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郎故里,戏韵留芳

赤山观澜

<p class="ql-block">美篇名/赤山观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12756</p> <p class="ql-block">△梅园•船游凤城河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泰州的梅园,静谧地坐落在泰州环城河风景区(4A景区)的凤凰墩上,三面环水,宛如一颗 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雅致的园林,更是承载着一位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人生,是中华文化瑰宝中一颗耀眼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 题记</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其生前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走进梅园,仿佛穿越了时空,踏着历史的回响,感受着文化的深邃与厚重。园内,梅兰芳大师的雕像静静矗立,目光深邃而坚定,如同历史的星辰,穿越了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也照亮了未来的希望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梅园大门古朴典雅,门厅上额有着赵朴初题写的“梅园”二字;门厅檐柱上有江苏书协副主席孙晓云书写的楹联“凤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p> <p class="ql-block">△步入梅兰芳纪念馆的庭院,一座身穿西装的人物雕塑伫立在中央。进入梅园,迎面是一座石桥,被称之为引凤桥。引凤桥拾级而上,是一面广场。广场上有一座梅兰芳手执折扇书卷的汉白玉石雕,这座石雕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者,刘开渠大师的收官之作。</p> 备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刘开渠(1903年4月-1993年6月25日)安徽省萧县(今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人,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雕塑家,中国现代雕塑大师,艺术教育家。</span></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雕像身后,是梅兰芳纪念馆大门。大门上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是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大门两侧的楹联“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康有为女弟子萧娴题写。</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首先来到序厅。上有“一代风流”匾额,旁有“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楹联。厅内,迎面是一幅梅花壁画;背面刻有赵朴初先生所作的词《踏莎行》。后门两侧,也有“千树梅兰传永世,一弯潭水漾深情”楹联。它们生动地概括了“梅兰芳艺术人生”,象征大师精神光耀千秋,梅派艺术后继有人。“一代风流”匾额和楹联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四幅书法作品展示:“踏莎行“、梅兰芳”、“纪念馆”及“赵朴初”的字样清晰醒目。书法艺术与京剧艺术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p> 备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赵朴初(1907-2000)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和佛教人士,安徽太湖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山流水、亭台楼阁联廊,一派江南园林风格。纪念馆由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指导设计,纪念馆中的所有建筑,皆由明代建筑移建而来,进入纪念馆,如同进入了一座明代园林。</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史料陈列区设“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5大展区。展区运用现代声、光、电、影等多媒体手段,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实物和资料,展示了梅兰芳高超的演艺、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浓缩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光辉人生。</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由于父母早逝,梅兰芳是由祖母和伯父抚养成人的。他8岁开始学艺,11岁首次登台,之后转益多师,戏路极广。</p> <p class="ql-block">△少年梅兰芳带着令人耳目一新的秀美,带着刻苦锤炼出的一身戏艺,带着前辈和祖上、良师和益友的指点培育,在这最辉煌最火热的舞台上亮相,那是一个酝酿多时的,多少年多少人尽心铺垫的“挑帘彩”。​</p> <p class="ql-block">△几个展厅,均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呈现,还辅以老报纸、戏剧服装、道具等实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梅先生刻苦学艺、探索革新、创立门派、自伤拒敌、蓄须明志、声名远播、桃李满园等不平凡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在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中,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区,一件华丽的京剧服装吸引了众多目光。墙上醒目的“梅澜芳华”四个大字以及英文翻译“Peking Opera Maestro”彰显了梅兰芳的国际声誉。旁边的文字介绍了梅兰芳的艺术人生,他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成为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一幅展示历史照片与文字介绍的人物肖像画展板,红色背景格外醒目,突出“艺术”二字及相关叙述性语句。这些照片记录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从初登舞台到成为国际知名艺术家,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图为梅兰芳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证书文本。</p> <p class="ql-block">△墙上展示着一个关于京剧家族的历史板报,上面有梅兰芳家庭成员的照片及介绍文字。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个京剧世家的代表,他的家族与京剧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展示着传统戏曲服饰与道具,色彩鲜艳的传统戏服与装饰华丽的武器令人目不暇接。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历史场景,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京剧繁荣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1930年1月至7月,梅兰芳率“承华社”京剧团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雅图、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巡演京剧72天获得巨大成功。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和南加州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日寇侵华、国难当头,梅兰芳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蔑视伪满,因拒演而中断艺术青春八年之久。其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息戏罢演、卖画度日的民族气节为海内外人士敬仰。