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师竞逐千帆过,乘风破浪正当时!——2025年海南省基础教育“万师大比武行动”高中英语决赛纪实

林老师

<p class="ql-block">2025年,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精心组织下,海南省基础教育“万师大比武行动”高中英语决赛重磅来袭。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协办,承载着提升全省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探索教育创新路径的重要使命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5月7日至9日,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二期报告厅内,一场聚焦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巅峰对决在此上演。来自全省各市县层层选拔的14名精英教师,以“读思课”与“读写课”为舞台,用智慧与激情演绎了新时代英语课堂的万千气象。</span></p> <p class="ql-block">出席比赛现场的专家评委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高中教研部主任、高中英语教研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卓俊斌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原石家庄市六中党总支书记兼校长、中学正校级督学、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委会王宪军委员。</p> <p class="ql-block">英语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型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硕士学位论文盲审专家、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忠喜博士。</p> <p class="ql-block">出席比赛现场的专家、评委、嘉宾还有:吴爱姣校长、王英老师、陈雅老师、段淑芬老师和罗家富教研员。</p> <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科研主任李维林老师主持开幕式 。</p> <p class="ql-block">5月8日8:00开幕式准时举行,开幕式有三项议程。</p> <p class="ql-block">第一项议程: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王屹代表承办方致辞。他首先向领导、专家及参赛教师致以热烈欢迎与崇高敬意,强调承办活动是荣誉更是责任;随后说明学校在场地、设备、后勤等方面的精心筹备;接着指出活动对教师成长与海南高中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表达通过合作提升本校教育水平的期望;最后预祝活动圆满、参赛教师取得优异成绩。</p> <p class="ql-block">第二项议程: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高中教研部主任、高中英语教研员卓俊斌老师发言。卓老师在发言中,首先代表组委会向承办本次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大赛的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致谢 。紧接着,他介绍大赛“以赛促研、以研促教”的核心理念,回顾了4月25日复赛情况,29位教师参赛,14位晋级决赛,并肯定了参赛者的努力与成果;他强调: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呼吁各校以大赛为契机优化教学实践。卓老师提及:本次大赛特邀高校教授与省外专家组成评审团,将从多维度提供反馈;他鼓励参赛教师—教育改革践行者勇敢突破舒适圈、挑战自我,期待选手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突破,最后,卓老师介绍了专家评审团。</p> <p class="ql-block">第三项议程:刘忠喜教授作为评委团代表发言。刘教授代表评委团队郑重承诺:评审全程严守“公平、公正、公开”准则,以专业视角从多维度客观评价参赛教师表现,严格依据评分标准杜绝主观随意,确保评审透明、结果可靠。同时,将发挥专业优势,为选手提供建设性反馈,助力教学提升,以高度责任感保障赛课评审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p> <p class="ql-block">评审专家团队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委会、高校教授、中学英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组成。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涵盖课程教学、教研指导、学校管理等多领域领军人物,在教育界极具威望。</p> <p class="ql-block">海南省教研指导专家团队深度融入活动各环节,从赛课方案设计、流程规划,到选手赛前指导、赛中评审监督,再到赛后总结反馈,全程发挥引领与把关作用,确保活动有序开展。</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结束后,进入课堂评比环节。</p> 巅峰对决:课堂展风采,细节见真章 <p class="ql-block">现场授课(40 分钟)环节将比赛推向了高潮。参赛教师根据复赛选定的单元教材内容,自行选定某一具体课时进行授课。课堂上,他们或激情澎湃,或循循善诱,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AI手段,将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出了一堂堂高效且富有活力的英语课堂。选手们各展所长,竞争异常激烈,每一堂课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读思课——以文本为舟,载思维远航。