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嶙峋之奇、 灯火万家之秀

丫丫姥爷

<p class="ql-block"> 到恩施旅游的第三天是去梭布垭风景区和宣恩城区,前者是看石林怪石,后者是观喷泉夜景。</p><p class="ql-block"> 梭布垭石林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太阳河乡,梭布垭是土家族语,意思是三个垭口。其总面积2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其形态宛如一只硕大的葫芦,是世界罕见的奥陶纪喀斯特地貌石林,被誉为“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和“戴冠石林之首”(顶部长有植被)。该地质形成于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原为古海洋环境,经地壳运动抬升后,受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如今的海底迷宫状石林景观。</p><p class="ql-block"> 宣恩贡水河音乐喷泉是宣恩县为打造旅游形象、推广旅游资源并融合了当地独特文化与现代科技建设的宣恩夜间旅游的核心亮点之一。喷泉全长300米,宽40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音乐喷泉,中心主喷高度达120米。</p><p class="ql-block"> 中国许多地方的地名,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恩施与宣恩的地名产生也是如此。恩施的“施”字最早来源于夏朝,当时为诸侯部落“施国”。后周时期叫“施州”,元明时期因土司制度又得名“施南土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施县,次年雍正皇帝赐名“恩施县”,意为“皇恩泽布施地”。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成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其首府恩施市的核心命名依据。而宣恩地名产生比较简短,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皇帝钦定,寓意“宣示浩荡皇恩”或“传布恩德”。</p><p class="ql-block"> 恩施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历来是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互联的重要通道。其地名的几次变更也反映了古代中原封建王朝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统治和管理的政治需要。元、明时期为稳定西南少数民族对中央王朝归属,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稳定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疆域。但到满清时候,延续近400年的土司制变成威胁中央政权的大统一,清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废土司、派流官,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外景拍摄就取景于梭布垭。电影利用梭布垭酷似海洋深处山脉地形的特点,加上电脑后期情景制作,一个深海打斗的现场实景神龙活现地展现而出。我戏称它为大竹林。</p> <p class="ql-block">  岩石呈现鲜明的层次、温柔的曲线,在汉语描写岩石的词汇里难遇其相配,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  梭布垭景区奇特的地质景观首先是地壳运动的频繁活动的结果,为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地壳的抬升和下沉过程又导致岩石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为后续的喀斯特地貌发育提供了基础‌‌。同时,恩施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丰富,这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世上最大的点赞石</p> <p class="ql-block">是男人就应肩扛大山</p> <p class="ql-block">朝天望去,一副鲲鹏展翅图。</p> <p class="ql-block">群蛙拜天石</p> <p class="ql-block">4.6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宣恩城依贡河而建,河上的风雨桥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张灯结彩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贡河上建有水上平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p> <p class="ql-block">  水上音乐喷泉,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在城市公共设施娱乐中,音乐喷泉最具张力。当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响起,随着旋律的变化,喷泉忽而静如止水、忽而柔美细腻、忽而心潮澎湃、忽而直冲霄汉…….。激情随之波动、顿感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贡河滔滔 ,舳舻十里。</p> <p class="ql-block">  金丝楠木,中国特有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产于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成为栋梁之材需三百年。其木制坚硬、细密、不易开裂,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千年不腐,万年不烂”之说。其质地独特,纹路华美,金丝浮现,夏之不热,冬之不凉。香味极致,醒脑提神,楠香授人,健脾祛湿。老屋为标准的恩施地区民族榷卯结构建筑。金丝楠木在封建社会几乎就是皇家御用,民间如有擅用,皆治“逾越之罪”。因此就老屋整栋使用金丝楠木建造实属罕见,据资料显示,全金丝楠木打造古民居全国仅此一栋。老原址湖北恩施自治州来风县栏马山村,原老屋主人并无家谱传世,据当地老人诉说,主人杨氏,在汴金(今河南开封)为官,明代万历年间为避战乱弃官逃离中原地区行至此地,于万历十年(1582年)出资修建此屋并隐居下来,因房屋外表朴实且老屋主人刻意隐藏才得以保存至今,经陈可忠先生与老屋后人协商,于2013年整体搬移此处。</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宣恩城区途中,我们游览了夷水侗乡景区,这是一个反映侗族文化的小景区。</p> <p class="ql-block">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在湖北是最少的一支。</p> <p class="ql-block">塔楼飞檐的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  我想,侗族生活在西南,文化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在建房装饰上十分简约。图片中可以看到,房脊上只用几片瓦片做了个简单造型,与中原地区屋顶上装饰奢侈的琉璃瓦宝顶、屋脊神兽形成鲜明对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