</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戏剧历史源远流长,却一直不为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所了解,正是梅兰芳的出国访问演出,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让中国戏剧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为梅兰芳创作的《天女散花图》是两位艺术大师跨界合作的经典之作,兼具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天女散花图》同时扩大、深化了经典歌舞京剧《天女散花》本身的社会影响,更普及提高了《天女散花》百年以来其艺术收藏品、集藏品收藏价值和赏析价值。 </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一代京剧泰斗,家喻户晓。除了演戏,他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就是在绘画方面的造诣。</p> <p class="ql-block">△1917年12月1日,23岁的梅兰芳在北京吉祥园首次演出了他自创的《天女散花》,各界好评如潮,一时梅氏新剧之盛名,如天女散花般,传遍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他不仅是享有盛名的京剧艺术大师,而且酷爱绘画艺术,造诣颇深。梅兰芳早在青年时,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在沪即与画家吴昌硕相会,谈剧论画,情趣相投,结为忘年交。当时吴老赠梅兰芳一幅梅花图,欣赏之余,激起了梅先生对绘画的兴趣。返京后就开始向著名画家王梦白学习。</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不仅具有天赋,而且是一位勤奋认真、好学爱国的艺术家,他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嫦娥奔月》、《霸王别姬》、《黛玉葬花》、《游园惊梦》、《断桥》等。</p> <p class="ql-block">△一系列关于京剧表演者梅兰芳的手势与面部表情的照片排列组合而成的艺术作品,展示了梅兰芳手眼艺术的出神入化。这些照片捕捉了梅兰芳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让人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一幅展示的是中国传统的龙纹旗帜与兵器组合,背景墙上悬挂着一幅黄色底色带有金色边框的传统图案,上面绘有一条威猛的金龙盘旋于云雾之中。旁边摆放的古代武器,包括长矛和其他装饰性物品,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红门上方镶嵌着金色的“梅宅”牌匾,门前玻璃窗映射出庭院的美景,砖墙结构显得古典雅致。这里曾是梅兰芳生活与创作的地方,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他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室内布置以梅兰芳为主题,展示了其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并引用周恩来对其评价的话语作为纪念。这些文字与实物相结合,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梅兰芳的伟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室内装饰典雅古朴,木质家具与瓷器摆设相得益彰,墙上挂画描绘着戏曲场景,氛围庄重而宁静。这里仿佛是一个时光隧道,将人们带回了那个京剧艺术繁荣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的长廊里,镶嵌着梅兰芳演出时的形象壁画,不同的角色、不一样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杨太真的艺术形象,是梅先生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高峰。泰州梅兰芳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文明景区示范点。在其序厅外有一处水景,水池四周是汉白玉雕栏,在水池中间有一汉白玉雕像,她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角色造型,外形优美、神态逼真,如出水芙蓉。 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尊汉白玉石雕,不仅再现了梅兰芳在舞台上风采照人的瞬间,更凝固了时间,让经典永存。</span></p> <p class="ql-block">△一群金鱼游弋于荷叶间,水面平静而清澈,荷花点缀其间。这里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座宁静典雅的传统园林,周围环绕着绿植与假山石景。远处可见传统建筑风格的亭阁及屋檐下的窗棂,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和谐美丽。这里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园林景观,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艺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庭院中有一座梅兰芳纪念亭,被称为纪念馆一绝。纪念亭为五角亭,整个亭子从平面到柱础、柱、梁、枋、藻井、瓦件都用梅花形式,梅亭上下内外共刻有梅花图案一千余朵,亭内有五幅浮雕,为梅兰芳经典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场面细致、生动传神。亭中悬有梅花宫灯,制作精美,色泽鲜艳。</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先生与泰州血脉相连,69年前,梅兰芳偕夫人福芝芳与幼子梅葆玖返乡祭祖、访问演出,泰州城“万人空巷看梅郎”。泰州城一片沸腾,人们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争睹大师风采,此情此景历历在目,犹如昨日。梅兰芳先生虽回家乡仅有一次,带给家乡的影响,却是永远永远!</p> <p class="ql-block">△两位穿着红色传统服饰的青年人站在一座古色古香建筑前的小径上,正在拍摄喜结良缘的照片,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木与灌木丛。这里仿佛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地方,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一群身着粉色戏服的票友正在舞台上表演京剧或昆曲,表情生动,动作协调一致。红色地毯上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为弘扬国粹艺术、礼赞劳动精神,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在五一假期创新推出"馆内外联动、专业与业余共融"戏曲展演系列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国粹盛宴,以京腔雅韵致敬劳动者。</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五一期间每日上午,中国戏曲学院的学子持续登台展演梅派精髓。演出剧目既精准传承梅兰芳“中正平和”的艺术风骨,又融入当代审美表达。年轻演员的扎实功底与创新演绎,生动诠释着戏曲艺术代际传承的鲜活图景。(梅兰芳纪念馆为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实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从1984年首次开展纪念梅兰芳诞辰活动,到近年来连续举办15届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3届“百梅争艳”戏曲汇,再新编现代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并全国巡演,与国家博物馆、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共同举办梅兰芳艺术人生展,以及为表彰戏曲艺术人才而创立“梅兰芳艺术奖”,泰州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梅派之城”。泰州人爱梅、学梅、纪梅、敬梅。“戏曲之城”的时代故事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家乡泰州人民为纪念大师,从2008年起,每年主办“百梅争艳”戏曲汇活动,评选两届泰州“梅兰芳艺术奖”,3年来100多名“梅花奖”得主亮相泰州舞台,举办“梅兰芳华”全国少儿京剧大赛和“潮戏曲”青年创意演艺展演,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p> <p class="ql-block">* 部分文史资料来自于网媒。</p> <p class="ql-block">凤城河风景区,迎春大桥夜景(网图)</p> 梅郎故里,戏韵留芳•探寻大师的艺术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