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称甘或陇,位于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甘肃有“两南”,即:甘南和肃南。 七月流火的时节,我踏上了前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旅程。当城市的喧嚣在后视镜里逐渐模糊,我知道,自己正朝着一片被多数游人忽略却无比珍贵的秘境靠近。 车窗外,青山如黛,连绵起伏。它们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水墨长卷,层层叠叠地铺展在眼前。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与苍翠的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宛如一幅绝美的油画。 随着车子缓缓前行,广袤无垠的草原跃入眼帘。那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绿色海洋,微风拂过,草浪此起彼伏,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草原的故事。 绿地上,牛羊成群,它们或低头悠闲地啃食着鲜嫩的青草,或悠然自得地漫步,享受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偶尔,还能看见几只野驴矫健的身影在草原上飞驰而过,它们那灵动的身姿,为这片宁静的草原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路边,传统的帐篷与新型民居交错分布,宛如一幅新旧交融的画卷。传统帐篷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那是裕固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的见证;而新型民居则彰显着现代的气息,展现出裕固族在时代发展中的变迁与进步。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地共存于这片土地上,仿佛在诉说着裕固族的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发展。 裕固县,作为裕固族的聚居地,承载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此次旅程,我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这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想要深入探寻这个 “陌生” 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看过我的美篇的朋友一定会这样一个印象,图片和文字都过多,无形之中就成了一种负担。但大大多数朋友却喜欢这种形式,可以收获视野之外的东西。我的宗旨就通过旅游,拍摄一些照片,配合文字,弘扬中华文化。<div> 还是得啰嗦几句。</div>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是中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裕固族人口1.3万,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本民族的文字虽然已经失传,但是民间仍然保留着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民歌、叙事诗、格言、谚语等。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裕固族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 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面积广阔。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裕固族人民也秉承其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畜牧业经济和文化,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裕固族曾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逐渐发展到游牧、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三种生产方式并存。现以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为主,同时还经营小部分农业、林业、副业等。 裕固族的宗教信仰也十分独特,他们大多信奉藏传佛教。在一些寺庙里,我看到了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感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 裕固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未知的东西太多了,旅游绝非是只欣赏风景,了解一些地域的民族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此行一定要深度一些,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掖市摄影师成林摄影作品《裕固族民俗》,被博物馆收藏。他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再现了肃南裕固族这一古老神秘民族的生活场景。可以省略太多的语言,就能用具象的影像语言,在你的脑海中打上一个深深的烙印。<div> 那就让我们形成对裕固族一个初浅的印象吧。</div> ▲裕固族礼仪 ▲裕固族成年女性服饰 ▲裕固族成年男性服饰 ▲裕固族母女 ▲裕固族女性服装背饰 ▲裕固族妇女编织褐子 ▲裕固族牧民搓缰绳 ▲裕固族成年女性捻毛线 ▲裕固族男女牧民擀毡 ▲裕固族牧民制作马鞍 ▲裕固族牧民缝制缰绳 ▲裕固族妇女用传统技艺打酥油 ▲裕固族牧民用石磨磨制青稞面 ▲裕固族传统比赛顶杠子 ▲裕固族男子狩猎 ▲裕固族传统比赛拔棍 ▲裕固族传统雪地摔跤 ▲裕固族民间草原赛马 ▲裕固族群众祭祀 ▲裕固族青年妇女表演舞蹈 在裕固县,我还要逛上几天,后续将详细介绍所见所闻,感兴趣的朋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