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长有拍摄於2025年5月6日</span></p><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形成于元代,最初称“打渔厅斜街”,清乾隆年间称“鼓楼斜街”,清末时期改称“烟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清代末年以经营烟袋、烟具、古玩字画为主,有“小琉璃厂”之称。街道内有广福观、三元伏魔宫、烟袋斜街铺面房等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保留了传统胡同风貌。</p> <p class="ql-block">旧时老北京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鼓楼前、地安门外有众多烟铺。斜街上也一家挨着一家开起了烟袋铺,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慢慢的烟袋斜街的俗称便流传开来,后来也将鼓楼斜街的名字改作烟袋斜街,作为正式街名。</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本身细长的街道就宛如一只烟袋的杆,东头入口像烟袋嘴,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大的烟袋锅。</p> <p class="ql-block">广福观位于烟袋斜街37号,明天顺三年(1459年)彭太监建,明英宗赐名,清代改为孚佑宫,清宣统三年(1911年)后复称广福观,现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什刹海地区保存较完整的道教建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9年7月11日,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在广福观内正式落成。</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广福观,烟袋斜街胡同里有一座广福观,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号称什刹海周围的十刹之一,内有关于什刹海文化的展览,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广福观山门</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政信柜位于烟袋斜街53号,2011年开门营业,前身是隶属于地安门邮政局的什刹海邮电所,为配合烟袋斜街展现老北京文化、展示北京邮政的悠久历史,以“大清邮政信柜”命名。</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七年(1802年),烟袋斜街上开张了一家经营鲁菜的酒楼——庆云楼,店家以精美的菜肴、贴心的服务,吸引了众多达官显贵。清朝末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庆云楼的厨师和伙计大量流失。那些离开庆云楼的厨师和伙计纷纷在京城其它地方开设酒楼,形成了京城八大楼: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春华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庆云楼后门的外卖窗口</p> <p class="ql-block">这儿是烤肉季后门的外卖窗口</p> <p class="ql-block">在烟袋斜街、鸦儿胡同和小石碑胡同交叉路口拍摄钟楼。</p> <p class="ql-block">燕京八景之一“银锭观山”</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p> <p class="ql-block">在银锭桥上拍摄钟楼</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旁的烤肉季餐厅</p> <p class="ql-block">烤肉季的前身是1848年回民季德彩在什刹海荷花市场摆摊经营的烤羊肉摊,因选料严格、刀工精湛,逐渐积累口碑。1927年,季家购下什刹海边的水榭小楼,正式立字号为“烤肉季”,其原名“潞泉居”逐渐被取代。</p> <p class="ql-block">烤肉季</p> <p class="ql-block">庆云楼饭庄位于烟袋斜街中,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是北京“八大楼”的前身。2009年庆云楼在原址上进行重建,2015年8月被授予“北京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后海北沿</p> <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