选手们深度践行启发式教学理念,围绕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主题,以 “北极熊开始死亡” 这一令人痛心的现象为切入点,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有的选手从生物学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北极熊死亡与栖息地冰层融化的关联,再结合气候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成因;有的选手运用AI生成北极冰川消融的动态模拟视频,将抽象的环境变化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冲击,瞬间点燃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热情;有的选手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明晰气候变化的连锁反应;有的课堂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代入不同立场,在观点交锋中理解多元价值观,学会质疑和反思;还有的选手通过连续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论据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最终实现思维的深度进阶。在多元化的课堂中,学生彻底摆脱“被动接收”的传统模式,主动分析问题根源,积极投入环境保护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成为思维火花激烈碰撞的活力场域。</p> <p class="ql-block">读写课——以输出为锚,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新生态。选手们精心搭建"读—析—写"三阶教学支架,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分析文本结构与写作技巧,最终将知识转化为写作实践。课堂中,实时投屏学生作品,组织同伴互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教师适时点拨,精准指出问题并给予改进建议;引入AI智能批改系统,从语法规范、词汇运用、篇章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即时反馈,实现输入与输出的高效转化。此外,读写课还打破学科壁垒,融入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获取写作素材,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达成能力共生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赛制严谨规范,选手们以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的课堂节奏、精准高效的师生互动,诠释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与广度。</p> 选手风采 公平立赛:机制透明化,评审专业化 <p class="ql-block">为全方位确保赛事公正,本次决赛构建了严密的赛制体系。首先,采用“双盲抽签”机制,不仅确定教师授课顺序,还匹配授课班级,且比赛选手信息对评委老师严格对外不公开,从源头上规避人为干扰。</p><p class="ql-block">在评分环节,制定了涵盖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七大维度的精细标准。评分过程中,由三方共同录入与核实分数,确保分数准确透明。同时,赛事全程录像留存,以备后续查验,以严谨流程保障比赛公平、公正、公开。</p><p class="ql-block"> “选手得分差距仅在毫厘之间,最高分与第二名仅差0.3分!”现场观赛的教师们感叹。激烈的角逐中,既有教师因环节失误痛失分数,也有教师因学生即兴生成的精彩回答赢得评委颔首。每一处细节,皆是实力的印证,更是成长的阶梯。 </p> 点睛之评:十分钟凝练,启思润心田 <p class="ql-block">5月9日暮色初临时分,海南省基础教育“万师大比武行动”(高中英语)圆满收官。随后,评委老师们以专业视角与人文情怀,展开了一场精炼而深刻的教学研讨。在每一位评委老师十分钟的点评环节里,他们从教学理念的落地生根、教学方法的匠心运用,到课堂互动的灵动呈现,对每位选手的表现进行了抽丝剥茧的解读。既有对教学设计巧思与创新实践的热忱赞誉,也不乏对教学细节的精准剖析与改进建议,字字珠玑,鞭辟入里。</p> <p class="ql-block">首先,评审组组长刘忠喜教授针对两位选手授课进行点评,在肯定整体逻辑与教学框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1号老师可从四大方面进行改进。其一,缺乏教学连贯性,建议在课堂中增加下节课预演或知识链接,强化单元话题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如结合海南本地极端天气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球变暖影响,提升学习动机;其二,语言实践不足,课堂中教师主导信息梳理过多,应增加学生开口与动手实践机会,通过重复阅读、情境设置强化语言操练;其三,内容关联性弱,对阅读内容的个性化处理中,部分环节与段落关联度低,需优化逻辑顺序;其四,环节设置欠妥,视频播放后提问顺序不符合认知规律,环保日设置略显冗余,应调整提问逻辑,简化环节聚焦核心主题。</p><p class="ql-block">2号老师可从四方面优化课例。一是教学理念需转变,应减少教师主导信息输出,避免知识“灌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二是突出教学重点,改变平均用力的阅读处理方式,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明确教学侧重点,避免内容平铺直叙;三是强化逻辑衔接,当前各教学环节间缺乏过渡,需增强主题探究的连贯性,优化活动间的逻辑连接;四是深化文本解读,摒弃模式化教学流程,可从学生对极端天气的亲身感受切入,以现象追问原因、措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吴爱姣老师围绕阅读课核心素养培养及两堂气候变暖课研讨做点评,她明晰了阅读课核心素养培养路径:阅读课应聚焦“read the lines”(基于文本)与“read between the lines”(超越文本)。前者需引导学生读懂不同文本的体裁特色与叙事逻辑,感受文本魅力;后者强调实现主题知识、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形成价值判断并指导行为,以学生是否有收获、被打动及学习过程是否愉悦作为评价课堂优劣的标准。