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天之内,杖策三山,“攻略”做的有点疯狂。好在不少路段总有缆车可坐,从庐山、三清山一路下来,杖藜得得,彳亍危岑,这身老骨头感觉还可以。</p><p class="ql-block"> 虽初访黄山,但以往所闻颇多,并不生疏。古人赞美黄山“有泰岳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黄山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峥嵘秀丽。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座主峰,更是巍峨挺拔、雄奇瑰丽。徐霞客曾二次游览黄山,赞叹道:“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可能就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说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为了能充分游览黄山,特地安排了两天时间,夜宿光明顶。也想碰碰运气,奢望能见到云海日出。</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天气晴朗,登黄山的人很多,在玉屏索道下口排了好长时间,临近中午十一时才来到玉屏楼。玉屏楼的后面即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布满了摩崖石刻,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几个大字刻在最上边。玉屏景区,古称文殊院,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第一处”之称。“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峰,两峰秀色,俱手可擎。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站在徐霞客曾经站过的地方,环顾四周景色,颇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 站在玉屏楼前遥望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 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但卓立地表, 雄伟壮观,最为奇险, 堪称“黄山第一峰”。从千米之外遥望两座山峰,令人不禁啧啧称奇,只可惜莲花峰正在封山期,天都峰从去年入冬以来也尚未开放,只能远观而无缘登攀。好在一路走下去,它们又从不角度以不同面貌不时出现在我的视线里。</p> <p class="ql-block"> 来到玉屏,当然要看迎客松。原以为迎客松是在一个开阔的大场面,没想到是如此辟静之处,如无人指点,很容易错过。迎客松倚青狮石破石而生,树高10米,树围2米有余,寿近千年。只见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树冠如幡似盖,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接八方来客。在此拍照者甚多,我当然不会错过,从不同角度留下“天下第一松”的英姿,查看照片无误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p> <p class="ql-block"> 从玉屏景区经百步云梯、鳌魚洞到达鳌鱼峰,算是好走的路线,但是连接莲花亭与鳌鱼洞的百步云梯,也是黄山著名的险峻步道之一。百步云梯位于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石阶陡峭,共218级,部分路段倾斜度可达70度。 两侧悬崖深壑,云雾缭绕时如悬于空中,故名“云梯”。行至此处,只能一手拉着栏杆,一手撑着手杖,全力前行,时而停下喘息,抬头看一眼风景。</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鳌鱼峰。鳌鱼峰为黄山36小峰之首,高1773米。峰以形名,如巨大高昂的鲸首,活灵活现,鲸嘴大张,有种“任你云涛起伏,我自昂首而立”的磅礴气势。在这里左可见高耸云霄的莲花峰,右可眺望西海,前面是南海,后面是天海、光明顶遥遥在望。鳌鱼峰是前山到后山的必经之路,在此小憩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西海大峡谷是行前就规划好必去的地方。步行游览至少要5~6个小时,幸好现在有了可以往返的地轨缆车,票价小贵,但极其省力、快捷。坐上缆车,4分钟直冲谷底,然后再拾阶而上。峡谷内植物繁茂, 溪水清澈,奇石嶙峋,石林密集。 步道贴着绝壁陡峭向上 ,走了一天山路了,每向上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但放眼四周无处不景、无景不奇、步移景换、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峡谷是由多个山峰围成的空间,但见山挨山、山套山,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壮阔奇特。这里的山体有别于前山那样群峰峭拔、以雄伟见长,而是刀劈斧斫般巨型石片垒积木似地堆积而成,形成破碎状的峰林,既有壁立千仞、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又有群峰竞秀、巧石如林的画意诗情。深深地被大峡谷的景色震撼了,但还是感觉缺点什么,总不如所闻。缺什么呢?噢,缺云!没有云海,西海也就没了“海”的感觉。可那需要缘份,是可遇不可求的。</p> <p class="ql-block"> 急急地回到光明顶,已是下午五时。矗立在峰顶的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成为光明顶的重要标识。光明顶海拔1860米,只比最高的莲花峰低4米。顶部高旷平坦,站其上统观东、南、西、北海和天海,真可谓五海烟云尽收眼底!真是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行程相比之下要轻松的多,既然如此,也就不遗余力了,早早起来去看日出。山上有点冷,幸好酒店的房间给备了羽绒服。一群人气喘吁吁爬到山顶,抢占好机位期待着红日东升,眼见着云层变幻,希望却越来越渺茫,最后,太阳从云隙间露出一抹红光,又很快地钻进上边更厚的云层。草草地拍了几张照结束了,万事遂缘,尽人力顺天意吧。</p> <p class="ql-block"> 黄山“前山雄伟,后山秀丽”。北海景区即黄山的后山,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处于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景区边部可见秀丽俊俏的奇峰和形姿巧妙的怪石。狮子峰头东脚西横卧在景区里,是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爬到半山腰,见一狭长的观景台,并排仅能容下二人拍照,站在台上望去景色极佳。查了一下,果然有名,曰“清凉台”,有“黄山第一台”之称。站在清凉台能看到众多的巧石,如“猪八戒吃西瓜”,“十八罗汉朝南海”、“观音飘海”等,我来不及一一辨识,又继续向上攀登。来到山顶的观景台,见狮子峰北侧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这就是黄山著名的怪石景观“猴子观海”。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的绿野平畴,所以,当地居民习惯称为“猴子望太平”。</p> <p class="ql-block"> 看过“猴子观海”,南行不远便是散花坞,黄山胜景“梦笔生花(笔峰)”就在这里。只见一石挺起,平空耸立,下圆上尖,像一枝斗笔。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传说大诗人李白与狮子林禅院的长老在此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诚恳相待,便草书自已的诗作以作答谢之礼:“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书罢,乘着三分醉意,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梦笔生花”的由来。不远处,又有一峰突起,顶分五岔,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峰”,恰好又与笔峰相对。一坞之中,有“笔”有“架”,妙趣天成。今人有诗赞曰:“斗毫孤耸架更奇,天公方设是何时?谁能借此生化笔。填尽黄山万景词?”</p> <p class="ql-block"> 黄山“四绝”以奇松居首。有黄山“十大”名松一说,但实际知名古松超过20棵,如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望客松、盼客松……过始信峰到白鹅岭,一路又见识了更多黄山名松。有接引松、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卧龙松、竖琴松、 探海松……各具形态,寓意深远。黑虎松,生长已700余年,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探海松树龄也有500年,又名小迎客松,立于卧云峰陡腰,地处海拔1670米, 侧枝前伸,犹如苍龙探海,戏搅浮云。</p> <p class="ql-block"> 黄山景区树龄百年以上的松树约有一万棵, 我更喜爱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仔细观之,黄山松的独特之美在于其与怪石、云海相映成趣的整体景观。</p> <p class="ql-block"> 到了白鹅岭,前面就是下山索道。再次遥望莲花峰,挥手与黄山告别!</p><p class="ql-block"> 杖策三山到此结束,三山揽胜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拍摄— HUAWEl Pura 70 Ultra)</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