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时间短,选择去了北京周边的唐山旅游。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很想看看这座劫后重生的城市的面貌,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几天的行程,让我感受到了唐山凤凰涅槃的腾飞和人间烟火气,感受到了唐山人民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唐山的由来,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在今唐山市区大城山屯驻,山赐名唐,唐山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1878年,开平矿务局创办,唐山近代工业由此发端。这里诞生了中国大陆近代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以及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水泥、第一件卫生瓷,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1938年1月唐山正式建市。到20世纪40年代,唐山已成为闻名的华北工业重镇和京东南业大埠。1975年,唐山总人口557万,其中市区人口120万,市区建成区面积66平方千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陶瓷、纺织等轻工业为辅,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都较为发达的现代工业城市。</p> <p class="ql-block"> 唐山宴被誉为“饮食文化博物馆”,这里游客慕名而来,是热门打卡地。这里是唐山美食集中地,汇集了棋子烧饼、小山炸糕等特色小吃,厨师现场制作,可感受“舌尖上的唐山”,充满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店里装饰以唐山近代历史为背景,复刻了老唐山街区的建筑风貌,通过老物件还原了六七十年代的市井生活场景及展示唐山方言墙等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 唐山地震博物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震主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毁灭性大地震袭击了具有百年历史、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唐山。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人员伤亡惨重。当日18时45分在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景况愈加悲惨。大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地形地貌、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功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大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有感范围达14个省、市、自治区,217万平方千米。唐山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为世界地震史上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地震罹难者纪念墙,镌刻24万罹难者姓名。墙体高度象征地震日期(7月28日),距水面高度象征地震年份(1976年)。</p> <p class="ql-block">抗震救灾主题雕塑,大型青铜与石材雕塑群展现灾后救援与重建场景。</p> <p class="ql-block">纪念展厅通过400余幅历史图片600余件实物及4组复原景观,展现唐山大地震的破坏场景和抗震救灾壮举。</p> <p class="ql-block">建国里商业区的时尚与繁华。建国里前身曾是冀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承载着唐山百年商业文化的记忆。经过政府重点打造,融入复古工业风与民国元素,打造“可漫步,可游览”的沉浸空间</p> <p class="ql-block">第三空间是一座极具争议与先锋性的地标性建筑,由“乌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主持设计。融合了居住、商业、文化等多元功能,被认为可居住的艺术品。2016年获中国建筑奖居住贡献奖。但因立面繁复,价格昂贵及市场定位偏差,2015年竣工后长期空置,被称为“中国最漂亮鬼楼”。</p> <p class="ql-block">唐山市河头老街是依托京杭大运河支脉煤河与唐津运河打造的北方大型沉浸式文旅街区,以盛唐文化为核心,融合工业历史、民俗非遗与现代潮流,成为京津冀热门夜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唐山市水泥博物馆,感受到百年老厂的工业遗风及华丽转型。唐山启新水泥厂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30余年风雨,创造了中国水泥工业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条标准化生产线等,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活化石” 。是国内水泥工业物质与文献遗产保存最完整的博物馆 。更是城市文化转型的典范,通过保护性开发,它将百年工业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文旅空间。</p> <p class="ql-block">1954年4月22日,毛主席到启新水泥厂视察。视察后,启新迅速完成了公私合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工人们将毛主席与工人交谈的地方称为“幸福的源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