同时,她提出了气候变暖课现存问题:两堂“climate change”课程未充分凸显气候变暖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缺乏图表、证据等强冲击力素材;对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核心原因强调不足,未有效构建问题成因与解决措施间的逻辑关联。</p><p class="ql-block">3号老师课例评析</p><p class="ql-block">优点:关注文章及段落架构,建立起一定的内容关联。</p><p class="ql-block">需改进的细节:课堂活动多为填词式思维导图、图示任务,用词欠妥,未能形成有效意义单元;课后应用实践活动框架过细,类似完形填空,限制学生思维,且学生难以运用课堂所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4号老师课例评析</p><p class="ql-block">优点:采用jigsaw reading(拼图阅读)充分调动学生,促进学生间互动交流,强化知识理解。</p><p class="ql-block">需改进的细节:该文章篇章结构非并列,使用拼图阅读易造成线索断裂,导致学生初期理解困难,在结构适配性上存在问题 。</p> <p class="ql-block">段淑芬老师围绕写作课教学及5、6号选手表现展开探讨。她倡导写作课逆向设计,依目标确定阅读知识与活动。5号选手亮点突出,以漓江污染视频精准切入,围绕写作目标设阅读任务;借鱼骨图梳理文本结构与语言特色,为写作搭建支架;给予学生充足写作时间,点评细致;作业布置结合AI技术与环保实践。建议其作业聚焦身边水污染,提供素材,精简学习目标书写。6号选手以身边事激发技术思考与学习兴趣,阅读梳理细致,写作任务设计考虑时间与学情。建议其阅读课突出写作重点,精简语言思路 。两位选手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贯穿始终,专业素养高,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陈雅老师围绕7号、8号老师的课程展开,肯定亮点并提出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7号老师课例:以全球变暖为主题,亮点显著。教学目标与活动高度契合,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创意创新三层,从视频导入到世界青年论坛演讲活动,形成输入-加工-输出完整闭环;思维进阶路径清晰,助力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问题链设计具梯度与逻辑性,通过基础、发展、终结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议在探讨“谁应对全球变暖负责”时,深挖“全球变暖与我”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气候变化对自身生活与生存环境的影响,增强输出时的切身感受。</p><p class="ql-block">8号老师课例: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历程为核心,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三维融合。导入别具一格,以蚊子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衔接生活经验与科学探究,区别于部分老师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作为导入的常规方式;问题驱动教学出色,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模拟青年科学家论坛并设置角色扮演,体现“做中学”理念。但存在关键指令过度依赖口头传达的问题,建议将关键指令同步呈现在PPT课件中,通过视听双重引导,避免学生因指令接收偏差影响教学任务执行。</p> <p class="ql-block">王英老师围绕读写、读思教学与9号、10号选手课堂表现展开探讨,她先明确读写教学理念与建议,再结合案例深度分析,分享了理想的读写课应具有思维的深度,语言的高度,还要有文化的温度。同时,她指出了读写教学核心:人教版教材以“reading for writing”为导向,主张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提取语言结构、特色及育人价值,经输入内化后以写作输出,实现渐进式学习。教学需聚焦重点,避免模板化,她鼓励创新并保持读写关联,同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p><p class="ql-block">9号选手表现:课程设计亮点突出,以精准的时间轴串联爱因斯坦生平,巧妙融入诺贝尔奖等关键节点,清晰提炼传记写作核心要素;注重语言学习,涉及词块、修辞与刻意练习,并尝试AI赋能导入与评价。但存在明显不足:AI应用流于形式,未深度挖掘其价值;语言梳理多由教师主导,学生缺乏主动提取与内化过程;语言应用依赖翻译、挖空等单一方式,缺乏真实语境;评价指标不够具体,未充分发挥AI辅助评价的指导作用。</p><p class="ql-block">10号选手表现:课堂展现出深厚的语言素养与出色的教学节奏,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依托新闻故事文本,通过问题链贯穿始终,层层推进学习与迁移。AI智能体导入紧扣主题,情境创设具象化,问题链设计精巧,能有效串联文本内容,并精准提取实验过程等关键信息。小组合作环节分角色模拟新闻报道,实现知识应用。但个人反思环节时间不足,学生个性化表达受限;创新深度欠缺,未能充分展现高阶思维。</p> <p class="ql-block">两位选手均展现教学巧思,但在技术融合深度、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及创新思维培养上仍有提升空间。她的点评为读写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p> <p class="ql-block">罗家富老师聚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与选手课程点评,围绕教学初心、文本解读及11、12号选手课例优化展开讨论:</p><p class="ql-block">他指出教学能力提升方向:强调教师需强化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能力,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初心,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学生实际收获与成长;同时,在读写、读诗等课程中,教师应充分展现对媒体文本的解读能力。