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行记之 走进畲族名村半月里

沙棘

<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在做福建自助游出行计划时,得知霞浦县有个叫半月里的畲族少数民族村庄值得去看看。以前只是听说畲族在全国有数十余万人口,但这个民族是啥样的,我们一无所知。带着一种好奇心,3月25日我们走进了半月里村。</p><p class="ql-block">半月里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地处霞浦县东南部,距离县城约40公里。村落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因地形似半月状而得名,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畲族聚居村之一。2012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又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还是多部影视剧作品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进村之后,我们首先沿着月牙走廊来到村子的后山上,居高临下欣赏村容村貌。</p> <p class="ql-block">村庄里很少看到村民,游客也是寥寥。远远地看到在村子的西北角有个小庙,我们快步走过去一看,附近没有任何文字介绍,不知这个小庙是用来做什么的?根据现场情况猜测应该是个祭祀场所,按照畲族习惯祈愿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反身沿着村道向村子里走去。一棵长在村口山坡上清代乾隆年间的大榕树进入我们的视野,树干下部弯弯曲曲长成了半个月亮的形状,在天空的衬托下显得很有美感。难道这是天意?榕树的形状恰好契合了半月里的村名,好像这棵榕树就是为这个村子而存在,见证着半月里村近300年的历史,太富有诗意和想象力了!</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古建筑大多建于清代,主要有雷志茂故居、畲族民间博物馆、雷氏宗祠、秀才院、雷位进故居、古寨门、举人府、龙溪宫等。</p><p class="ql-block">这是雷志茂故居。</p> <p class="ql-block">雷志茂<span style="font-size:18px;">(雍正、乾隆年间人)在畲族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span>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喜文学,好地理,到福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加堪舆(风水)科考试,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成后,返回家乡,以医药地理之术扶贫济世,屡有神验。他还曾带领全村族人集资修建了半月里村最壮观的古建筑之一龙溪宫。他鼓励儿孙们走出大山,到外经商,促进了畲族与外界的交流与发展‌。有人将其称之为畲族文化集大成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离雷志茂故居不远处是畲族民间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私人创办的,规模不大,需另收费。馆内有展品300余件,包括瓷器、木器和服饰等。</span></p> <p class="ql-block">雷氏宗祠是半月里的核心建筑之一,坐北朝南,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大门采用牌楼式设计,古朴典雅。宗祠内存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村中举人雷世儒亲题的“凤山衍庆”匾额,其中“凤山”指畲族祖居地凤凰山,体现了族群的文化根源。目前,雷氏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畲族文化“活化石“称谓。只可惜不知何故,大门紧闭,无法入内观赏。我有些不甘心,透过大门铁栏杆的空隙,拍了一张雷氏宗祠的正面照,也算是来过了。</p> <p class="ql-block">秀才院是半月里村一座有代表性的古宅,古宅主人是雷加上。雷加上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考中文秀才后,在此修宅第,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历时二年,花费三千两多银子修建完成。故此旧居称为"秀才院"。现在的秀才院已被用来做畲族婚俗馆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雷位进故居。</p> <p class="ql-block">雷位进是半月里村第一位武举人雷世儒之父,生于清乾隆年间。他为人仗义,家境殷实,曾捐资修桥铺路,留下了许多碑刻记录他的善举‌。如今这里是半月里村家风家训教育馆。</p><p class="ql-block">在村子中心地带可以看到古寨门。古寨门及城墙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雷志茂带头组织村民修建。寨门顺山势而筑,通高4.1米,内高2.15米,宽1.65米,厚3.1米,下镶青石门坎。平时大门敞开,往来自如,遇有紧急情况,大门紧闭,以防止外贼侵入。原城墙上方筑有城厝,日夜皆有哨兵值守。</p> <p class="ql-block">举人府(又称“武举人府”)是村内另一处重要的历史建筑,与秀才院共同构成了畲族“文武并举”的文化象征。举人府的主人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半月里村雷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雷世儒</span>。雷世儒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考中武举人,成为畲族少见的通过武科举晋身仕途的精英。举人府是典型的清代闽东民居建筑,融合了畲族山地民居的实用性与汉族官宅的规制,宅院分为前厅、天井、正堂及后宅。天井内设练武场,供雷世儒习武之用。我们去时正巧看到一位畲族老太太在院子一个角落里坐着,我们与其交流有语言障碍,但看其身后的照片,可以猜到,她应是武举人的后代,也是这个房子的主人,她也是我们刚刚游览过的数处古建筑中唯一看到的当地村民。她的存在使举人府有了“家”的感觉,从其服饰、神态、举手投足和生活场景中让我们加深了对畲族传统文化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龙溪宫是村中重要的宗教与文化建筑,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是闽东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畲族宫庙之一。因半月里村依山傍水,村前有“龙溪”,宫庙故名。这里最初是村民祭祀祖先、祈福禳灾的场所,后逐渐融入道教、民间信仰元素,成为多元信仰的载体。每年农历三月三、七月半等节庆,村民在此举行祭祖、唱畲歌、演傀儡戏等活动。作为村落的精神核心,它与秀才院、举人府共同构成“文、武、神”三位一体的文化景观,成为了解畲族社会与文化的重要窗口,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人费解的是,它与雷氏宗祠一样,大门紧闭,不知何故?留下些许遗憾。不过门前那棵百年大榕树倒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苍劲挺拔,不屈不挠,历经百年沧桑,依旧郁郁葱葱。难道这不正是半月里人的精神写照吗?</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