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古人说:“竹寒而秀,木瘠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竹子虽清寒却有秀雅之姿,树木虽瘦瘠却能长寿,石头虽丑陋却有纹理之美,这三种事物是值得珍视的朋友。</p><p class="ql-block">以上材料对你的交友之道有何启发?请结合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竹石木,交真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以竹、木、石为“三益之友”,道出了交友的智慧。竹寒而秀,木瘠而寿,石丑而文,真正的朋友不在其条件的优渥、外表的华美,而在其内在品质的高尚;不在其即时的满足,而在其长久的滋养。</p><p class="ql-block">如同与竹为伴,交处境寒微而精神秀雅的朋友。作为“岁寒三友”,竹子虽处清寒之地,却始终保持着挺拔向上的姿态,不改生命的本色。北宋文豪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却仍与同样身处逆境的黄庭坚、秦观等人保持着真挚的友谊。他们在书信往来中不谈困顿,只论诗文,这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交流,恰似竹子在寒风中依然挺立的傲骨。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乃因虽身处陋室,而“惟吾德馨”;李太白被“赐金放还”,内心不可谓不清寒,但他不事权贵的傲骨,征服了当时诸多文人雅士,聚拢了不少真朋友。当代社会,我们更应当珍视那些虽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精神高度的朋友,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激励。</p><p class="ql-block">恰似与石为友,交外表“丑陋”却有内涵的朋友。石头外表粗粝,却内藏天地造化纹理之妙。政见不同的双方看对方,不可谓不面目可憎,与丑石无异。然而北宋名士司马光与王安石,虽分属保守派与改革派,可谓“针尖对麦芒”,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私谊,因为他们都是有口皆碑的君子,甚至回应司马光痛斥新法的《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以“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结尾。无独有偶,曾国藩与左宗棠性格迥异,左宗棠更是直言不讳看不上曾国藩,却因共同的报国之志结为挚友。左宗棠曾评价曾国藩:“虽小节或有出入,而大端终不可易。”真正的友谊不在于表面的客套,而在于对彼此内核价值的认可。</p><p class="ql-block">同频共振,友谊方能地久天长。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不管是希望与竹、石一样的人为友,还是希望与正直、信实的、博学的人为友,自己都要努力成为竹、石一样的人,正直、信实的、博学一样的人,以期同频共振,友谊之树才能长青,友情才能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人如此,国亦然。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文尚礼的民族,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度,正以“美美与共”态度、“求同存异”的理念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希望广交天下朋友,也必定能交到天下益友。</p><p class="ql-block">观竹,观石,做竹,做石,交好朋友、真朋友,且友谊如瘠木一般天长地久,万古长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