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湖南师范大学,繁花似锦,绿意盎然。5月9日,来自新疆各地的普通高中骨干教师,在外国语学院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能力提升研修之旅。此次高中英语培训班,承载着对新疆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将通过成员分享、精彩讲座等多元形式,搭建起交流与学习的桥梁,助力每一位骨干教师汲取前沿理念,更新教学思维,为新疆高中英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盛宴,感受思想碰撞的火花 。</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员分享是由李娜娜老师讲的同义词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如通过替换词汇精准解题、排除干扰选项,并强调扩展同义词库对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效率的意义。实用技巧结合真题案例,为备考提供了高效策略,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我们聆听了集美貌与智慧为一身的刘白教授讲授的《英语教师核心素养漫谈》。刘白教授的讲座以人文素养为根基,深刻诠释了英语教师的文化使命。她列出了学生们六个学期经典书目,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瓦尔登湖》等,既是文学瑰宝,也是跨时代的思想载体。作为高中教师,我意识到唯有自身深耕经典,才能以文学之美滋养课堂。例如,《动物农场》的隐喻可用于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社会议题,《老人与海》的硬汉精神能激发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未来,我将制定系统的阅读计划,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名著微课堂”,通过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形式,让经典“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文化理解。</p> <p class="ql-block"> 数智素养的阐述为我打开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新视野。刘教授提到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如DeepSeek辅助文本分析、虚拟教研室协同备课等实践,让我深感技术变革的迫切性。教育部提出的“感知—应用—创新”分层目标启发我:在高中阶段,可尝试“AI+项目式学习”,例如让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分析课文主题词频,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同时,“人机协同”理念让我反思:技术并非替代教师,而是优化教学流程的工具。我计划在写作课上引入AI实时反馈系统,针对语法、逻辑提供个性化建议,将教师精力更多聚焦于创意启发和思维引导,实现精准教学。</p> <p class="ql-block"> 科研素养与团队建设的内容让我重新审视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刘教授主持的多项国家级课题表明,教学与科研本是一体两面。日常课堂中的学生反馈、技术应用难题,甚至一次失败的教学设计,都可能成为研究课题。例如,针对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的问题,可设计“经典文学与影视改编对比”行动研究,从实践中提炼策略。而团队建设强调的“协同共享”理念,则呼吁打破学科与校际壁垒。我计划与语文、历史教师合作开发“文学中的时代镜像”跨学科课程,并积极参与区域教研联盟,共享资源库,构建“教学—研究—协作”的良性循环。未来,我将以人文底蕴为根,以技术为翼,在教研相长中探索教育的新可能。</p> <p class="ql-block"> 下午是由王晓晴老师的分享她深入剖析7选5题型核心技巧,强调通过结构分析、关键词定位及逻辑衔接破解上下文关联,结合真题案例演示如何高效排除干扰项,精准匹配选项与语境,助力快速提升解题准确率,方法实用性强。</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讲座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万丹教授讲授的以“立德树人,首在筑魂”为题的精彩讲座,教授从三个方面讲授了新时代老师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一、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概况</p><p class="ql-block"> 二、为何铸魂</p><p class="ql-block"> 三、如何铸魂</p><p class="ql-block"> 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了新时代国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背景和原因。接着从国际时局又讲到国内形势,从从美国日常生活讲到中国教育改革,从百年党史讲到民族伟大复兴。让参培学员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要铸魂,怎样铸魂,怎么抓师德师风,同时还了解了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p> <p class="ql-block"> 培训现场全体学员仔细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十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力求将培训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p> <p class="ql-block"> 参培学员纷纷表示,万教授语言幽默风趣,时刻闪耀着真知灼见,整场讲座娓娓道来、金句频出,理念前沿,既有深度又接地气,让大家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培训虽未止,思考已先行。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支点,撬动学生探究内驱力,让课堂成为素养生长的土壤。感恩导师的倾囊相授与同侪的思维激荡,愿以今日所学为起点,步履不停,在教与学的共生中追寻教育的诗意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字编辑:付红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照片:刘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一审:高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审:刘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三审:杨洛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