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创作中印章的使用

寒雪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一章 书法作品创作中印章的使用</b></p><p class="ql-block">在书法创作中,印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书法作品的点睛之笔,还能平衡章法、增强整体效果。</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印章的类型及用途</b></p><p class="ql-block">1. 姓名章</p><p class="ql-block">•名章是刻有书法家名字的印章。它有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之分。朱文名章是印文凸起,在纸上留下红色的字迹;白文名章是印文凹陷,在纸上留下白色的字迹。一般来说,书法家会在一幅作品上使用一到两枚名章。名章的大小相对比较适中,通常根据作品的大小来确定。例如,在小幅的书法作品上,名章可能只有指甲盖大小;而在大幅的绘画作品上,名章可能会稍大一些,但也不会超过作品画面的主体部分。</p><p class="ql-block">• 姓名章是书法作品中最基本的印章,通常刻有书法家的姓名。它可以细分为“姓章”和“名章”,两者大小一致、颜色相配,合用时称为“对章”,能够丰富作品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姓名章一般盖在落款的下方,大小应与落款字体相匹配。</p><p class="ql-block">2. 斋号章</p><p class="ql-block">斋号章刻有书法家的斋号(如“某某斋”“某某堂”等),体现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追求。</p><p class="ql-block">3. 引首章</p><p class="ql-block"> 引首章多为长方形,常用于书法作品的开头部分,起到平衡视觉效果的作用。如果作品尾部印章显得沉重,引首章可以“提升”整体效果。</p><p class="ql-block">4. 闲章</p><p class="ql-block">• 闲章内容丰富,包括名言警句、个人感言、生肖图案等,主要用于填充作品中的空白,起到调整平衡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闲章的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它可以是书画家的别号、斋号,如“八大山人”“苦禅斋”。也可以是表达书画家情感、志趣的词语,如“寄情山水”“淡泊明志”。还有可能是与书法作品内容相关的诗句、成语等。闲章的形状也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葫芦形等。在一幅作品中,闲章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有的作品可能只有一枚闲章,有的作品可能会有几枚,但一般不会过多,以免喧宾夺主。</p><p class="ql-block">5. 压角章</p><p class="ql-block">压角章用于作品的边角,起到稳定和补充空虚的作用,但使用需谨慎。</p><p class="ql-block">6. 拦边章与拦腰章</p><p class="ql-block">拦边章用于作品边缘,帮助聚气,增强视觉整体性;拦腰章常用于横幅和长卷作品中,起到中和作用。</p><p class="ql-block">7.鉴藏章</p><p class="ql-block">​​鉴藏章主要是由收藏者加盖在书画作品上的印章。它用于表明作品曾经被某人收藏过。鉴藏章的内容一般是收藏者的姓名、字号或者斋号等。例如,著名的“项元汴印”,表明作品曾被明代收藏家项元汴收藏。鉴藏章的风格也因收藏者而异,有的比较古朴,有的比较精致。在一幅流传有序的书画作品上,可能会有多个不同时代的鉴藏章,这些鉴藏章对于研究作品的流传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印章的布局与数量</b></p><p class="ql-block">1. 印章大小</p><p class="ql-block">印章的大小应与作品的尺寸和落款字体相匹配。大幅作品应使用较大的印章,小幅作品则使用较小的印章。</p><p class="ql-block">2. 印章数量</p><p class="ql-block">一般情况下,一幅书法作品的印章数量以一到三方为宜,过多的印章会显得杂乱。</p><p class="ql-block">3. 印章位置</p><p class="ql-block">• 姓名章通常盖在落款的下方,与落款文字的大小相协调。</p><p class="ql-block">• 引首章一般盖在正文首字的右侧。</p><p class="ql-block">• 压角章和拦边章用于作品的边角或边缘,起到平衡和聚气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印章与书法作品的协调</b></p><p class="ql-block">1. 风格协调</p><p class="ql-block">印章的风格应与书法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例如,笔墨粗犷豪放的作品,印章应显得苍劲厚重;工整秀逸的作品,则需搭配清秀柔和的印章。</p><p class="ql-block">2. 色彩协调</p><p class="ql-block"> 印章的红色与书法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印章的颜色应鲜艳明亮,但不能过于突兀。</p><p class="ql-block">3. 平衡章法</p><p class="ql-block">印章可以用来填补空白,调整作品的平衡。例如,如果某一行字显得过于稀疏,可以通过加盖印章来补充空间。</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印章的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印章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书法家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例如,苏轼的作品中常用“东坡居士”“墨戏”等闲章,这些印章不仅体现了书家的身份与情趣,还与作品内容相得益彰,使作品在意境上更加深远。</p><p class="ql-block">总之,印章的合理使用能够提升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使作品更加和谐统一、富有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b>内圆外方《斗方》</b></p> 二方印:姓名章和引首章 <p class="ql-block"><b>条幅《对联》</b></p> <p class="ql-block">三方印:</p><p class="ql-block">姓章、名章和引首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注意:姓章和名章中间要大于一个章的距离;引首章一般盖在上边以下的8~18cm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小品《横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方印:</p><p class="ql-block">姓章(朱文)名章(白文)对印</p><p class="ql-block">引首章(长方形)</p><p class="ql-block">拦腰章(多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册页</p><p class="ql-block">收藏(鉴藏)章</p> <p class="ql-block">长幅作品</p><p class="ql-block">除姓名章和引首章外,可多方使用闲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两个拦边章的使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