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25年2月23日近午,邮轮到鼓浪屿內厝澳码头。</h1> <h1>搭乘观光车,走沿海公路,经过鼓浪石、美华沙滩,到日光岩站下。</h1> <h1>过钢琴海滩,抬头就见日光岩。就把日光岩最高峰“天风台”装进长焦镜头里。</h1> <h1>沿着石板路、一路往上,便到了日光岩。</h1> <h1>读简介:鼓浪洞天 日光岩海拔92.7米,山体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有日光寺、郑成功水操台、龙头山寨遗址、古避暑洞及80多处明清摩崖石刻,最高峰天风台是观赏厦鼓风光、海天景色的佳处。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h1> 看导览图,走A线。 <h1>到“日光岩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袖珍式寺庙。</h1> <h1>进门、见左侧壁上“弘一大师纪念园”几个字。</h1> <h1>抬眼见崖上题刻:明万历元年(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题写的“鼓浪洞天”。 1871年参与重修寺庙的林鍼增题的“鹭江第一”。明国四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题写的“天风海涛”。</h1> <h1>日光岩寺始建时间大致在明中期,初名 “莲花庵”,明万历十四年(1586 年)重修,后更名为日光岩寺。历经清道光年间、民国十五年(1926 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1964 年、1991 年、1995 年等历次翻修增建,形成现今规模。</h1> <h1>拾阶而上便见“古避暑洞”。“古避暑洞”位于日光岩半山腰,由几块巨石叠成,是一个自然石洞。</h1> <h1><p>读简介:</p><p> 古避暑洞位于日光岩半山腰的自然石洞,由两旁石壁支起似乎从天而降的花岗岩巨石天然形成,给人以泰山压顶之感,十分险峻。</p> 洞口之上“古避暑洞” 四个隶书大字是清末光绪年进士、台湾四大诗人之一施士洁题写。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后,施士洁避居鼓浪屿,于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素有交游,这幅题刻为当时所书。避暑洞明亮、通风、清爽,是避暑的好去处,宛如天然的空调。<br></h1> <h1>因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地方,故而得名 “古避暑洞”。</h1> <h1><p>一路上见不少摩崖石刻。读简介: </p><p> 日光岩上有跨域不同时代的摩崖石刻。共计80余处。张瑞图、何绍基、郑成功、丁一中、许世英、蔡元培、蔡廷锴、蒋鼎文等文人名士均在此留下诗文题刻,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p><p> 其中,日光岩寺背后巨大山岩上的三处题刻最为意蕴精深。“鼓浪洞天”四个字,相传为明万历元年(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题写,意将鼓浪屿这个小岛比喻为中国道家传说中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1871年,参与重修寺庙的林鍼在“鼓浪洞天”题刻左侧增题“鹭江第一”,应感慨19世纪中后期的鼓浪屿,由洞天仙境变为聚集了众多外国人的住区,且其居住环境和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厦门。明国四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在这块巨石高处题写的“天风海涛”如同20世纪初鼓浪屿的写照:在世界最具变革的时代,来自西方、中国本土、东亚、东南亚的各种力量汇聚于鼓浪屿这座离岛,使它处在了中国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的最前沿。历代题刻赫然汇聚岩东悬崖绝壁之上,拟是定义不同时代鼓浪屿岛的点题之笔,更增添了日光岩的人文意境。</p></h1> <h1>一路上由见“龙头山寨遗址”。</h1> <h1>上行、过“日光岩碉堡”过,气喘吁吁地到日光岩最高峰“天风台”。</h1> <h1>“天风台”上风很大,一小块地盘上挤满了游人。这里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是观赏厦鼓风光、海天景色的佳处。</h1> <h1>隔海相望厦门的城市风景线,俯瞰鼓浪屿千姿百态的各式建筑,挤在人群里,尽量做点记录吧。</h1> <h1>离开“日光岩顶峰”下行,经“中秋博饼雕像”。</h1> <h1>日光岩半山坡的“中秋博饼雕像”。相传,郑成功率部驻扎厦门操练水师时,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开始思念家人。为了激励士兵先国后家的斗志,其部将洪旭巧设 “中秋会饼” 作为筹码,与骰子游戏规则相结合,让士兵轮流在碗中掷骰子,宽解了将士中秋的思乡之苦,也由此成为博饼文化的雏形。</h1> <h1>又路过了“日光岩延平文化遗址”。读简介:<br> 延平文化遗址是鼓浪屿上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的历史遗迹。公元1649年,郑成功被南明永历皇帝册封为延平王,因此,“延平”一词成为郑成功的一个代称。<br> 日光岩下的延平文化遗址,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明末清初(17世纪中后期),郑成功在收复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之前曾驻兵鼓浪屿,在龙头山操练水师,事迹广为流传。现在龙头山上有一座是寨门,传说是郑成功驻军时的寨门。寨门背面的巨石上有“郑延平水操台故址”摩崖石刻。日光岩下有一口古井,传说为郑成功所挖。因郑成功被南明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这口井也就被称为“国姓井”。<br> 1916年越南华侨黄仲训购买宅地时曾将日光岩区域一并圈入。1927年,在鼓浪屿华人议事会推动下,黄仲训同意将日光岩开放为公园,命名为“日光岩延平公园”。近现代国难频发时期,许多文人名士在日光岩留下摩崖题刻,缅怀郑成功事迹。这些摩崖石刻形成了联系闽台、寄托闵族情感的文化遗迹,进一步将延平文化凸显为鼓浪屿上一个独特而鲜明的文化主题。</h1> <h1>没找到“伞亭”,到了一个花园露台,那雕花铁艺围栏很吸引眼球(介绍说,那些镂空雕花是这里的各季鲜花),记录了。</h1> <h1>见一片大且呈喇叭状下垂的淡黄色花,孤陋寡闻不知何名。</h1> <h1>问“豆包”:曼陀罗花 、茄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外观:花大且呈喇叭状下垂,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图中为黄色。植株茎直立、粗壮,叶片宽卵形,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浅裂或疏齿。</h1> <h1>离开日光岩,回望最高峰天风台,记下途中所见的这几处文创牌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