了这个结构方程模型。可惜,3月中期答辩的目标是完成整篇论文(请务必以此为里程碑节点,这也是最想和大家强调的。)。而我,确实还来不及写完论文,本以为还有两个月的修改时间。而在和导师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变量设置上出现了问题,导致数据分析做得不对,所以延迟答辩也给了我更充分的时间做研究。此刻,我终于差不多按老师的指导基本理清了假设和写论文的思路。 结构方程模型成果,可惜论文中用不到,但是这是我中期答辩时自以为傲的学习成果!现在论文中那些内容我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啦! 坦白讲,我是按优秀论文的目标去写的,所以中期答辩前,用Kimi检查反馈得到85分的评分时,我是带着自信走上中期答辩讲台的。可惜的是,这是自己认知不足带来的假象。后来老公用翻墙软件点评时,给我的论文同样打出不及格分数的时候,我问他怎么问的?他说:我让它用985教授的身份点评论文。果然认知高就是不一样。当我再次用老公的提问方式问kimi时,它给出了70分的点评。而此刻,虽然deepseek给出了86分的点评时,我却知道论文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提升的地方,软件给出的点评也在不断给出更细致的评审建议。随着理解的深入,越做越发现可以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之前我还以为论文中就是将文献中的文字引用,而其实是引用别人研究的核心论证的观点,而不是随便找出一句话来引用到自己的文献中。这一点,我是在中期答辩后才意识到的。所以从开始自己就一直在往错误的方向跑,并且导师拉也拉不回来的感觉。去年,我还特意买了《为何我们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强迫性重复背后的无意识》,可惜我这一次没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我终于还是没能克服二战的命运。 在春节假期,我放弃了和孩子一起去海南的出游,一个人在家里认真写论文。一边写一边听着王一博的《我可以》。那时还满怀期待。此刻,我还是相信自己可以写好这篇论文。因为和四年前相比,我不再只是焦虑和担心。我相信,论文一定会越写越好的!不断练习,不断沟通,不断通过反馈更新。 附录:开题报告提示 1、 英文文献网址:https://www.aminer.cn/ 搜索SCI 文献 点击引用,弹出如下对话框,自己做好MLA和APA记录。引用文献时要用到。 2、 远程登录中国知网搜索中文文献。选择CSSCI,近五年文献。 3、 万方数据库,查找CSSCI核心期刊。找属于核心期刊的文献。以南开管理评论为例,查找影响因子高的。 4、 https://kimi.moonshot.cn/<br>5、 https://keywords.groundedai.company/<br>6、 量表:https://obhrm.net/index.php<br>7、 橙篇:https://cp.baidu.com/<br>8、 https://www.deepseek.com/<br>9、 Quillbo:https://quillbot.com/(没用过)<br>10、 谷歌镜像:http://xs.3822808.com(没用过)<br>11、 微信小程序PaperPass,可以查看重复比率,正式中国知网查重前,可试用了解大概情况。<br>12、 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问题要小),查阅国内外近五年文献,找到理论依据。<br> 我的导师总是将最新的最好的东西分享给我们,可惜我又菜又慢,没能赶上大部队的节奏。那就继续加油啦! 附录:4月23日中午,我问DEEPSEEK,为什么我要做实证分析,为什么我在重复失败?它给出的回答:<br>方法优化(β2=0.61)<br>及时反馈(β3=0.53)<br>纯努力程度(β1=0.12)<br><div>备注:以前看不懂,现在明白β指标含义了。关于方法优化,显著,我们应不断改进方法,多学习。关于及时反馈,显著,应不断和老师沟通,获得反馈,再持续改进。关于纯努力程度,不显著,我有努力,但其实努力方向不对,所以努力就变成徒劳无功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