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为媒 探索美育新路径——永安市初中美术优质课大赛教学录

天空不下雪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8日,永安市初中美术教育者以三堂优质课,探索新课标下美育的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一、张晨晔:校园文化的美学转译 </p><p class="ql-block"> 永安一附张晨晔老师执教的《校园寻美——艺术节的标识设计》以"脚下有泥土,笔下有乾坤"为内核,构建校园文化符号数据库。在这教学中,学生能够深度挖掘校园文化元素,将学校建筑、特色社团活动、四季景观等符号巧妙融入标识设计,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文化感知力。部分学生作品通过动态线条与鲜明色块的碰撞,生动传递出艺术节的活动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通过课前实地调研环节,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空间细节,收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从基础元素提炼到创意组合分步指导,助力全体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个性化成长。</p> <p class="ql-block">二、姜敏:古典山水的探索征程</p><p class="ql-block"> 永安六中的姜老师执教的《观照自然》这节课,教学目标清晰合理,重难点把握精准,课堂进程有条不紊,充分展现出姜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与出色的教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姜老师巧妙地将多媒体资源与美术教学相结合,通过一段精美的自然风光导入课题,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探索欲望。在新授环节,姜老师引导学生仔细欣赏《踏歌图》从内容,结构,到意境和笔法的表现,通过希沃白板和AI赋能的方式,生动地呈现画家笔下对自然的独特表现。课堂上,姜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与思考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马远作品的观察与感受。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山水画布局和笔法之美,以及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并进行艺术创作。</p> <p class="ql-block">三、张宝珠:面具图腾的文化追寻</p><p class="ql-block"> 永安市第四中学教师张宝珠老师执教的《走近世界民间美术——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以"古老DNA的年轻表达"为轴线,搭建跨文明对话平台。</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多种面具的介绍,让学生充分感受世界面具文化的多样性,并以世界地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面具在地图上的分布状况,体现了不同学科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教学方法运用巧妙,借助视频、AI工具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小组讨论、作品互评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探索美育新路径的实践征程中,三组创新课例如同光谱棱镜,折射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育人新图景。张晨晔以"校园寻美"为育人起点,姜敏借"观照自然"探索画笔抒情新征程,张宝珠以"非遗活化"架设文明对话纽带。正如罗凤玖教研员课例研讨中提出:"当美术教育既能扎根文化土壤,又能激活创新思维,更能滋养生命成长,教师团队要凝心聚力,探索美育新路径。"这些深耕课堂的探索,正以文化传承为基、思维重构为径、生命滋养为核,开辟出美育创新的多维路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黄雪花</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刘建兰,张晨晔,姜敏</p><p class="ql-block">审核:罗凤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