</p><p class="ql-block">11号选手课例点评:教学环节流畅、指令简洁,但需优化读写设计逻辑。建议在读写课中,为实现“以读促写”,应区分“reading for information或 structure”与“reading for language”环节,避免内容混杂,突出阅读环节对写作的支撑作用;在语言支架(language scaffolding)搭建上,教师可通过“下水写作”,在真实情境中提供更清晰、高效的语言指导,提升教学目标的精准性。</p><p class="ql-block">12号选手课例点评:教学节奏舒适,教师亲和力强,检测效果良好,但仍有改进空间。其一,需加强“文本解读”的针对性,将教学重点从时间线(timeline)等事实性信息,转向研究主题、过程及阶段,引导学生深化阅读理解;其二,优化课堂提问设计,通过挖掘问题背后的写作意图(如追问作者使用数字的目的、人工智能发现的意义),增强问题的目的性,帮助学生从作者与读者双重视角体会文本意义。</p><p class="ql-block">最后,罗老师期望参赛选手以省赛为职业发展新起点,持续精进教学水平。</p> <p class="ql-block">王宪军委员对海南14位选手的现场教学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p><p class="ql-block">选手风采:选手们“把握课标准,研究教材透,本人素质高,教学方法活,知识容量大,课堂效果好”,通过层层筛选登上舞台,展现出各有千秋的教学实力。课堂生动呈现现实语言环境下的生态教育学场景,巧妙处理教与学、质与量、道与术的关系,充分彰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王委员指出了教学核心:教学应以课标为依据、教材为根本,强调“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聚焦学科育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实现育人目标。</p><p class="ql-block">他分享了对英语教学的启示:</p><p class="ql-block">学习拓展: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课后辐射延伸,开辟第二课堂。</p><p class="ql-block">地域特色:海南英语教学成果斐然,教师素质卓越,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英语”将走向“英语海南”,前景广阔。</p><p class="ql-block">学习本质:学习英语的核心是“用英语学习”,通过英语获取知识、服务国家发展。</p><p class="ql-block">教学定位与期望:教师需站位高远,兼具“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提升文化品格、思维品质、语言素养与语用能力;在专家引领下,凝聚力量,筑梦前行,成就教育事业。</p> <p class="ql-block">卓俊斌老师在最后点评发言中指出,全省课堂教学大赛极具挑战性。选手们不仅要面对全新的学生群体与学情,还需在40分钟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文本语境,这对教学设计能力是极大考验。由于选手们实力强劲、各展所长,在评比中难分伯仲,也为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带来不小难度。整体而言,今年参赛选手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即便未能进入现场授课环节的选手,也同样表现出色,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接着,卓老师针对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指出了以下问题,并提出了明晰的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撰写教学目标时,忌用“know about”“learn about”等模糊宽泛表述,因为教学目标应明确呈现学生学习后能达成的具体成果,具备可测性 ,还应使用外显行为动词,精准描述了解程度,可参考王蔷老师、程晓堂老师的教学目标样板。</p><p class="ql-block">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教学活动要兼顾教学风格与意义探究、语言实践的融合。例如“match”活动,若缺乏后续活动,对学生语言学习意义有限,应思考每个活动对学生语言学习、主题探索的作用,实现内容与语言结合。活动设计需依托文本探索主题意义,使学生语言得到实践、内化,思维品质得以提升。</p><p class="ql-block">学生视角:教师设计活动时需站在学生角度思考,考量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所需的支架以及活动能否引起学生关注。比如播放抽象视频后直接提问观看感受,学生可能难以迅速反应;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炼复杂内容也不切实际,这样的课堂会因缺乏学生视角而让人感觉难受。</p><p class="ql-block">读写课设计:读写课要注重读与写的关联,避免读、写环节相互割裂。设计写作任务时,过程务必完整,明确写作角色、目标读者,考虑语言特点以适应受众。以高考作文写作任务设定为参照,必须对写作身份、任务等进行准确定位,不能随意设置。</p> <p class="ql-block">这些真知灼见恰似暗夜明灯,为众人驱散教学迷雾,照亮前行方向,让基层教育者们在深耕课堂的道路上,锚定更清晰的目标,勾勒出更笃定的育人蓝图。</p> 以赛促教:百舸争流处,星火正燎原 <p class="ql-block">海南省基础教育“万师大比武行动”(高中英语)不仅是教学技艺的竞技舞台,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场域。选手们在激烈的比拼中碰撞思想,实现教学理念的升华,以创新实践推动高中英语教学变革。这场赛事激励教师深耕教学,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为海南基础教育注入蓬勃活力。当选手们带着荣誉与思考离场,这场理念与实践的深度交融,已然为海南高中英语教育的未来点亮璀璨星河,铺就高质量发展之路,诠释着自贸港建设浪潮中高中英语人的使命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图文:林洁</p><p class="ql-block">审核:卓俊斌、段淑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