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为了照顾耄耋之年的公公,我搬回了城中村安置小区。我和村里人几乎不认识,生活也没有交集。这对于一个曾经的社交达人来说,是一个无奈而又悲哀的事情。好在我还有读书写作的爱好,日子倒也不怎么空虚。但人终究要适应周围环境,不能活得离群索居。于是,我和村里人一起习练太极拳,一起跳广场舞,也一起外出旅游。这次和他们一起出游安康平利,就让我有了别样的感受。<br> 城中村拆迁后,补偿性资产带来的经济自由,租房收入带来的衣食无忧,使传统务农者再也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追求精神生活”成为城中村人新的生活目标。打太极、跳广场舞、兴庙会、敲锣鼓是他们日常的文化娱乐。出外旅游、开眼界,更是他们热衷的追求。旅游从业者精准捕获了这些信息,在城中村建了很多的旅游群,隔三差五招募旅游的人,只要旅游资讯一发,瞬间几车报满。我这次凑热闹旅游,都是别人临时不去空下来的名额。<br> 旅游大巴飞驰在路上,导游就开始了陕普和秦腔自由切换的神侃,车上的人都是连村乡党,自然熟悉而亲切,谝得热火朝天。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家长里短、八卦奇闻无所不谈。导游抛砖引玉唱了一首歌,麦克风就再也回不到她手上,车上有才艺的人瞬间变身麦霸,唱完流行唱古典,唱完秦腔唱眉户,不管唱腔怎样,音准如何,那种自我陶醉,激情四射点燃了全车人的热情。亢奋过后,便是吃喝,每个人的旅行包都是宝藏,取之不尽的小吃,呼朋唤友,共享美食,那种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满足的幸福,似乎就是旅行的目的。<br> 到了平利芍药谷,并没有漫山遍野的芍药,问了当地人才知道,今年春旱,芍药开的少,还早早地凋谢了。但这并不影响大家攀爬芍药谷的兴致,听听潺潺溪水,晃晃悠悠索桥,爬爬漫漫台阶,再把自己置于美景拍张美照,或者三五成群摆个POS,笑声便在山谷间回荡不绝。<br> 大部队中途爬不动返回,他们对目的地没有执着,要的只是旅途的惬意和快乐。我是一个执着的人,也挑战自己练太极的功力,登上了最高的观景台。坐景交车返回途中,看到了一丛丛盛开的芍药,倒是一份意外的惊喜。<br> 途中经过了长安古镇,这是鸡鸣一声听三省的地方(陕西、湖北、重庆交界),应该是颇有掌故,但是旅伴们只喜欢和高高的“长安塔”合影,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古镇上有没有特产可以搜罗回家。<br> 夜幕降临时分,来到了龙头村,因温度过高,原定的篝火晚会取消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有啥玩啥。在古色古香、绿树掩映、灯光点点的村庄里沿着池塘漫步,听蛙鸣一片也很高兴。池塘边的广场上还有舞狮表演,铿锵的锣鼓,腾挪跳跃的狮子吸引了大批游人。最热闹的还是村口的打铁花表演,璀璨的铁花如繁星坠落,又似烟花绽放,瞬间将整个夜空点燃。大家兴奋地高举着手机拍照、录像,记录着铁花在夜晚的恣肆狂欢。<br> 也许是因为旅游的亢奋,第二天大家都起得很早,比导游规定的时间早了半个小时出发,去往九十公里外的天书峡。旅伴们很有经验,早早吃了晕车药。一向不晕车的我,竟然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吐得一塌糊涂。不过天书峡的风景真是不错,也不枉这一路的旅途劳顿。<br> 天书峡是高山峡谷,传说八仙在此修炼,汇集天上奇书万卷,修炼成仙云游四海后,将这些天书化为奇石,堆放在山谷,千层叠合,似一叠叠无字天书,故名曰“天书峡”。行走峡谷中,处处崖壁纹理参差有致,如天书垒砌,大自然的神奇总是让人无比赞叹。峡谷中溪水流淌,水波翻滚,流泉飞瀑,一步一景,旅伴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拍美照,对于传说并不感兴趣。拍够美景,在“万卷天书”乘车点就又要返程。我一向很有目的性,出来就要走完全程,于是强拉起一个旅伴走向逍遥谷。八仙修道的壁画和题诗引领着我踩着仙踪,沿着淙淙溪水走向深处,原始森林、古木老藤、遮天蔽日,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静谧而美好。与姜子牙碧溪垂钓,跨过铁拐李点化的“人人乐桥”,感悟仙人乘风踏云的逍遥,我觉得这样才不枉到此一游。<br> 归途中,导游问:“芍药谷美不美?”大家答:“不美,干烘刺啦的。”“那为啥还这么高兴?”众曰:“出来散心就高兴。”<br> 与城中村人一起出游,让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态度。他们没有执着的目的,只是单纯地享受当下。在旅途中,他们尽情吃喝玩乐,拍美景美照,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让我明白,生活不必总是被目标和压力束缚,偶尔放慢脚步,去感受简单的快乐,也能收获满满的幸福。他们教会了我,快乐其实很简单,对生活满足,对当下珍惜,哪怕是最平凡的风景,也能变得闪闪发光。<br>