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初二时,学校安排我们到广州机务段参加劳动。同学中身材有高矮,体型有肥瘦,身材矮小的男生和女生安排比较轻的体力活。他们安排在绿皮车厢里工作,拆出坐垫和靠背进行更换面料和海绵。更换窗户的毛毯条。我们八位男生身材比较高大,跟着班主任到了一位钳工师傅跟前。她对我们说:“现在你们跟着这位师傅,具体的工作怎样做,师傅会告诉你们。”之后她带其他同学安排别的工作。<br> 之前我也做过其他工作。刚进中学不久,我就知道在学校的时间很短,毕业后要走上社会。记得第一次参加社会劳动,是在学校门口外,推着装水的铁罐车,形状就像是惰型油罐那样,同学们称之为坦克。还有一次是在中山五路与教育路交界处的一家卖纽扣的小商店。卖了一个下午的纽扣。期间还到农村去参加农忙。现在到工厂体验生活,是头一回。这就是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为了方便以后更好进入社会工作。<br> 此时站在我们面前的工人师傅,身穿一套油泥的工作服,头戴工作帽,个子不高,但身体很结实。他给我们的印象是很有力量感。他带我们到一个工作场地,那里摆放着很多车轮,每一组车轮都有一条车轴,两边的车轮各有一个轴瓦箱。车轴和上下轴瓦盖都写好编号。这位师傅说:“你们的工作是拆下这些轴瓦盖,拆之前先把放油螺丝松出来,放尽机油 才开始拆卸 。”我们把机油放清了,把废油倒在一个大油桶里。我们劳动,工厂没有发手套给我们。师傅拿来了套筒和扭力扳手,教我们怎样去拆卸。我是第一次拆卸,车轮轴瓦盖的螺丝比较粗,第一下觉得很紧,灰尘,泥沙和铁锈藏在螺纹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拆开来。搬下上下轴瓦盖时,满手都沾满机油了,就算是带手套一样会沾到机油。师傅说:“你们这样拆就行了,集中一堆,运去清洗。”到了下午人感到很累,心想这些工作既脏又累。这比学长们去连山下乡当农民好多了,也比环卫工人扫马路强多了。但以后做什么?只能是等待命运的呼唤了。<br> 到了第二天我们不用做昨天的工作了。在工作场地摆满了一大堆轴瓦盖,它们的外表干净到没有一点油迹。我仔细看了一下,原来轴瓦的地方焊上了厚厚一层的锡合金。师傅在工作台摆着一把长长的三角刮刀,刮刀装上手把。他双手捧着一个轴瓦盖,走到车轮轴那里,把有锡合金的一面,放在车轴上左右摆动,然后把它放在工作台上,拿起三角刮刀,看到有亮点的地方,手起刀落,刮出来的碎片像雪花那样飘动,感觉他的刮刀锋利无比,正所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想这真的是技术活啊。他教我们如何拿着轴瓦在车轴上磨出轴瓦的接触面。他还说一定要注意轴瓦的方向,不要搞错。我们轮流搬动轴瓦,他专门刮瓦。他刮瓦时眼到,刀刃到。仿佛刀刃也长眼睛似的。他的技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第一组轴瓦刮好了,进行装配,他先在轴瓦上涂上一层机油,上轴瓦盖螺丝时要轮流上紧,用扭力扳手上到规定的数值。他说:“螺丝上不紧会松,扭力过大螺丝会断。”这时只见他先上紧放油螺丝,然后在轴瓦箱里加注机油。他还说:“火车行驶时车轴与轴瓦会产生高温,要靠机油润滑和降温。”我们上紧螺丝后,他用扭力扳手把手检查。<br> 在机务段工作了一个月,我们与老师傅共同劳动,他除了在工作上交待我们怎样做,没有什么话说。我的感觉是,工人阶级那种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感动我,在他的话语中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的优秀品质全凭自己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和感悟。这次的劳动对我的人生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迁移默化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br> 在我回城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发动机大修时都要更换轴瓦。国产轴瓦留的加工余量会比较大,都要用三角刮刀来刮削 。不过刮刀比他的小多了 ,不用人家教我也知道怎样去做。现在想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的学工,印象特别深刻。很想进入当年的车间看看,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今天下午只能在广州机务段门口拍了照片。<br> 2025年4月15日。<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