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扶贫工作日记

梦夏文苑(蒙夏)

<p class="ql-block"> “家访”</p><p class="ql-block"> ——扶贫工作日记 </p><p class="ql-block"> 口蒙夏</p><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阴</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乡开展扶贫工作。</p><p class="ql-block"> 10时许,我们一行10人,来到单位扶贫联系点平阳镇大龙村委后深入贫困户,了解其生产生活等情况。</p><p class="ql-block"> 我所联系的贫困户共3户,韦姓那户人家去年已经脱贫,但也要回访。我给这户人家打电话,但是电话拨通了无人接听。经向村干打听,我才得知这户人家在来宾城区居住,便决定回城后再与他联系。</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给第二户贫困户一兰姓人家打电话,刚好有人在家。于是,我登口拜访。这户贫困户有两个八旬老人,男的四级残疾,佝偻着腰,借助拐杖,才能移动脚步;女的年前大病初愈,脸色蜡黄。唯一的儿子,四十出头,身康体健。但是因贫困至今仍单身。</p><p class="ql-block"> 这家人种有3亩多甘蔗,今年卖得11000元,除去成本和砍工费装车费,净收入4000多元。加上他自己去帮人砍甘蔗的收入以及政府发给他父母的高龄补贴, 第一季度他家的纯收入有6000多元。</p><p class="ql-block"> 在我一个多小时的“家访”中,老人由衷地说,共产党好,真心感谢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三户贫困户是何姓人家,户主上山给茶籽树施肥去了,接电话的是他的父亲,老人六十多岁,精明干练,有一栋砖瓦房和一栋二层的砖混楼房。老人已经另立一户,不在贫困范围内。这户贫困户,女主人有残疾,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前些年,唯一的儿子上学读书。家里田地少,收入微薄,供着儿子读高中,因此致贫。去年,男主人外出到深圳打工,正常情况下,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儿子去年高中毕业后参了军。谈到家庭的未来,男主人脸上露出憨厚舒心且信心满满的笑容。他说,家里现在有两亩茶籽树,目前已经开花,收获季节即将来临。自己打工,正常情况下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加上儿子在部队服投的收入,今年脱贫完全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从何姓贫困人家出来,已经是午后2时许。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但我仍脚下生风……</p><p class="ql-block">(本文2017年4月在广西法治日报发表)</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作者,版权归原著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蒙夏,笔名梦夏,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本科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供职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我的前途观》,代表作《亲情中转站》。作品散发于《来宾报》《桂中日报》《来宾日报》《广西教育报》《广西日报》、《广西法治日报》、《信息大观报》等报刊及“心香文艺”、“文学顾事”等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公众号简介:</p><p class="ql-block"> “梦夏文苑”,是蒙夏本人的个人公众号,专门发表自己创作的文章,讲述普通人的爱恨恩怨,记录平凡者的悲欢离合。喜欢读书的您,就请关注本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