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肇兴一一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黔、湘、桂三省交界地段,属于黎平侗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俗名“六洞”、“略懂”、“宰肇”。肇在侗语中是“最先、开始”的意思,肇兴也就是这方侗族人民最先开始生息繁衍的村落。在北宋雍熙3年(986),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定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的侗寨,被誉为侗乡第一寨。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原生态,更少商业化气息,这里的自然风光美得让人心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仿佛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美好肇兴侗寨。</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肇兴侗寨。</p> <p class="ql-block">走进肇兴侗寨,就像穿越回了一幅古老的画卷,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木质的吊脚楼,青瓦木墙,侗族的建筑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每一座楼阁都像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诉说着侗族人民的故事。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街边的店藏着无数的惊喜,侗族刺绣,银饰,每一件手工艺品都让人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也称花桥),侗族三宝之一。是肇兴侗寨另一大亮点,横跨溪流之,流水潺潺,四周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幅水墨画中,清澈平静的肇兴河上,静卧着五座大小相近,风格各异的花桥。这些花桥全部用杉木建成,槍牙交错,所有的梁、柱、枋、板全系穿榫逗扣衍接拼合,不用一钉一铆。经多年风雨,人畜走动,尚未有稍许松动变形,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除了村寨内的美景,肇兴侗寨附近的堂安梯田也是一大亮点,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春天翠绿,夏天的葱郁,秋天的金黄,都是大自然杰作。</p> <p class="ql-block">侗族鼓楼。</p><p class="ql-block">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是侗寨三宝之一,有“无鼓楼不成寨”的说法,鼓楼既是他们的家园,又是他们的圣殿。肇兴侗族鼓楼为多层密檐宝塔状木质建筑,由杉木制成的柱,板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作为侗族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鼓楼具有集会、议事、祭祀、娱乐和休闲等功能。几乎所有的鼓楼都占据着该寨或“团”风水視线最好的位置。</p><p class="ql-block">肇兴的5座鼓楼,分别属于5亇“团”,高度最矮的为7一13米,最高测达到22一29米。站在弄况坡上观察,5座鼓楼按照一条大船的造型来布局,有船头、船尾、船篷和两个桅杆。肇兴人希望借着这条船,回到他们祖先骆越人曾栖息过的地方。鼓楼星侗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侗家不仅在这里栖息身体,而且在这里栖息灵魂。</p> <p class="ql-block">侗族大歌,侗族三宝之一。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p><p class="ql-block">侗族是世界上最喜欢歌唱的民族之一,“饭养身,歌养心”。音乐是侗家人精神的寄托,更是侗家人生命的组成部分。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佣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亮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佣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p> <p class="ql-block">谷雨节一一肇兴侗寨特有节日。该活动是对农耕文化与婚恋月俗的双重寓意表头,这个传统习俗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延续近500多年。谷雨节这天晚上,肇兴侗寨已订婚的男方家,会担很多的乌米饭送到女方家作为订亲礼物,女家会送给所有亲友,以示该女即将出嫁。而曾经与该女行歌坐月的青年男女也会赶往女方家门前,将盛饭用的竹篓</p><p class="ql-block">扔到女孩家里,等女孩装满乌米饭后,再低着头到里面去取,以此表达对女孩即将成婚后的依恋与祝福。</p><p class="ql-block">按照当地传统习俗,谷雨这天(每年4月20日),肇兴侗寨将上演的节目有演唱侗族大歌、吃鸟米饭、丢卣卣、打花脸等活动,整个肇兴侗寨成了“狂欢夜”,变成了花脸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在肇兴千年侗寨,每位侗家人身上都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侗族男人的日常衣着,一般都是用蓝靛、蛋清将染过的青衣青裤。肇兴侗寨的服饰文化集中地体现在女人们身上,最有特点的是系着各种花边的上衣,紧束纤污腰以后,就从下到上逐步收缩,使整个胸部处于开放状态,再恰到好处地衬上一块锦绣般的胸兜,下身是极膝的百褶裙,膝盖以下带,打上绑腿,便于行走、劳作。</p><p class="ql-block">肇兴姑娘的银饰是华丽与简洁的最佳结合,对精致的耳环,画龙点晴点缀了整个脸盘,垂在胸前的3亇硕大的银项圈,则昭示了主人的雍容华贵。一块不大不小的银背坠垂在后背,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后背的空白,与胸前的银项圈相映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