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陈 桥 驿一一村 小 事 大 </b></p><p class="ql-block"><b> 一一 游 记“陈 桥 兵 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到陈桥驿,村落不大、人口不多、土地不广,但是,一千多年前在这里发生过极具影响的、惊天动地的、改朝换代的重大事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陈桥驿牌坊</b></p> <p class="ql-block"> 陈桥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12公里处陈桥镇陈桥村,在黄河北岸,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公元960年,赵匡胤在这里发动著名的“陈桥兵变”,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建立了北宋王朝,开创了不流血王朝更替。</p> <p class="ql-block"><b>△“黄袍加身处”遗址 (门前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 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b></p> <p class="ql-block"> 陈桥驿的来历。陈桥始建于五代,后晋时已有其村,相传,村前有一小桥失修,村中陈姓居民捐资修复,故名陈桥。后周时,设驿站,名陈桥驿,是进出京城开封的南北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b> 赵匡胤何许人也?</b></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宋太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清苑县。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在位16年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死后葬于郑州巩义宋陵之永昌陵。</p> <p class="ql-block"><b> 赵匡胤生长在五代十国时期。所谓“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灭亡后至北宋统一前的分裂时期。以中原五个短命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合称五代:即“朱梁、李唐、石晋、刘汉、郭周”,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和周边十个主要割据政权(十国:即南方的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闽、荆南(南平),以及北方的北汉)并存为特征。该时期从907年朱温篡唐建后梁开始,到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历时73年。</b></p> <p class="ql-block"> 赵匡胤年轻时曾经在少林寺学习武术。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在推翻后汉隐帝的统治后夺取帝位,建立后周,定都开封。赵匡胤时任禁军军官。广顺三年(953年),拜滑州兴顺副指挥使,尚未就职,便被担任开封府尹的郭威养子柴荣招入麾下,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p> <p class="ql-block">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2月26日),后周太祖郭威驾崩,其养子柴荣登基为后周第二任皇帝。赵匡胤紧随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改革禁军精兵强、扩建东京促繁荣、三征南唐迫归降、北伐辽国收三州”等立下汗马功劳。显德六年(959年5月),柴荣北征辽朝,准备收复幽州(今北京市)时,突发疾病,被迫班师。柴荣病重时,赵匡胤已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6月19日,周世宗柴荣在开封万岁殿驾崩,其幼子柴宗训即位,即周恭帝。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p> <p class="ql-block"> 后周显德七(960)年,正月元日忽接北方紧急军情,契丹与北汉入侵,群臣不辩虚实,即命大将赵匡胤率军出征。正月初二,赵匡胤率大军来到离京城东北四十五里的陈桥驿(今开封东北),天色已晚,命令各营安寨下灶。一时间,陈桥驿四周筑起了千百座营盘,十分威风。当晚,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装出被逼无奈的样子向将兵宣布,要拥立我当皇帝,必须吸取以往兵变中大肆抢劫杀掠的历史教训,安抚后周君臣,减少阻力,争取和平手段解决政权移交的问题,将兵唯唯听命。</p> <p class="ql-block"><b>△黄袍加身</b></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石守信、王审琦等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这时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正月四日,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登基做了皇帝,时年34岁。之后,下诏改封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仍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因此,后周灭亡,五代结束。</p> <p class="ql-block">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虽五代灭亡,但十国仍大部还在,他们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赵匡胤采取谋臣赵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中国地区,先以假道伐虢之计并吞荆南、湖南,又派兵灭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到宋太宗赵炅即位后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海军节度使(继留从效割据漳、泉二州)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归顺宋朝。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炅亲征攻灭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十国结束。至此,唐末以来近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b>△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b></p> <p class="ql-block"><b> 后 记</b></p><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说赵匡胤兵变是事先预谋的?</b>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伐辽,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不久前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及赵匡胤母亲之言:“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等。即位之后,赵匡胤斩封邱的守门官,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等史料来看,陈桥兵变应该是一起早有预谋的军事政变。在当时,“谁掌握了兵权,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建隆二年,赵匡胤罢去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一职,以免“点检做天子”的戏码重演。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p> <p class="ql-block"><b>△赵匡胤“杯酒释兵权”</b></p> <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赵匡胤会选择在陈桥兵变?</b>赵匡胤选择在陈桥驿而非开封城内发动兵变,主要基于以下战略考量:一是避免城内耳目众多,降低政变风险。开封城内政治势力复杂,直接兵变易暴露意图。赵匡胤集团通过伪造契丹入侵的假情报,以“北上御敌”为名集结军队,实则为兵变创造合理借口。二是利用禁军心理与地理优势。赵匡胤虽掌控殿前司(禁军主力),但侍卫司副指挥使韩通对其构成潜在威胁。出城后,赵匡胤能更安全地动员亲信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等)完成黄袍加身的仪式,避免城内突发冲突。又陈桥驿位于开封东北约20公里处,临近黄河,交通便利。既能避开朝迁耳目,又便于兵变成功后军队快速回师控制京都。三是效仿历史先例与合法性塑造。五代时期,郭威(后周建立者)曾通过“澶州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刻意模仿这一模式,既降低道德风险,又借助“被迫称帝”的叙事强化政权合法性。总之,陈桥驿的选择是赵匡胤集团精心策划的结果,综合了军事控制、政治风险规避和历史经验等多重因素,最终以最小代价实现改朝换代。</p> <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赵匡胤会忘恩负义? </b>照理说,赵匡胤跟随在后周郭威、柴荣两位皇帝鞍前马后多年,都是赵匡胤的贵人,为何赵匡胤还要兵变推翻后周呢?依我看:一是野心与乱世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武将兵变夺权是普遍现象。赵匡胤作为禁军统帅,受“兵强马壮者为天子”观念影响,即便郭威、柴荣对其有知遇之恩,也难以抑制其称帝野心;二是柴荣过度信任其忠诚度。柴荣临终前为防范兵变,解除了张永德(郭威女婿)的殿前都点检职务,改任赵匡胤。而赵匡胤通过战功积累军中威望,并掌控殿前司精锐禁军,形成足以颠覆政权的军事力量,缺乏权力机构对其的制衡,柴荣误判其忠诚度。三是私人情谊的局限性。赵匡胤的兵变是个人野心、时代规则与权力博弈的结果。私人情谊在政权争夺中并非决定性因素。即便存在私人情谊,在政治利益面前,赵匡胤仍选择以兵变终结后周。赵匡胤兵变后未杀害柴氏后人,并优待其家族,可能包含对柴荣恩情的部分回报。</p> <p class="ql-block"><b>△黄袍加身遗址“系马桩”(千年古树又逢春)</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安史之乱到陈桥兵变205年间,中原大地藩镇割据、互相攻伐,朝代更迭不休,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经济凋零;人民饱尝了战乱的苦难;国家统一、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已成了人心思向,众望所归……可以说,现在看来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中原由乱到治,由分裂走上了统一,历史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b> 后世怎么评论或许是后世的事情,但对于赵匡胤来说,他那样做收到了效果,也成就了北宋167年或者说两宋319年的国祚一-相比较五代总计53年的“时长”,显然好过很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6日夜于山东汶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