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十年

雨中漫步

<p class="ql-block">三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p><p class="ql-block">今年,正是高中毕业三十周年,早晨醒来闲着无事,忽发感想,写下此文,梳理三十年的收获与感慨,与大家共勉 。</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的人生,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原。我们手握命运的犁铧,在生命的原野上耕出第一道沟壑。这三十年不是简单的时光堆砌,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精神迁徙,是人在天地间寻找安身立命的坐标,是灵魂在暗夜与黎明交替中完成的自我救赎。</p><p class="ql-block"> 童年记忆里的老槐树依然在庭院生长,枝桠间漏下的阳光斑驳了整面白墙。那时的我像海绵般吸收知识,用《论语》的"吾日三省吾身"丈量道德的高度,用《逍遥游》的鲲鹏之志丈量理想的广度。每个清晨背诵的唐诗宋词,不是机械的记忆符号,而是先人用生命镌刻的精神密码。</p><p class="ql-block"> 父母用布满老茧的手为我搭建起脚手架,那些关于"君子慎独"的训诫,"见贤思齐"的教诲,在经年累月中沉淀为生命的基石。就像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镌刻的"认识你自己",少年时代的启蒙教育,本质上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精神对话。</p><p class="ql-block"> 二十岁的青年开始直面世界的棱角。我像希腊神话中的西绪弗斯,推着理想的巨石不断攀登山峰。教室的夜灯见证过无数未完成的诗稿,宿舍窗棂倒映着凌晨三点的星光。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倔强,在此时化作对抗世俗的铠甲。</p><p class="ql-block"> 这个阶段的迷惘恰似但丁《神曲》开篇的幽暗森林。我不断在陶渊明的菊与范仲淹的忧之间摇摆,在嵇康的广陵散与诸葛亮的出师表之间徘徊。但正是这种撕裂般的痛苦,锻造出独立的人格骨架,让生命在碰撞中迸发出璀璨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三十岁正是我人生的巅峰,在工作岗位如鱼得水,在三十岁的门槛前,我终于读懂张岱《湖心亭看雪》的孤寂与通透。开始明白王阳明"心外无物"的真谛,学会像庄子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地与世界相处。那些曾经视若珍宝的执念,渐渐化作案头的一缕沉香。</p><p class="ql-block"> 这个阶段的成熟,是理解了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却依然保有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就像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依然鲜艳,人生在经历沧桑后反而能绽放出更醇厚的色彩。我们开始懂得,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地心引力,而是在重力中起舞。</p><p class="ql-block"> 站在人生三十年的门槛回望,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早已连成蜿蜒的星河。</p><p class="ql-block">人生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是一次次破茧重生的修行。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依然会带着苏格拉底的追问上路,怀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在这片亲手开垦的荒原上,种出属于自己的菩提树。</p><p class="ql-block">三十年的光阴悄然逝去,回首往事,收获的是满屋的奖状,失去的是不再年轻的脸庞,诸多的往事打湿了脸颊,但不能泯灭的是一颗年轻的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生命的年轮刻满沧桑,我们终将明白: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所有未完成的,都在完成的途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