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刚过,一群年过花甲的老年管乐爱好者就来到南昌交通学院校园,为大学生们献上一台精彩的“美韵致青春,思政润初心”的管乐表演。这群老年人来自南昌市老干部艺术团。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那清脆悠扬的曲调宛如山林中的鸟啼,瞬间让这些听惯了现代流行音乐的莘莘学子感到新鲜,把他们带入到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那些跳动的音符,仿佛裹着旧时光的尘埃,在空气里缓缓流淌,大学生们的思绪沉醉在管乐营造的世界,期待下一个乐章带来的新惊喜 。 青春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青春是花一样的年华。年处青春也许并不感觉青春宝贵,过了青春,会不由自主地回想青春,感恩那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岁月。 在台上演奏的这些老年人,都有过曾经的花样年华。他们有的从年轻时就从事音乐工作,有的很早就是业余的管乐爱好者,有的退休后找到了这个爱好。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让音乐伴随自己的老年生活,在乐器中寻觅像年轻人那样的快乐,在演奏中找回曾经的花样年华。 背景板的大屏幕播放着学校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中取得的荣誉和成绩,演奏者的音乐仿佛在为年轻大学生的荣耀鼓掌喝彩。演奏和聆听形成不同代际人们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流,纯净的音符里,诉说着对“不忘初心”的理解和坚持。 <p class="ql-block">满头白发的演奏者将乐器抱在胸前,不再年轻的嘴唇紧贴在号嘴上,萨克斯的悠悠声音传来,仿佛一阵阵轻柔的微风,拂过每个年轻学子的心。</p> <p class="ql-block">单簧管的声音婉转悠扬,每个颤音都带着独有的韵味,好像为年轻的聆听者编织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大网。</p> 当各种管乐器交织出激昂的乐章时,整个礼堂都被点燃。演奏者吹奏乐器时脖颈上的青筋微微凸起,台下的七百多年轻人鸦雀无声。他们被这份跨越岁月的热血震撼, 原来音乐的力量,从来不会因年华老去而褪去光彩。 这是传递党的声音的一种形式,这是不忘初心的特殊教育,这是年轻学子喜爱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思政工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来到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舞台上不能没有青春的身影。 一位学校的年轻女歌手,唱起以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为歌词的歌曲。她以流畅抒情的旋律,再现了中国人心中最重视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之情。 四位年轻的学生合唱了《世界赠予我的》,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感恩和热爱。因为只有当自己能用温柔的眼眸看待这个世界,世界也必然会回馈我们。 最有意思的是,当五位管乐队的老师用萨克斯奏起《洗衣歌》时,几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女学生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老年人的沉稳与年轻人的奔放相伴,悠扬的旋律与婀娜的舞姿相随,给人以一种相得益彰的感觉。 这是青丝与白发的交融,这是演奏与聆听的互动,这是隔代人之间的相互欣赏,这是当下青春与曾经青春的融合。 一曲《美丽的西班牙女郎》,把这些老年乐手带回到曾经年轻的时光。 一曲施特劳斯谱写的《拉德斯基进行曲》,那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让大学生们热情奔放。 指挥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鼓掌,学生们应和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击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证明了的史实,也是当代中国人从一百多年奋斗中得出的结论。 演出中有一个节目,就是全场一起合奏、合唱这首代表中国人民心声的歌声。高亢的歌声在管乐的伴奏下,显得格外嘹亮。 合唱一结束,礼堂里就响起整齐而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老干部艺术团管乐队高水平演出的赞誉。 这笑脸是对爷爷们辛勤劳动的谢意。 这深情的点赞,在年轻与年老的心灵间架起了无形的桥梁。 致敬,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这是弥合韶华与皓首的间隙,串联青年与老年真心的有效方式。 致敬,红色精神的传承!就像李大钊所说,青年贵能自立,尤贵能与老人协力,老人贵能自强,尤贵能与青春调和。这是中华民族焕发青春必不可少的两种宝贵的精神资源。 青春是美好的,它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也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畅快洒脱,更是“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的一声叹息。祝福同学们不虚度青春,祝福艺术团管乐队的朋友们精神上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